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家喜欢很荣幸!陕西百岁老人从网上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全文3296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陕西百岁老人孙志英成为网络红人,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

02孙志英曾是一名铁道兵,参加过抗美援朝,还参与过青藏铁路一期修建。

03他的孙子小孙和孙媳王皎皎通过短视频记录孙志英的生活,引发网友热议。

04孙志英在晚年得到了家人的关爱和照顾,感到非常幸福。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成为“网红”之前,老孙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那种;成为“网红”之后,他的日常处处闪光。11月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见到了已迈入101岁的老孙——孙志英。

  “知道有人来采访很高兴”

  “爷爷早上起来发烧了。”11月6日上午,约定的采访日,孙媳妇皎皎给记者发来了信息,担心爷爷身体吃不消。

图片

  他们在渭南富平租住的院子离县城不远,养着一只见了陌生人就狂吠的白色拉布拉多,院子里石榴树已经挂果,摘下来的柿子躺在地上晒太阳。皎皎说:“爷爷这会儿躺在床上,你们进来看看。”

  老孙祖籍是西安市临潼区,2019年跟着到富平打工的孙子小孙一家定居在此。“你看这石榴,租来的院子后院带了2亩柿子树,但爷爷心里最喜欢火晶柿子。”皎皎说。

  盖着红绸缎被子的老孙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尽管身体不舒服,有人一进屋他还是坐了起来,还要握手。

  “我爷爱热闹,得知有人来采访很高兴。”皎皎说。

  老孙张口第一句是:“我是个苦命娃,亏得我这孙媳妇好,把我照顾得好的很。”第二句是:“我1924年6月13日生,属老鼠。”

  老孙的3个孩子和老伴都已先后离世,老二即皎皎的公公今年7月确诊食道癌晚期,8月离世,出殡那天老孙躲在角落送别的视频惹得网友落泪。孑然一身的老孙私下半是宽解半是安慰地对孙子一家说:“你爸应该是追着你婆他们上天享福去了!”

  问他咋看生死,他说:“都是命,你能拦住死?!”

  尽管采访当日身体欠佳,老孙的状态仍然能用耳聪目明、脸色红润等与高龄老人稍显疏远的形容词描述。

  当过兵 修过路 要过饭

  而对过往的回忆中,老孙能清晰地说出令他印象深刻的事件,只是时而自相矛盾,时而语焉不详。

  老孙称自己不满一岁时,爱唱戏的父亲就离世了。“我从小主要靠我婆(奶奶)抚养,还曾在咸阳大伯家里寄居。”老孙对童年的记忆用“满是伤痕”来概括,他记得自己曾受过冷遇,甚至还记得独自坐在坟头大哭,但却记不得是因何事。

  1951年,老孙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前往河南郑州兵站应征,成了一名铁道兵。“当兵就要天天训练,不光跑步还要打靶,我练习过的纸靶子当时都存了几十盒。”

图片

  老孙上世纪50年代结婚。“大概是1954年,我当时随部队到山东邹县(1992年撤县设“邹城市”),你知道不?就是孟子的故乡。我媳妇比我小10岁,也是临潼人,我俩的村子离得不远。我俩是包办婚姻,丈人爸把她送到兵营来结婚,但毛主席提倡要自由恋爱,我发愁咋登记呀!连长悄悄给我说‘你俩登记时都说自由恋爱不就对了’,这才把婚结了。”

  兵龄6年的老孙回到临潼,“那一年家里一直下雨,地里的麦子都瞎了(注:坏了),发黑发芽”。据《临潼县志·自然灾害志·涝灾》,“1956年,全省前后两次普遍夏涝。渭南地区首次以6月中旬开始,阴雨30~40日,二次以8月中旬开始,阴雨11~19天,造成夏粮减产、霉坏,全省估计损失40000万多斤,本县损失严重,群众普遍吃芽芽麦”。

  1958年,老孙到了格尔木,参与青藏铁路一期修建,只待了短短一年。“当时,格尔木到处是砖,我们还用‘太拖拉’(注:老孙说是当地拉砖的一种车)拉砖,拉10吨拖10吨。”老孙说,“接着三年困难时期,工程暂停,我又回临潼了。1959年,一户4个人,公社一年才发360公斤粮,吃不饱,只能沿着铁路要饭,要饭也要不到。”

  聊打仗 聊飞机 聊秦腔

  尽管不少记忆已“断档”,老孙却能时不时就冒出一些极富年代感的话。

  得知记者姓付时,老孙立刻问:“你知道傅作义不?”接着自问自答地说,“他不光会打仗还会治水,毛主席才让他当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造福人民。”

  接着他又来了一句“赫鲁晓夫是个最大的坏蛋”,问他为啥,他说:“1960年,就是这个坏蛋在一个月内撤走苏联专家,还耽误了在阎良制造的我国第一架轰炸机轰6的进程。轰6是仿制苏联图16轰炸机,但因专家撤回,严重影响了这个飞机的制造进程。”

  老孙说着伸胳膊想拉开床头的抽屉,够了几次没够到,一旁的小孙赶紧上前帮忙,他知道爷爷想取书。

图片

  他拿着封皮已不见、书页泛黄又翻烂的书说:“第一个就是秦腔《白蛇传》的唱词,西湖‘人间美景胜天宫’、‘苏堤上柳绿花红’的美景,让在峨眉山受尽凄冷的白娘子触景生情……秦腔的唱词是真好啊!你知道法海是个啥?他就是个螃蟹精啊!”书的侧面仅剩的半截书封显示书名是《秦腔名家折子戏精选》。

  小孙在一旁说:“我爷爷随他爸,能唱戏还能唱歌!”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今年10月初,孙子、孙媳带老孙去杭州,正是深知老孙喜爱《白蛇传》向往杭州,想帮他圆梦,想让他不留遗憾。

  “曾是铁道兵的爷爷甚至没见过高铁,所以我们想着一定要让爷爷坐高铁来一次跨越几千公里的旅游,来见证祖国铁路的发展。”皎皎说。

  老孙爽快地说:“西湖美!孙子把轮椅推得很快,我知道娃是想让我感受一下西湖的风,虽然我担心从轮椅摔下来,但我一句害怕都没说,心情特别好。远远看了雷峰塔。娃还带我去了灵隐寺祈福,那里到处都是石刻造像,真好!”       “我爷还要看‘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个对联,都看了。”小孙说。

  10月下旬,两人又带着爷爷动身前往北京,去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老孙说:“我以前去过北京,但没有看过升旗,这一次我孙子背着我看国旗升起,我心情真是激动!”

  问他北京好不好?和以前去变化大不?老孙想了半天说了句:“人家酒店的被褥里外都是白的、软的。”

  王皎笑着圆场说:“这一下就暴露了,咱爷就是关中农民,世面见的少,福享得不多。”

  老孙对这话可不同意:“自从遇到皎皎之后,享的福就大了。”他指着床单说,“你看床单一周洗一次’,又指着外套外裤说,‘这几天就换一次’,都是我皎皎娃的功劳!”

  小孙在一旁说:“爷这都是我晚辈该做的。我就希望你每天心情舒畅,每天早上把牛奶泡馍一吃,下午把饭好好吃完,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活。”

  “对,我活200,你活270!你们要比我多活照顾我呢么!”老孙笑着调侃说。

图片

  “100岁了还被大家喜欢 很荣幸”    

  看着爷爷心情好转,皎皎说:“咱出去坐坐,让爷爷休息会儿。”

  一出房子,她才说:“爷爷早上身体不太美气,又对我说‘皎皎,爷可能要走呀’。他身体一有问题,就这样说,看着刚才开玩笑说明缓过劲儿了。”

  对网上引发一波波转发的记录一老一小生活的200多条短视频,小两口也有话要说。

  “起初真就是记录生活,发发朋友圈。尤其想让当时还在临潼的公公婆婆看到我们把爷爷和孩子照顾得挺好,让他们放心。”皎皎说,”没想到,这种隔辈亲以及作为孙媳妇的我与老公爷爷间的暖心互动一次次引发关注和热议。 最关键的是:爷爷在其中收获了快乐。爷爷说过,‘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100岁了还能有人喜欢,特别荣幸’。更有不少网友粉丝经常私信问爷爷的身体,让爷爷觉得温暖和发自内心的激动、开心。我们总一遍遍地回复感谢。这些暖心的互动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当然这也是我俩送给孩子的一份成长记录。”

  小两口今年都是36岁。皎皎学过园林设计,嫁给孙科前,还在广告公司专职摄影,因此对短视频的台词和镜头感都有“要求”。而干网线、宽带安装的小孙则说:“真实就行!”但好几则流量大的视频都出自他手,他还说,“我觉得这些视频无形中还强化了家里尊老孝老的氛围,现在俩闺女拿到好东西时都要先跑到太爷爷跟前献殷勤!真是个好事儿。“

  皎皎也说:”如果我们的短视频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老年人的可贵与可爱,明白老人可能并不是累赘就更好了,谁家没有老人?!谁不会老呢?!”

  “咱爷的为人在那儿 当孙子的也不敢太差”    

  小孙感谢爷爷在自己有点彷徨时,把自己向皎皎推了一把。“当时,我们已经处了一段时间,互相很有好感。她才向我说起‘前夫猝死,还带着女儿,也必须招呼前公公和婆婆’。尽管皎皎说‘要完全相信我时才能说这些话’,但说实话我心情复杂,跟爷爷聊聊,他只说了一句,‘娃好你俩合得来就能行’!”

  现在小孙还直呼,“这辈子最幸运就是娶到了皎皎这样的老婆!”

  但皎皎并不直接买账还说,“当年就是看他长得帅,脸上总挂着笑容的,人还上进才认定的。说实话当年有人介绍的比他经济条件好很多……”

  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小孙等媳妇说完,才幽幽地说:“咱爷说:男人脸皮要厚些!”稍停顿了一下,又有所指地说:“咱爷一直让着咱奶。咱奶那张嘴,不是总数落咱爷,你见过咱爷还嘴没?!咱爷还到处宣传他的理念‘两口子凡事先商量,商量好再做,商量不好就不要做’,但咱就是没看到爷和奶红过脸啊!”

  皎皎也开始示弱:“我这么肆无忌惮只敢对他。其实我们这一大家子真不容易:我爷爷,我现婆婆,我前婆婆和公公,两个女儿,各有各的遭遇。但对我们两口子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吧!我前夫家中独子,因病猝死后还留下一个常住精神病院的妹妹,我怎能撂下前公公和婆婆?前公公这些年一直在外干保安,包吃包住养家糊口。自我把大女儿从前婆婆那儿接回,她基本就一个人在家,我把她接到我这儿不仅能继续和孙女一起,还能感受城里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娘家父母也没闲着,前一段我俩带爷爷上北京时,我父母带着我舅、我姨、我妹和我表妹从大荔老家过来,给我们把后院2亩熟透的柿子摘完。真不容易,所以谢谢我老公能接纳这一切。”

  小孙这次只回了一句:“咱爷的为人在那儿,当孙子的也不敢太差!”

  这话老孙没听到,听到了肯定会高兴,也许普普通通大半辈子的老孙不会想到:在百岁高龄时不仅成了家中一宝,更成了网友一宠。

  所以,大部分正默默前行的普通人:老孙的

  故事提醒你,别气馁,好好活,谁这辈子还没个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呢?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文 陈团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