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拍卖2024秋季的预展及拍卖将于11月24日-2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季秋拍,中国古董珍玩部欣然呈献《纳古容今:有容珍藏三十载古代器物专场》。专场甄选百余件中国艺术珍品,品类丰富,囊括陶瓷、玉器、金器、文玩杂项,并将于11月28日上午11:30举槌。
一九九五年,有容古文物艺术负责人陈庆隆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艺术馆的书画展中,注意到一方刻有 “纳古容今” 四字的印章。此四字正好符合陈先生对于文物收藏的理念──广纳艺术形式并与当代生活作结合,让古文物得以在现代重获新生。同时,也有感于 “有容,德乃大” 文字中所展现的雍容大度,遂以 “有容” 为名, “有容古文物艺术” 于焉成立。
陈先生以 “生活艺术、艺术生活” 为收藏理念,将文物与现代生活结合、艺术品与生活空间结合,致力于推广“艺术生活化”的观念。陈先生运用自身在古文物方面的专业,致力于创建一个欣赏艺术与促进交流的平台。他透过设定主题的方式,鼓励参与者分享作品,并以更具艺术性的视角来整合资源,建立定期展览,让艺术与生活更紧密地结合。
以下为《纳古容今:有容珍藏三十载古代器物专场》的精彩拍品,诚邀阁下赏鉴。
▼纳古容今 ── 有容珍藏三十载古代器物专场▼
LOT 5805
北宋早期 耀州窑青釉花口碗
W 13.1cm
估价:HKD 250,000 - 35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耀州窑为北方青瓷代表,有“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之赞誉。始烧于晋代,宋代时以青瓷为主,至北宋中期曾为宫廷烧造贡瓷。此盏造型简美高雅,造型灵感来源于唐代金银器。盏缘外壁深刻五道棱线,勾勒出立体感极强的五瓣花形,口沿向外自然舒卷,正如清晨含苞欲放的花朵,不胜娇美。釉色呈淡绿色,清雅莹润,与器形配合更显轻盈灵动。滋润的釉光仿似花瓣上凝结的朝露,恣意流动,清新可人。
LOT 5806
五代 耀州窑青釉花口盏一对
D 11.2cm ; D 11cm
估价:HKD 350,000 - 55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五代耀州窑胎色偏白,釉色淡青,呈近月白釉色,这一时期的耀州青瓷也称白耀州。考古及文献有一度认为此时期所生产的耀州窑为传说中的“柴窑”。
晚唐五代时期,耀州窑造形承袭了唐代金银器形,变得高挺秀丽。五代末期开启薄胎瓷仿制金银器的花口盏,这种薄胎瓷对胎土的柔韧性和耐高温等要求非常高,工艺难度大,尤其薄壁的花折腹,稍不留意就会变形甚至断裂,因此在胎料的洗选、薄壁成形及烧制时的火候等因素,必须拿捏地非常精准。
LOT 5807
唐至五代 越窑秘色釉夹耳盖罐
H 18.3cm
估价:HKD 500,000 - 70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件夹耳盖罐,肩部有两方型立耳与两对扣环,皆已磨损并贴有木皮装饰。从存世的完整品可知,此种夹耳罐的“盖”会在两侧延伸出带孔的板片,当“盖”与“罐”扣合时,盖上的板片置于罐的扣环之中,形成夹耳,一边系绳或插棍做轴,另一边即可开启。与此造型相同的夹耳盖罐则以浙江杭州临安博物馆正在展出的钱镠出土的秘色瓷夹耳盖罐最为相似,秘色釉质也如同。此品器壁与器底仍残留深红色有机物,推测极有可能是酒液的残渣。
越窑位于浙江绍兴,兴盛于晋,烧制日常器皿及随葬礼器,以青瓷著名,釉色青绿如玉,且器形及纹饰皆不拘定式。越窑瓷器从东汉创烧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直至唐、宋,近千年历史且繁盛不衰;至唐、宋时期俨然已成为庞大制瓷系统。青绿美丽的釉色、精致的造型,被称为青瓷中的精品,且为世人所珍视。而“秘色瓷”是晚唐五代越窑最高级的产品,其出现标志著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技术飞跃,且胎釉工艺的突破带动了全国制瓷工艺的腾飞,是之后汝窑、龙泉窑、南宋官窑、高丽青瓷等高级瓷的工艺基础。
六十年代广州石马村五代南汉墓出土青釉四系盖罐二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本器尺寸、形制甚为相似,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载《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晋唐瓷器》,香港,1996年,图版256及257。虽本罐之盖、四系已佚失,然而本品之釉水较佳,光泽莹澈,涵青蕴翠,更胜馆藏之例。此外尚见二例,Shen Hsueh-man ed.,《Gilded Splendor: Treasures of China's Liao Empire (907-1125)》,米兰,5 Continents,2006年,页334-335。李效伟,《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03年,页208-209。
LOT 5850
东汉 金嵌松石凤鸟双鱼牌饰一对
L 9cm 78g
估价:HKD 250,000 - 300,000
附有PIETER MEYERS检验报告:结论与推测的时代相符。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类型金饰称作金珰,汉代已有其制,高级官员佩带此类型金饰于冠帽前,历史记载金珰自汉代已有并一直沿用至唐代。据《后汉书》所载,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仿效胡服,以金珰装饰其首,秦灭赵后,以其君冠赐近臣。同时,《后汉书》亦记载金珰为侍中及中常侍的服饰一部分。后来,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亦有金珰的记载,不论朝代转换,金珰同样为贵族所用的冠帽装饰。如《新唐书.舆服志》所录,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以及亲王才许以黄金珰饰其冠,而金珰上的纹样则以官位的等级有所不同。
LOT 5852
北魏 金累丝吊球
D 5.7cm H 6.5cm 108g
估价:HKD 180,000 - 25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金球形饰用材讲究,金胎厚重,球形主体主要以金珠及细金丝装饰,金球中间又挂八颗体积较小的金球,上方有穿孔可供挂带。金球主体上半满饰缠绕的卷草及水滴纹,除了以金线勾勒纹样,卷草纹亦满布小金珠,金球中间有八个小带穿,下方各挂以体积更小却同样满饰金珠的小球,两串连珠纹围金球一周分隔球体上下部分,金球下方腹部素面,与满饰纹样的上半形成对比又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LOT 5853
明 八莲瓣金佛束发冠
D 14cm H 6.4cm 213g
估价:HKD 350,000 - 50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冠经锤揲多块金片成不同纹饰,再拼合成一冠,冠前后两方的两块莲瓣各饰以盘腿而坐的佛像,每片莲瓣外沿围两周鱼子框,每片莲瓣内亦有祥云飘扬,冠体主身锤打成形,再镂雕成卷草纹,卷草纹上再錾鱼子纹及叶脉装饰,冠底边沿围一周祥云。此品饰以佛像,是存世品中罕见的例子,可能与礼佛有关。本件金冠锤揲极薄,金器手头较轻盈,适合佩带。
造型扁圆的无梁冠流行于明代前期,本品冠体造型有如盛开的莲花,此造型无梁冠在昆明呈贡沐氏家族墓中沐详夫妇墓出土,出土之金冠形制与本品相若,同样以数片呈花瓣形的金片装饰冠侧,左右两方亦有簪导,冠顶同样为镂空卷草纹平顶,而昆明出土的金冠侧以祥云饰前后两方的莲瓣。参考扬之水著,《中国金银器》,卷四,北京,2022年,页1228-1229。
LOT 5864
龙山文化 玉人珠手串
L 0.7-3.5cm
估价:HKD 250,000 - 28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手串以玉管及玉珠相连,有一半身人形雕坠,圆珠及玉管打磨光滑,珠子尺寸大小相约,保存完好,人脸表情夸张,张口仰首,眼部及双耳的轮廓还隐约可见,十分灵动。龙山文化中,玉器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玉人珠手串常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相关联,神人面像、动物形象等都是寓意吉祥和保护的设计,展现了当时的审美及文化。
LOT 5867
红山文化 勾形玉簪
L 7.3cm L 5cm
估价:HKD 100,000 - 12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玉色青中见白,质地光润细密。簪形整体呈扁椎状,分首尾两节。簪首作勾形,从诸多同类器可见,为简化的鸟首,尖勾象征喙部,中部饰有弦纹,末端有一穿孔;簪尾亦有穿孔,末端收尖。红山文化的玉簪,常见人为断裂成两节,截处又有修磨加孔之例,是为当时的祭祀文化。此器可镶绑成长条玉簪,作簪髪或连冠之用,又可分作两件装饰佩带,是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类器物。
LOT 5876
辽 黑白玉包金骆驼形器
L 23cm H 13.3cm
估价:HKD 1,800,000 - 2,500,000
来源:
1. 台北辽楼居,2002年入藏
2.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以整块玉料雕琢而成,骆驼身形健硕,丰满圆润,四腿踡曲,伏卧于地,背后两个高耸的驼峰,其头颈高昂,微微转向左侧,嘴大张,仰天长啸,露出尖利的牙齿,气势如虹,骆驼颈部鬃毛浓密,尾巴甩向左侧,毛发以阴刻线刻画,根根分明,细致入微。骆驼头颈部包金,背部驼峰处各开一口,作注液或置物之用,两口沿各配一驼峰形金盖,头部包金与两金盖以金链系连,为骆驼更添华贵质感。骆驼两驼峰中空,可用以盛水之用。整器造型构思巧妙,实用性强。
骆驼有“沙漠之舟”之称,在丝绸之路上作为往来商客的坐骑,以及运输货物的载体,在中国古代对外商贸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品中的常见题材,以唐三彩最为典型。此件黑白玉骆驼形器,取料考究,造型稳重,玉质精良,雕工精湛,捕捉了骆驼休憩时仰天长啸的瞬间,气势非凡,极具动感,构思巧妙,完美融合了玉石和金两种材料的特质,极具实用性与美观性,实乃不可多得之佳器。
LOT 5854
南北朝 蓝料花蔓纹点彩手环
D 6.1-7.5cm
估价:HKD 50,000 - 70,000
来源:
有容古文物艺术,台北
此环以蓝料制成,蓝色通透的琉璃上绘红色的花蔓纹,琉璃蓝中呈绿,颜色彷如后来于瓷器上所用的松石绿釉,琉璃料质均匀纯粹,青绿欲滴,红色点彩更是锦上添花。环身流畅圆润,宛如春水潺潺。此手环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所知,多用于佛教用途。
LOT 5891
战国 琉璃珠蜻蜓眼项链
D 2.1cm
估价:HKD 25,000 - 35,000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