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在民间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置身于“大美民间”——阜新市第四届民间文艺作品展的展厅里,认真观看每一幅作品,都带着厚厚的历史感又融入现代的诸多元素,呈现着民间艺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作品,承载着前辈的智慧,抒发着现代民间艺人的情感,在记录历史沧桑变迁的同时,也书写着民间文艺的七彩虹霓,大美而无言。


热闹、喜庆、团圆、富足、平安、吉祥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始终不变的追求和渴望,正是这些构成了中国各种民间文艺的表现形式,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民间文艺“被看见”才能“被热爱”

  “这是什么?亮晶晶的,好漂亮!”10月23日,在市图书馆二楼的“大美民间”——阜新市第四届民间文艺作品展展厅里,一群来自新邱区长营子镇阿金歹小学的学生们围着易拉罐画的创作者包长江爷爷问个不停。

图片

  “这是易拉罐画,就是用我们喝过的易拉罐饮料皮做的,把易拉罐皮翻过来,里面就是银白色的。要创作一幅画之前,要先有图纸,然后用剪子、笔、刻刀和小锤等工具,根据自己的创意来制作,比如松树、松鼠和花等图案,制作完成后将他们粘贴在一起,这不仅变废为宝,还创意满满……”今年80多岁的包长江爷爷给孩子们讲怎么创作易拉罐画时,孩子们认真的眼神让民间艺人很感动。

  而就在几天前,包长江创作的民艺作品《梅花》入展“匠心独韵”——辽宁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被评为优秀作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何红月介绍,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于1989年,多年来,通过民间文艺展、媒体宣传报道、民间艺人走进课堂教学、民间艺人走出去参加展销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文艺的美,因为民间文艺只有“被看见”才能“被热爱”,通过实践证明,民间文艺依然有生命力。

图片

  “阜新民间文艺作品展已经举行4届了,每一届都会出现新的民间文艺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对民间文艺感兴趣,从事民间文艺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年轻了。比如这次出现的蛋雕作品,作者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名叫海英杰。第三届民间文艺展时,他由家人带着来参观,观看得很仔细,跟我们说很喜欢民间文艺,我们就鼓励他创作作品。第四届民间文艺展,他就交出了作品。”何红月认为,民间文艺是母亲河的艺术,是让百姓最有亲切感、最没有距离感的艺术。

  民间文艺“活”起来 关键在传承

  民间文艺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包括地方曲艺和民间工艺。我市的民间文艺种类繁多,剪纸、布艺、葫芦雕、农民画、木刻、泥塑……这些民间文艺不仅绚丽多彩,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图片

  在我市民间文艺大家庭中,毛猴制作是相对小众的一个项目,却深受市场的喜爱。2020年4月,阜新毛猴制作技艺项目由市政府批复进入阜新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朱林茂告诉记者,他的外祖父祖籍河北,闯关东时举家来到阜新,从一位烧砖的工友那里学会了毛猴制作方法,晚年闲暇时会做几个毛猴给孩子们玩儿。而朱林茂因为特别喜欢就学会了,并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何红月经常走出去学习,剪纸对于她而言,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表达,在她心里,剪纸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越琢磨越有意思,越研究越觉得深奥,通过学习,让她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并从中得到了愉悦。

图片

  郭萌是个“90后”,痴迷上景泰蓝工艺画,在这次的展览上,景泰蓝工艺画那水晶般透明、亮丽的质感,受到很多观众的青睐,她的作品也多次参加省展并获奖。

  孙露露也是“90后”,喜欢葫芦雕刻,她自己种葫芦,自己雕刻葫芦,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毕业于美术院校,有着深厚的美术功底,她的葫芦雕刻作品灵气十足。

图片

  一些人在民艺作品的“精”上努力,另一些人在努力地传授技艺。

  在太平区高德小学,孩子们对布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董文娣一直坚持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巧手做布艺的成果。董文娣是高德小学的老师,在学校的支持下,她把布艺引到了课堂上。与董文娣一样,何红月、王丽岩、刘淑波等人也将剪纸引入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传承这项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去年,新邱区阿金歹小学4名学生的作品入展第三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剪纸展就是最好的传承。

图片

  在他们的眼中,民间文艺是内心最难割舍的情怀,古老的技艺是历史留传下来的,更需要走进现代生活,民间文艺不应该被现代人所遗忘,这是阜新所有民间艺人最真实的想法。

图片

  民间文艺无价 但传承发展有形

  记者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了解到,去年,白银亮撰写的《蒙古勒津巴拉根仓的故事》一书获全国山花奖入围奖;朱林茂的毛猴作品《水泊梁山》代表辽宁参加全国山花奖评选。“山花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

  何红月介绍,优秀的民艺作品能够让人自然地产生联想和兴趣,唤起文化记忆,在匆匆忙忙的日子里,给人带来美好和慰藉。当下,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衣食无忧,但为什么会越来越喜欢回忆老家的味道?因为这种回忆与其说是在守护记忆与传统,不如说是在守护人心与人性中最本质、最温暖的东西,重新感受生活的意义。

  找到民间文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古老的成为现代的,于是民间文艺衍生品应运而生。蒙古勒津服饰与蒙古勒津刺绣相结合,让蒙古族服饰多了崭新的元素与色彩。

图片

  蒙古勒津服饰传承人韩红介绍,现在的人喜欢穿民族风,手工制作的蒙古族服饰非常受欢迎,市场前景很好。而董皎的满绣小铺,让满绣与服饰结合,也打出一片市场。跨界融合也是一种创新形式,现在已经把剪纸图案运用到布艺、刺绣、服饰、包包及瓷器上,探索传统民间文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转化。

  何红月说,民间文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自然、质朴、生命力强等特点。“未来,让青年一代成长起来,为古老的民间文艺注入新鲜血液,与老艺术家们共同开发文创产品、民间文艺衍生品,以民间文艺为载体,带动文化产业、乡村产业发展,开拓更大的领域,为阜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消息来源:阜新微报(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