【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全世界最关注的大事,毫无疑问是美国总统选举及其可能的后续影响。随着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成为美国下任总统,美国国内政局变动将对世界上正在进行的几场战争以及多个热点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自然成为各界关注的一系列焦点。
与此同时,随着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蓄势待发,航展的一系列热门展品已经提前在各国军事观察者中掀起新的热议。
“版本回滚”还是“系统迭代”
2024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结果揭晓,共和党候选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计票中以相对明显的优势战胜了民主党候选人、现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几乎可以笃定成为美国下届总统。各界对于这一结果虽然看法不一,但都很快接受了现实。多国政要先后向特朗普表达祝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在"祝贺竞速榜”上跻身前五,台湾当局也试图通过所谓“驻美代表处”发函祝贺。
泽连斯基发文祝贺特朗普胜选。图自社交媒体
尽管特朗普的行事风格迥异于以民主党美国政府为代表的传统建制派,但作为美国前总统,他的执政风格在2016至2020年间已经让各国有了领教。虽然要唤醒这些过往记忆并且再一次和这位总统打交道可能并不愉快,但对于各方而言,多少是有先例可言,就算不能按图索骥,也能刻舟求剑一番。
但对于特朗普而言,他所将要面对的世界与美国,都已与2016年大不相同。
世界局势已经从剑拔弩张变成了烽烟四起,俄乌战场和巴以冲突眼看都已经处于短期内难以收拾的状态,台海周边的局势也眼见比起8年前更加紧张。
而美国作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安全领域可打的牌却远不如前:国内经济形势愈加不明朗,产业振兴也鲜见起色;美军状况相较过去并未有根本好转,武器装备“高龄化”问题日趋明显;军工产业在疫情后虽然经历了俄乌战争后的部分弹药产能动员,也淘汰了一些老旧弹药储备,但并未真正解决过往顽疾。
与此同时,美国的战略对手们要么在战争中悄然完成了体制转换,甚至在战时经济里“乐在其中”,要么已经正儿八经接近构建核威慑技术攀登的重点,更别说从特朗普到拜登不断发难的中国了。
某种战时经济的“乐在其中”
更重要的是,他那些在第一任期里靠着任性妄为的“出人意料”,在眼下似乎已经很难再次成为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制胜绝学了。国际社会不仅已经习惯和适应了特朗普的风格,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效仿特朗普风格的政客。特朗普想要再凭借这几板斧在全球安全领域叱咤风云,显然是不够现实。
目前,作为特朗普对美国国防政策的关键体现,外界对特朗普新内阁国防部长的人选尚无明确答案。虽然迈克·沃尔兹、迈克·蓬佩奥和汤姆·科顿都被认为是国防部长的有力竞争者,但他们的背景在胜任国防部长上都很难体现出鲜明的优势。考虑到特朗普上届任期中的四位防长中,即使代理防长沙纳汉也长期在身为国防承包商的波音公司担任高管,其余三位更是有着不浅的军队或国防部履历,如果特朗普依然期望选择一位军事背景深厚的国防部长的话,这三位似乎都不是理想人选。
更重要的是,国防部长作为美国的文官防务长官,其任务并不是指挥美军杀伐四方,而是制定建军策略。但在这个领域,早有美国媒体分析过,特朗普和哈里斯所提出的一系列相关纲领性政策本质上高度一致。双方都提倡关注大国竞争和威慑,且其主要对手都是中国与俄罗斯;双方也都没有寻求美军在规模上进一步扩充,而是力图以比冷战后更快的速度实现美军的现代化;在具体的一些政策上,双方也都强调优先考虑军队薪酬、加强国防工业基础和美国核威慑的现代化……
考虑到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同样都是美国两党眼下分歧较小的部分,特朗普在这一领域可能会出现比较大政策改变的,依旧是被外界反复讨论的乌克兰问题。
但正如特朗普在大选期间反复自夸的一样,他虽然一直抨击拜登政府在俄乌战争中支持乌克兰进行战争并大量提供军事援助的做法,但他在乌克兰问题上说得最多的是“如果我连任,就不会爆发战争”,而不是如何结束战争。
即使根据《华尔街日报》最近的报道看,特朗普的幕僚们提出了诸如冻结战线、让乌克兰承诺至少20年内不加入北约、继续武装乌克兰等一系列建议,但其实际操作性同样极其有限。虽然这也怪不得特朗普,在俄乌双方投入战争两年多,北约国家付出了巨额援助之后,无论是参战方还是援助方在战争中投入的沉没成本都已远非2022年时可比,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有一方打到精疲力竭被迫投降,否则双方“理性”的停战条件只会越来越高。双方在谈判中取得共识的可能性,在这种状态下必然越来越小。
当然,在眼下的台海环境下,由于战争尚未爆发,特朗普的这套说辞也许依然奏效。只不过虽然他主张所谓“美国不会承诺在军事上保卫台湾”,但与拜登政府相比,特朗普的台海政策很难说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或者不同。
二者都对美国直接出兵干涉台海局势的选项持消极态度,但又都对利用台湾削弱中国大陆兴致浓厚。区别无非是特朗普更希望通过借机向中国征收高额关税让美国利益最大化,而拜登政府则更愿意让台湾岛成为第二个乌克兰,试图通过军援军售把台湾打造成一只刺猬,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来损耗中国大陆的实力。
就在不久前,台湾当局订购的首批美制“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运抵岛内。
从这一点来看,指望特朗普在美国的国防问题或者与中国的大国竞争乃至台海问题上“系统迭代”,出一个与他第一届任期政策完全不同或者与拜登政府截然相反的新体系,并不现实。只不过对于中国来说,上一届特朗普政府时,中美之间的摩擦更多是在经贸领域;而随着美国在上述领域可用手段的减少和中美在硬实力方面的进一步接近,加上台湾问题的进一步突出,新一届特朗普政府也许会在更加“硬碰硬”的实力比拼上有些更新的花样。
11月8日,根据舰上起降的CMV-22B舰载机的飞行路线推断,美国海军“华盛顿”号航母已经抵达了日本东京湾外海。在本文发布前后,该舰很可能已经抵达日本,成为取代“里根”号航母的美国海军印太前沿部署航母力量。
作为美国海军每隔几年就要经历一次的轮换部署,“华盛顿”号被派往日本已经是第二次了。但对于美国印太方向,尤其是西太平洋方向的一线美军指挥官来说,这次轮替前后的西太平洋情形却多少有些为之一变:就在“里根”号离开日本、“华盛顿”号尚未抵达、原定部署西太的“林肯”号航母又被抽调前往中东执行护航作战的过去三个月时间里,除了超时部署后返回美国本土时途径西太的“罗斯福”号外,西太平洋的美军实质处于没有部署状态航空母舰、仅有两栖攻击舰充当所谓“大甲板”的尴尬状态。
根据FlightRadar24信息显示,11月9日,CMV-22B继续在“华盛顿”号与美国海军驻日本神奈川县厚木航空基地之间穿梭,舰上的E-2D也开始在日本近岸活动。
而同样是这三个月时间里,中国海军的两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先后多次进出西太平洋进行训练巡航部署,甚至辽宁舰还参加了在台海周边进行的“联合利剑-2024B”军演,随后更是在南海向世界展示中国海军的双航母战斗群和多款新型舰载战斗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太水域中美两军力量的“此消彼长”正以一个极为明显的趋势发生。虽然“华盛顿”号航母此次配备的舰载机联队中已经有了一个中队的F-35C,但作为美国海军主力航母带给周边世界的优势,已经没有16年前“华盛顿”号第一次长期部署日本时那么显而易见了。
“良性竞争”中的“航展威慑”
在美国这边忙着下一个任期“换人”的大动作时,本周伴随着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的展览筹备进入最后阶段,在一系列展品纷至沓来之间,外界已经开始感受到这场中国航展带来的威慑与震撼了。
本次航展在珠海航展历史上和展品内容上都有不少亮点。
从先进装备的角度,中国空军将在此次航展首次展示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机歼-35A,同时歼-20、歼-16D等一系列先进战机也将参加航展,加上俄罗斯派出两架苏-57战机,使得本次航展有3款完全不同的具备飞行能力且投入量产的五代机参展,不经意间就创造了某种世界航展纪录。
歼-20与苏-57的“同框”,加上歼-35A的首次亮相
使得本届珠海航展成为了参展第五代战斗机阵容最丰富的航展。
在多款五代机参展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首次参与珠海航展,又给此次航展增添了一系列新亮点。首次近距离对外公开展示的歼-15T原型机、歼-15D电子战机,以及海军航空兵多型舰载直升机,让此次航展的军机展示一下子从原本的“空军主导、陆军补充”升级成了“海空两开花,陆航绿叶衬”。
首次派出实机参展的人民海军称得上是“诚意十足”。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航展现场以各类巨大新型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装备系列展品。
相比于一系列的现役先进战机,这些还在研制或者试飞过程中的新产品更能代表当代中国航空工业,尤其是军事航空工业在国际领域的地位。
历史上,由于中国航空工业长期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跟踪和追赶始终是中国航空工业各类产品发展的重要外部逻辑。无论是直接仿制外国成品型号,还是参考研制的国产装备,又或者是有明确针对目标的自行研制型号,都摆脱不了“它就是外国的谁”、“它相当于外国的谁”的定位。早到歼-8战机的所谓“找爹”,晚到歼-35A战机为什么是35,是“中国的F-35”还是“歼灭F-35”的讨论,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而这一系列新型无人机的出现,则反映了从使用方到研制方在装备定位领域的重大变化。这些产品很难找到明确的同类外国型号,表明其设计定位、产品规格和使用设想更多地是我军从实际需求出发,比较少考虑所谓外军有什么型号可供参考。这表明当代中国军队和军工已经站在了战争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不再是“外国打仗用什么我造什么”,而真正进入到了“打什么仗研制什么装备”的新阶段。
中航工业“九天”重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在航空工业的历史上,每一个量产型号的背后,都有着一系列不同试制的验证机、原型机、测试机的影子,而每一种新概念武器在定位成熟、性能稳定前的初生阶段,同样需要许多不同型号产品通过不断的科研和迭代发展进行技术的提升、探索乃至试错。过去这类活动往往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而中国因为国力的限制,航空工业在产品研制上有着明确的实用性,实际进行原型研制的产品总是力争要量产服役,不少的设想没有条件做进一步的验证,最后只能成为工厂史志或者当事人会议中的只言片语。技术跟踪与追赶固然成本较低、针对性强,但始终无法掌握装备产品博弈的真正主动权。
中国航空企业开始大量研制一系列用于探索或者概念领先的航空产品的现象,正是中国在世界航空发展上再向前一步,走到先进乃至领先位置的重要体现。
这一系列无法用刻舟求剑来形容的新产品和新型号,对于各国的军事观察家产生的影响同样是极为明显的。美国“战区”网站在报道珠海航展上再次露面的“彩虹-7”无人机时就评论道:
“中国已经接受了使用高度隐身的无人驾驶飞机执行独立打击任务的概念,而据我们所知,美国军方还没有这种类型的平台”,“无论CH-7项目目前的状况如何,它仍然非常引人注目,有可能为中国提供一种多用途无人机,而这种无人机很可能没有其他直接竞争对手。”
“彩虹-7”大型飞翼无人机
同样的威慑还体现在包括防空反导、无人机与反无人机、各类无人平台以及国民经济各领域使用无人机的环境中。
琳琅满目的新装备、新型号、新展品,让2022年航展经历了歼-20降落后停在面前15米后随口感慨“2024年航展也就这样”的笔者直接身败名裂。对于即将启程前往珠海进行航展直播报道的观察者网报道团队而言,也更多了几分期待。
本周日,观察者网采访团队即将启程前往珠海,并在下周开始现场报道珠海航展。11月12日至15日,观察者网将为大家献上连续4日的航展现场展示与直播,涵盖飞行表演、静态展示、室内展馆、动态展示等一系列内容,还将在晚上在珠海举行“航站夜话”线上直播以及观察员专属线下活动。期待大家与观察者网一起,在珠海航展中感受强大中国日新月异的新成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