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骑楼 百年辉煌”系列报道丨骑楼藏美食 烟火抚人心

图片


“百年骑楼 百年辉煌”系列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梧州市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骑楼城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梧州骑楼城有着国内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骑楼建筑群,融合中西建筑风格,体现岭南特色文化,是梧州商贸繁荣、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历史见证。

今年正值梧州骑楼城兴建100周年,梧州市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百年骑楼 百年辉煌”系列专版报道,深入挖掘梧州骑楼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红色传奇、人文风情等内容,通过探寻骑楼城的前世今生,触摸梧州历史文化脉络,展现新时代“百年商埠”的璀璨华章。


第八篇章

《骑楼藏美食 烟火抚人心》

图片

阅读提示: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的美誉,这不仅体现在历史文化方面,更体现在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虽经历史变迁,但许多梧州传统美食店如今仍集中在骑楼城一带。

这里的每一道菜肴、每一款小吃,从师傅的指尖,传递到心间,再呈现于盘中,不仅散发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味道,还蕴藏了岭南饮食文化的精髓。


骑楼城是梧州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岭南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古色古香,人们可以一边欣赏骑楼建筑,一边“打卡”各种老字号美食店、特色小吃店,开启一场视觉与舌尖的奇妙之旅,赏心悦目的美景与令人垂涎的美食相互碰撞,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老字号美食历史悠久



在万秀区桂北路,一家挂着大幅招牌的“水师营饮食店”映入眼帘。这家店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如今仍保留着大排档式的经营模式,店内还沿用木桌子、矮木凳、大风扇等。仅看“水师营”这个店名,大家就猜测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家有故事的店铺。

图片

水师营大排档受到不少本地和外地食客的青睐。记者 何鎏 摄

水师营的名字,源于广西历史上最早建立、建制保留时间最长的内河水师部队曾在此驻扎。据记载,清朝年间,清政府首次在梧州设水师营从康熙元年(1662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且编制逐渐健全。水师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商业的发展,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水师营街上的饮食摊档、杂货摊档十分兴旺,街道全长120米,宽5米,面积600平方米。

“1995年,我母亲接手了桂北路这家饮食店,由于水师营曾驻扎在这里,所以就给店取名‘水师营’。刚开始,我们在街上搭棚子经营,后来进入室内,随着母亲年纪大了,我就接手一直经营到现在。”水师营饮食店老板娘张诗淇说。

万秀区桂林路位于桂江边上,与桂北路相邻,当年,许多生意人和各类“上河客”搭乘桂林、平乐的船只顺江而下,到梧州靠岸后就在附近吃饭、住宿。因此,水师营饮食店当时就已经是本地人和外地人都耳熟能详的饮食店了。

枸杞鸡杂汤、沙姜猪手、黄豆焖大肠、紫苏焖鸭……这些菜品都是水师营饮食店一直坚持出品的经典菜,深受本地和外地食客的喜爱。



烟火气映衬热闹繁华



骑楼城位于万秀区河东老城区,骑楼建筑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大南路等街道上。它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梧州商贸繁华的历史见证。

“20世纪80、90年代,大东上路、大东下路、大南路等一带的骑楼街道非常繁华,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经商,有做批发的、有带货物来销售的,有来观光的,也有来谈生意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家住大东上路的居民周婆婆说。

周婆婆回忆道,当时来经商的大多数是香港、广州、佛山等粤语地区的人,他们的饮食文化与梧州本地人十分相近。所以,骑楼城一带的饮食店以制作岭南美食为主,如煲仔饭、葱油鱼、猪小肚汤、河粉、烧烤、猪脚姜等。

“1985年,我们店的老板娘周女士开始经营煲仔饭,当时骑楼城一带的饮食店都是露天大排档,特别是大东上路,一档接一档。每到饭点,整条路都是炒菜的香味,以及炒锅与铁勺的碰撞声,烟火气十足。”粤友餐厅经理胡中杰回忆道。

图片

每逢节假日,老字号粤友餐厅生意火爆。记者 何鎏 摄

1991年,粤友餐厅将原来两层高的瓦房拆除重建后,一直经营至今。餐厅的纸包鸡、葱油鱼等菜品,不仅深受两广地区食客喜爱,更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图片

外酥里嫩葱油鱼 记者 何鎏 摄

走出粤友餐厅,沿着万秀区中山路、大南路、南环路、小南路一直走,还有猪脚姜、四坊井田螺、烧烤、煲仔饭、龙虱等特色小店,浓浓的烟火气、色香味俱全的各色小吃、人来人往的街道,无不映衬着骑楼城的繁华与热闹。

图片

梧州传统小吃田螺 记者 何鎏 摄

图片

色香味俱全的烧烤 记者 何鎏 摄



药膳养生受群众青睐



梧州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春天潮湿,夏天炎热,秋冬干燥,人们易感染热毒、湿毒,清热除湿润燥就成为梧州人养生主题之一,龟苓膏、凉茶也就成为梧州人喜欢的药膳和中草药饮品。

图片

龟苓膏深受市民和外地游客欢迎。记者 何鎏 摄

龟苓膏是梧州历史悠久的传统药膳,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及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中药精制而成。其性温和,老少皆宜。

漫步在骑楼城的街头,有不少写着“正宗梧州龟苓膏”的小吃店,价格实惠,最便宜的仅6元一碗。位于文化路东正路牌坊对面的五福堂龟苓膏店,1993年开店至今已有31年,手工制作的龟苓膏多年来深受食客欢迎。

“1993年我刚开店时,仅5角一碗,食客不算很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许多来自广东等地的客商、游客来到梧州,他们喜欢吃龟苓膏,食客从那时候就开始逐渐增多。”五福堂龟苓膏店老板何继文说。

几十年来,骑楼城经历了许多变迁,但其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和岭南文化依然保持着深厚底蕴,许多游客对骑楼城有着怀旧的情结。这种情结不仅体现在食物上,更体现在餐具上。

何继文说:“前几年,我们曾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但食客们都表示不喜欢,要求用回之前的陶瓷碗和不锈钢勺子。他们说,就喜欢听到吃龟苓膏时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梧州人懂养生众所周知,梧州人爱喝凉茶,更是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而骑楼城则几乎包罗了梧州大部分的凉茶店铺及凉茶种类。

图片

骑楼城牌坊附近的刘交记凉茶铺(摄于20世纪80年代) 。(资料图)

20世纪50年代起,大碗茶、刘交记、龙珠茶等,都是在骑楼城内经营多年且享誉两广的老字号店铺,后来陆续开店的还有北水凉茶、张元生凉茶、黄振龙凉茶等名店。它们分布于大街小巷里,其他一些小店铺更是如星罗棋布,遍及全城。

福康凉茶店经理梁坚说:“1958年,我们就在原店址一边卖草药一边卖凉茶,当时只有一个种类——消热祛湿茶,用一个个大碗装着,顾客拿起大碗就喝,后来他们便习惯叫我们的凉茶为‘大碗茶’。”

图片

凉茶是几代梧州人的回忆。记者 何鎏 摄

骑楼城内,梧州凉茶铺多,品种也多。随着顾客需求不同,后来还出品了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茶、消滞祛湿的大碗茶、润肺的罗汉果茶、解暑的茅根水、清肝热的夏枯草,灯盏菜、鱼腥草……各有配伍,应有尽有。

一方烟火人间,一处美食殿堂。那些在骑楼城岁月里熠熠生辉的老字号美食店、特色小吃店,宛如时光的长者,承载着一代代梧州人的记忆与深情。那熟悉的味道,是孩童踮起脚尖的期待,是游子归来心灵的慰藉。人们在品尝中回味,在回味里传承,在传承中守护,让骑楼城的美食瑰宝闪耀如初,也让这舌尖上的传奇永不落幕。


图片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审:齐淑芳

编辑:麦婕

策划:肖苗生 吴柳燕

文字:吴艳虹 岑东兰

版头设计:刘欢馨

封面图:何华文

来源:梧州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