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大概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新医生工作第一周就该认识它。
它有着鲜明的特征,好发于眼睑、肘关节伸侧、腰骶部、颈部;皮疹表现为由多角性丘疹组成的肥厚性斑块。
它瘙痒程度不一;精神压力可能是诱发加重因素。
痒,抓,皮肤增厚,成为恶性循环。
它很容易识别,却又很难被“治愈”,那怎么办呢?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什么病?
有趣的是,神经性皮炎竟然属于一种强迫症。旗帜鲜明地先抛出这个结论会不会被拍砖?
其实,神经性皮炎与强迫性皮肤剥离症、精神性皮肤搔抓、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表皮剥脱性痤疮和强迫性皮肤搔抓症同属于皮肤搔抓障碍(skin picking disorder, SPD),且可视为同义词。
皮肤搔抓障碍是指反复抠挠、搔抓、摩擦、抠挖或挤压皮肤,从而引起明显的组织损伤(皮疹)和社会功能障碍(比如尴尬、自卑等)[1]。
根据DSM-5(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全称是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皮肤搔抓障碍是强迫症以及相关精神障碍类别下一个单独的诊断,该类别中的诊断还包括拔毛癖和躯体变形障碍[2]。
皮肤搔抓障碍在一般人群中的准确患病率不详。一项纳入10,000多例有代表性的18-69岁美国人的调查发现,皮肤搔抓障碍的患病率为2%[3],约占所有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4,5],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8[6],通常由皮肤刺激或特定的情绪状态触发(精神紧张、忧郁、劳累等)。
皮肤搔抓障碍有什么特点?
皮肤搔抓障碍表现为抓挠引起的多形性皮损,其大小、范围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常常新伤叠旧伤。
皮损表现也取决于皮肤搔抓障碍患者自我损伤皮肤的方式。患者可能会用手指、指甲、牙齿、剪刀、镊子或大头针来损伤皮肤,造成深达真皮的损伤,甚至留下疤痕。皮损通常呈对称性分布,位于患者双手能够触及的部位。
8岁女孩用剪刀损坏的指甲
皮肤搔抓障碍患者通常会承认自己有搔抓和戳刺皮肤的冲动。尽管他们可能一开始并不愿意透露自伤行为,但一般都愿意讨论为缓解皮肤瘙痒所致不安而抓挠皮肤的必要性。
患者最初可能是想处理轻微皮损,例如节肢动物咬伤、痤疮、结痂、炎性皮损、疣、色素痣或角质栓。有些患者则是想摆弄完全正常的皮肤,或是因为皮肤瘙痒、烧灼感或疼痛而开始搔抓。
11岁男生,咬甲癖,被父母批评后改咬脚趾甲。
皮肤搔抓障碍怎么治疗?
皮肤搔抓障碍的治疗非常困难,经常需要皮肤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的协作。比如神经性皮炎,皮肤科医生处方的激素类药膏总是非常有效,但却总是反复发作让人苦难不已。
我有位患者,是某高中名校的竞赛教练,颈部和肘部的神经性皮炎,严重瘙痒非常影响睡眠和工作,常年需要搽药,可是一到休假皮疹就自动消失了。
UTD明确指出,皮肤搔抓障碍的治疗需要在精神医生指导下进行行为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如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等),患者只有了解该病,才能主动调整生活状态、避免潜在的诱发和加重因素,积极的配合干预。
对于这位教练来说,或许退休以后就能自愈啦。
卓正医疗皮肤科医生
暨南大学医学部硕士
参考文献
内容编辑 L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