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旗的起源、演变与自由象征

图片


作者|提姆·马歇尔(Tim Marshall)

外交事务专家,曾经担任Sky News外交事务编辑,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和LBC/IRN电台服务,也是The WhatandtheWhy.com创办人兼编辑人




许多美国人心中,国旗几乎等于神圣的象征。那代表着他们自称的“上帝之下的国度”,而美国政客则经常套用耶稣的话,推销美国是“山上闪耀之城”(a shining city upon a hill)的概念。


美国国旗是许多歌曲、诗词、书籍和艺术品的主题。它代表美国人民的童年、梦想及他们原始地反抗暴政,现在则代表自由。它的故事就是美国本身的故事,而美国人对它的感受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故事。其他任何国家的国旗都比不上美国国旗所能召唤的认同,其所引发的消极和积极感情都极其强烈。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许多美国政客和一些电视新闻记者及主播开始在衣领上佩戴国旗别针,并旋即蔚为风气。在 2001 年那股激情的氛围中,它迅速成为展现关怀的荣誉徽章,或换个角度来看,不佩戴它便会遭人怀疑你缺乏爱国精神。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但在新闻二十四小时不断地炽热报导下,许多人还是选择安全第一。几乎所有小布希政府的工作人员都佩戴它们。


当时担任参议员的欧巴马在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短暂地佩戴国旗别针,之后才拿掉;他在 2008 年竞选总统期间,遭质疑为什么不戴了,于是赶紧又找出来,从此几乎每天都佩戴它。


很讽刺的是,这些代表感情的小金属片大都来自远在东亚的工厂。2010 年,国务院很尴尬地发现其礼品店出售的美国国旗金属别针,塑胶袋上标明着“中国制造”。


美国国旗经历 183 年和几次的改变,才变成今天我们习于看到的模样。目前以五十颗五角星代表合众国五十个州的这个版本,可能不会是最后的版本。星条旗的原型出现在 1760 年代中期、美国未诞生之前,即使现在,我们还从当今保守派的茶党(Tea Party)听到当年的回声;茶党的名字源自“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他们因抗议课税不公,在 1773 年把三百四十二箱英国茶叶从船上丢入波士顿港。


此一事件被称为波士顿茶党之乱,它使得麻萨诸塞做为反抗愈来愈被当成异邦的英国之“爱国”基地的地位更加坚固。“自由之子”的大旗有九条红白交错的水平长条;有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星条旗的基本设计灵感来自于它。


英军和殖民地民兵在美国独立战争最初的小型冲突时,叛军在号称“大陆旗”(Continental Flag)或“大同盟旗”(Grand Union Flag)下作战。它采用的十三条红白交错条纹代表共同起义的十三个殖民地。1776 年七月四日,议会宣布脱离英国独立;一年后,它又通过三个国旗法中的第一个。


图片

 “大同盟旗”(Grand Union Flag)没有星星,但有米字旗,由横条表示最初的十三个殖民地。(Source:by Louisville Images, via Flickr)


第二届大陆议会海洋委员会(Marine Committee of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通过一项决议:“兹决议,合众国的国旗是十三条红白交错的条纹;同盟的十三颗星,蓝底白星,则代表一个新星座。”十三个条纹、十三颗星代表如今宣布独立的十三个殖民地,它们组成了全新的(但当时不是那么闪亮)美利坚合众国。


不过,法律没有规定星星应该是什么形状、条纹应该是垂直或水平,直到今天,国旗有时挂成条纹是垂直形,并没有人认为它不当。为什么需要星星呢?当时并没有说明,但国会众议院在 1977 年出了一份出版品,宣称“星星是天堂的象征,也是人类自远古时代就仰望的神圣目标。”


国旗的颜色代表什么意义?当时并没有说明。不过它符合国会在 1776 年委派设计的美利坚合众国国玺的颜色。奉派设计国玺的委员会得到的指示为,设计出来的作品要能反映开国先贤的价值。


委员会选择了红、白、蓝三个颜色,国玺在 1782 年获得采用。将国玺呈献给大陆议会时,秘书查尔斯.汤姆森(Charles Thomson)说,它的颜色“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国旗所使用的颜色。白色代表纯洁和天真。红色代表坚强和勇敢。蓝色……代表警惕、毅力和公义。”今天它仍用来验证联邦文书,也出现在美国护照上。


你以为就是如此,但它是每个美国人的国旗,每个美国人都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诠释颜色。有人说,红色代表在独立战争殉难的爱国志士之鲜血,也有人说,它代表所有为国作战牺牲的人。当然也不无可能的是,1776 年独立战争时会用到红白蓝三色,因为英国国旗也是这三个颜色,但现在已是独立自由之土,这个说法可能不太贴合人心。


原始国旗是谁设计的,现已不可考。传说是女裁缝师贝丝.罗斯(Betsy Ross)在替宾夕凡尼亚海军缝制旗帜时,产生了第一版的星条旗。至少她的孙儿在 1870 年历史学会召开于费城时是这么说的。然而我们也找到有位法兰西斯.霍浦金森(Francis Hopkinson)交给国会的发票,他坚称他替国会设计国旗,因此政府欠他“两桶啤酒”。这可就由读者自由心证了。


图片

裁缝师贝丝.罗斯(Betsy Ross)将她制作的第一面旗帜展示给华盛顿(Source:Wikimedia)


隔了几年,问题来了。佛蒙特在 1791 年加入联邦,次年,肯塔基也加入联邦。这促成了 1794 年的国旗法,它规定每有新的一州加入,国旗就要增加一颗星星和一个条纹。星条旗是因为这面国旗才获得此名,这首诗歌也成为美国的国歌──以后还会有更多州加入联邦。


到了 1818 年,国旗的条纹便多得像斑马,有十八个州加入联邦,缅因和密苏里也在排队等着加入联邦。因此国会又通过第三部国旗法,保留每加入一个新州、就添加一颗星星的规定,但恢复以十三个条纹代表原始十三州。不过,国会还是没有明确决定星星组合的模式,因此我们仍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找到好几种不同版本的国旗。1912 年,塔虎脱总统通过一道法令,订定当时四十八颗星星国旗的确切模样,此后除了再增加两个星星外,国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模样。


1792 年的国旗差不多就是美国律师兼诗人佛兰西斯.史考特.基(Francis Scott Key)在 1814 年写下的那首名诗──即 1931 年被正式订定为国歌──所称颂的旗子。这首诗是理解国旗如何及为何掌握民众想像力的关键;一个简单──甚至可说是随意──在革命动乱中创造的设计,历经多年后,如何成为代表全球最强大国家最高价值的象征。


国歌的产生并非起于英国人所掀起的冲突。英国和法国在拿破仑战争中打成一团,战火延烧到新世界,因为他们偶尔也会掠夺美国的船货。麦迪逊总统借机在 1812 年向英国宣战。对麦迪逊而言相当不幸,拿破仑犯了巨大错误,在输掉他与大半个欧洲的各国交战的战争后,于 1814 年遭到流放,因此让当时的全球超强国家英国能腾出力量与日后将取代它的美国好好算帐。


到了 1814 年,英军火焚白宫,将其夷为平地,海军也挺进到巴尔的摩外海,准备炮轰保卫全城的麦亨利堡。英军后来果真也猛烈炮轰麦亨利堡。不过,就在英军即将发动攻击时,佛兰西斯.史考特.基出现了,他乘着一艘船出现在英国海军舰队旁,要求英军释放某些俘虏。他交涉成功,但由于他可能看到了英军的作战准备,英国人认为最好将他扣押在船上几天,以便炸毁麦亨利堡。


图片

 1814 年,英军纵火摧毁华盛顿特区,白宫内部遭受火焚,外观也被烧黑。(Source:by George Munger, via Wikimedia)


1814 年九月十三日上午六点三十分,基氏被扣押在一艘英国军舰上,英军开炮,朝麦亨利堡连续打了一千五百发炮弹和八百支火箭。接下来的二十五个小时,他从炮弹的烟雾和火光中窥伺,试图看清楚守军在城堡上竖立的美国国旗是否仍屹立不倒,或英国登陆部队已经在炮火掩护下冲进城堡、竖起英国国旗。


英军的攻击完全失败:麦亨利堡屹立不动,而美方只有四人阵亡。基氏眼见星条旗依然在晨风中飘扬,于是在英国军舰上写起诗来:“火箭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第一段的末尾是个问号,因为他不敢断定美国会战胜:“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于此自由的国土、勇士的家乡?”接下来几周,这首诗经辗转传抄、印发后,从巴尔的摩遍及全美各地。再过几年,在愈来愈信心十足的美国世纪,问号似乎已变得多余。


麦亨利堡火炮中挺立不摇的那面国旗从 1907 年就摆在史密斯松尼学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中。现在它在一间低氧气、低灯光、环境控制的展示间悬挂、保存着。


图片

1814 年的巴尔的摩战役中,透过炮火的硝烟,仍可以看到这一面美国国旗在城堡上迎风飘扬。(Source:by Star Spangled Banner, via Wikimedia)


这就是美国人聚集在它底下全力奋战的国旗,陆战队的战歌开宗明义就唱着:“从蒙特祖马殿堂到的黎波里海岸。”(From the halls of Montezuma to the shores of Tripoli)他们高擎这面大旗打造美利坚帝国,一路跨越美洲大陆,从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ountains)穿越平原、西进洛矶山脉(Rocky Mountains),再进抵太平洋岸。


至于“的黎波里海岸”,指的是 1805 年四月在今日北非的利比亚展开的德尔纳战役(Battle of Derna)。美国为扶植被废黜、流亡在埃及的的黎波里国王卡拉曼利(Hamet Karamanli)复位,领事伊顿(William Eaton)率领陆战队中尉欧班农(Presley O‘Bannon),带着七名陆战队员及招募来的四百多名佣兵部队,行军五百英里、跋涉近两个月,穿越沙漠,由埃及前往当时鄂图曼帝国辖下的大城德尔纳。


四月二十七日,这支杂牌军在美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炮火的掩护下,攻入有四千多名守军的德尔纳。欧班农升起美国国旗。(这是 1795 年至 1818 年的版本,有十五颗星和十五个条纹。)这是有史以来美国国旗首次在大西洋彼岸的异域升起。德尔纳战役也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美军部队第一次出征到异国展开的陆地作战。


美国国旗与时具进,屡有更迭,每有一个新的州加入联邦,国旗上就多添一颗星星。炮兵部队是军方的第一个单位,在 1830 年代采用其基本设计(稍有修改)做为战旗;步兵则在 1842 年跟进;骑兵在 1861 年也跟着采行。骑兵有一个星条旗队旗,右手边的中间切出一个三角形,因而多出两个点;左上角的星星则围成一个圆圈。


1876 年,乔治.卡士达(George A. Custer)将军率领的第七骑兵队在蒙他那州参加小大角战役(Battle of Little Big Horn),他举的战旗之一就是此一设计图案。


卡士达的部属也会熟悉另一面著名的贾斯登旗(Gadsden flag),虽然此时它已被认为是殖民地战争留下的遗迹。贾斯登旗是由克里斯多福.贾斯登(Christopher Gadsden)准将于 1724 年至1805 年在美国革命期间设计,做为大陆军陆战队(Continental Marine)的战旗。黄底的旗帜中央是一只蜷曲的响尾蛇,底下标明“别踩我”(Don‘t Tread On Me)。这不是要求;这是警告。


图片

贾斯登旗曾作为“大陆海军陆战队”的格言旗帜,也是美国革命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所展示的第一面旗帜。(Source:Wikimedia)


当时,这个讯息很清楚;十三州里的许多州都有响尾蛇;到了独立战争期间,各州已被人和响尾蛇联想在一起。“别踩我”明显就是在警告英国人,同时做为振奋民心、绝不做大英帝国属地的号召。


后来就愈来愈少人用到它了,直到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才暂时用得到它。不过到了 1970 年代,自由意志主义派(Libertarian)圈的积极分子又开始以它做为个人主义及不信任大政府的象征。


九一一事件后,它又再度流行起来。这句口号因为美国本土竟遭攻击而触动了民众受震撼的心弦。国旗及相关小物件的销售在本世纪初一直稳定热销,它也开始出现在汽车牌照与棒球帽上。


接着,约在 2010 年前后,茶党及拥护枪枝权利团体的支持者又以它为号召口号,不过它也开始出现其他涵义。极端分子因反对美国首位黑人总统而借用这面旗帜,在某些人心目中,它逐渐与种族歧视连结在一起,尤其是因为贾斯登本身蓄奴的缘故。


2014 年,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接到一位邮局员工的申诉,认为某同事习惯性地戴着一顶贴着贾斯登旗图案的帽子上班,构成种族歧视的骚扰。委员会同意,此事已足以使它启动调查,但是它的函释只差一步,没有裁定贾斯登旗是种族歧视的象征,以及戴它会构成歧视。对强烈支持或反对国旗的两派人马而言,此一议题含糊不清并不吻合他们的世界观。


如果你是辩论的一方,你指着委员会函释,它说:“情势很清楚,贾斯登旗源自革命时期、并无种族主义的脉络。”另一方面,这段话的另一边又跳出来说:这面旗帜“有时被解读为在某些脉络下,传递着种族歧视的讯息。”


—End—

本文选编自《国旗的世界史:旗帜的力量与政治》推荐阅读。该文由出版机构授权发布,只做推荐作者相关研究的研究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任何商业运营公众号如转载此篇,请务必向原出版机构申请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