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思考,给与启示,这是很多作品惯用的方式,通过想象给予一定的结论或者是启示更多的时候,需要分清楚两点,一点是现象,另一点是启示。现象与启示之间是有所关联的,而这种关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对于现象的总结,好的作品对于现象的描述更趋向于白描,而对于启示则是点到为止,毕竟,观众门对于作品中的启示是需要自己通过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感触的,否则,就成了创作者的感触而非与观众们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这是关键所在。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影子大地》就是一部可以套用这个逻辑来分析的电影。本片讲述了英国作家杰克与美国女人乔伊的故事,乔伊带着自己的儿子道格拉斯结识了杰克,只第一面,杰克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女人,在得知女人已经结婚后,杰克若有所思,好在这样的思考并没有持续多久,乔伊就跟自己的丈夫离婚了。杰克得知这个消息感觉到很开心,如同观众们畅想的那样,杰克跟乔伊走在了一起,只不过好景不长。
婚后的乔伊并没有维持多久的正常状态就被查出来罹患癌症,杰克此时此刻发挥出来了一个暖男应有的一切行动,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着乔伊,然而对于乔伊来说,关怀并不治病。乔伊的病情迅速恶化,杰克猝不及防,美好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切就已经画上了句号,杰克阔别了自己的爱人,此后与道格拉斯相依为命。
《影子大地》理论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讲述爱情的电影,实际上在观看了本片之后,让人感动的地方确实是让人感动,但无法参与的地方却也是真真无法参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原因在于创作者对于本片核心理念的理解与一般观众们观音方式有所区别。
电影本来是用以纪念英国作家刘易斯与美国女诗人格雷沙姆之间的恋情的故事,这是一个普通的爱人与爱人之间的故事,想必这个故事很多人也都是有所耳闻,这里指的不是对于两个文人之间的爱情的耳闻,而是对于类似的故事的了解与认知。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创作者需要对于观众们的着重点进行把握。本片的重心,至少在明面上的重心应该是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通过杰克与乔伊之间的感情而赶出到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痛与爱人离别之痛等等,这应该是本片的重点,本片的创作者也认为这是本片的重点,但是在本片的表现上来看,这一重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应该让主人公感触到离别之痛,同时让观众们也身在其中有所参与感,最终,使得本片的质量以及与观众们的互动达到一定的高度,然而现实中我们作为观众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描述杰克与乔伊之间的感情,甚至于这些感情没有太多的铺垫,完全使用一种快节奏来推进剧情,这样一来会造成一个尴尬的局面,那就是留给观众的思考时间太少了。
创作者急于用一种快节奏的方式将观众们的注意力或者说思维驱赶到一个他所设定好的车道上,然后意在让观众们长驱直入的理解本片的主题,现在看来这是一种不是很好的方式。因为这样一来,观众们首先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思考的观众,对于这样的主题就没有了太多的感触,通篇下来,看到的不过是杰克作为一个作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陷入到对于乔伊的感情中无法自己。这是杰克的事情,这也是杰克的人生,我们作为观众,看到了杰克的故事,看到了杰克的人生,仅此而已,而那些被认为是让观众们感触到生命的可贵以及离别的痛楚等情感或者是思想,完全没有体现,这就尴尬了。
程序化的表达很多时候是可以提高影片的节奏的,但是完全程序化的叙事牺牲的就是观众的观影快感,如果观众的观音快感不是自己流露或者是自己迸发的,而是通过一种刻意的引导而展现的,那么对于观众来说,这就不能称之为对于电影的准确理解。
《影子大地》的故事选的不错,演员演的也不错,唯一错的地方就是叙事套路化,如果没有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让观众们了解故事背后的思想,那么再好的叙事,在精妙的设计都是无济于事的。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电影很让人感动,更没人会认为这样的叙事手法是高级的。
美好是真的美好,留白也是真的太少,观众们需要的是思考,但创作者想要让观众们思考,但却怕观众们的思考并不能围绕主题进行,因此,创作者进行了一次画蛇添足般的行动来规导了观众们的思考,以至于当影片结束后,观众们做了思考,但这种阅后即焚的思考,算不算真的思考,我不知道。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