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河南、浙江、广东等多地疾控部门发布提醒,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已进入发病高峰期。
关于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 HuCV)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V)属的一种病毒。是一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生急性肠胃炎,导致严重腹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病原。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的高发期。由于呕吐、腹泻是诺如病毒胃肠炎最常见症状,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所以该病又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病原学
NV 最早由 Kapikian 等在 1972 年爆发的一 次疫情中检测出。NV 直径 27 nm,为无包膜的单链 RNA 病毒,基因组可分为三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其中 ORF1 编码一种大型多蛋白,该多蛋白被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切割成包括病毒聚合酶在内的六种非结构蛋白(NSP1-6),ORF2 编码主要衣壳蛋白 VP1,ORF3 编码次要衣壳蛋白 VP2。VP1 是病毒的抗原决定簇,将其克隆到真核细胞,病毒可自行组装、形成空壳状衣壳蛋白,从而成为病毒样颗粒(VLPs),VLPs 是 NV 疫苗研究的一个新突破的, 且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GⅡ基因群感染患者约占 NoV 感染患者的 70%,其中GⅡ.4 型是目前主要流行基因型,其次是 GⅡ.17 型等。GⅡ.4 型毒株易发生变异,2~5 年就会出现新的抗原特性和组织血型抗原(HBGA)变异株。2016 年以后,GII.2 成为许多地区 NV 感染的流行病毒株。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诺如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具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
(1)人-人传播:
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诺如病毒感染者的呕吐物处理不及时、 不规范是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食物传播:
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也可出现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含有诺如病毒的人类排泄物或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
(3)经水传播
可因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研究显示:造成诺如病毒水源性传播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乡镇自来水厂供水、二次蓄水装置、学校自备水井未规范消毒被诺如病毒污染(57%);其次是桶装水(29%)和学校直饮水受到诺如病毒污染(10%);另外学生在受诺如病毒污染的游泳池水中游泳,也可导致暴发疫情。
3、易感人群
全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及器官移植患者高发。
症状
诺如病毒潜伏期短,从诺如病毒感染到发病最快仅需12小时左右,症状常可骤然出现,可从轻度疾病的发热和水样腹泻,到更严重疾病的发热、呕吐、头痛和全身症状。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 2~3 天,但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
低龄儿童仍会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新生儿感染诺如病毒后,除出现与其他年龄组儿童同样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可能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有部分患儿会出现无热惊厥、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上消化道出血(考虑与胃黏膜撕裂有关);国外有文献报道诺如病毒相关脑炎,部分患儿预后不良。
治疗
对于诺如病毒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诺如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只需对症、支持治疗。有肝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的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磷酸肌酸钠对症治疗。血常规符合细菌感染改变 (白细胞明显增高且中性粒细胞为主) 予抗生素治疗,在大便检测出诺如病毒后及时停用。
无热惊厥患儿入院后予头孢噻肟等能透过血脑屏障抗生素抗感染,咪达唑仑镇静止惊、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等对症处理。
预防
因为诺如病毒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物品等迅速传播,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食品和环境卫生十分重要!
1、手卫生
饭前便后勤洗手,掌握正确洗手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饮水卫生: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不喝生水。
2、饮食卫生
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仔细清洗,正确烹饪食物,禁食生、半生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食品时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
3、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
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建议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
4、消毒
诺如病毒为亲水性病毒,对环境有较强抵抗力,75%的酒精不能有效灭活。因此,患者呕吐物或者粪便污染的环境与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患者使用的物品需要单独处理与消毒。在处理患病者的呕吐物和粪便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