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婧宜 汪雨晨
提起“火焰蓝”,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浓烟滚滚的火灾现场,是义无反顾逆行的背影,是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然而,在消防队伍里,还有一群大众认知度不高却同样至关重要的人,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守护着大众安全,筑起了一道道坚实防线。
2024年11月9日是第33个“全国消防日”,记者采访了几位特别的消防员,听听他们的故事。
火场侦探
——“我们是在追求正义和未来的平安”
墙体都被熏得黢黑,呛人的焦苦味仍弥漫在的废墟之上。杭州钱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火灾调查员祝强和同事们头戴安全帽,踏着被火炙烤过的一片狼藉走进火场内部。烈火刚刚扑灭,他们的“战场”还刚刚开始。
祝强蹲下身子,细致谨慎地检查每一处残垣断壁,将物证搜集、保全、固定下来,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可疑痕迹。专注而锐利的眼神穿透层层烟雾和废墟,找到引发火灾的“罪魁祸首”。
2011年,祝强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现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火灾调查专业毕业。干了2年一线消防员,2013年,他成为火灾调查员,一干就是11年。
祝强正在勘察火灾现场 受访者供图
火灾调查员是干什么的?在祝强看来,他的工作是调查火灾原因的同时,通过分析事故认定责任、预防灾难。“我们是在追求正义和未来的平安。”
从灰烬中挖掘真相,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辛苦活”。不仅断壁残垣、臭气熏天,还可能面临建筑物倒塌和复燃,即便是参与过许多重大火灾调查工作的祝强,到了现场也得面临体力和脑力的双重挑战。
“火灾现场不像刑事案件或交通事故,能找到相应的证据,火灾现场都烧成灰烬了,还原起来难度很大。”祝强记得他在师傅的带领下第一次前往火灾现场的场景。“我站在那里,大脑是蒙的,虽然说上课学的各类痕迹是怎么样的,但在现场完全不知道怎么看、怎么调查。”祝强意识到,光靠书本的知识没有用,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
于是,那几年,祝强在工作之余学习了大量案例,有机会便“主动请缨”,每年参与六到八十起火灾事故调查。祝强学会了如何从废墟中寻找线索,如何通过现场残留物分析火势蔓延路径,如何根据燃烧痕迹判断起火点位置,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灾调查员。
事实上,每一次成功背后,都是无数次错误和摸索后的总结与反思。2017年,一场发生在楼房走道里的火灾让祝强印象深刻。“这场火灾在前期调查中,我们一直认为是电动车着火引起的。但在后来的现场勘验中,我们发现了很不寻常的地方——烧损最严重的电动车旁地面上有一床棉被。”
按照常理,棉被不该出现在走道里。带着疑惑,祝强和同事对周边进行摸排。他们发现,一个被出租的房间里少了一床被子,重新调查后发现,是租客点蚊香把棉被引燃,他泼了一盆水以为火已被完全扑灭,把棉被往电动车上一放……
“推翻重来,让造成火灾的人没能逃脱刑事责任,本不该承担的电动车主也免受无妄之灾。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和价值。”祝强感慨。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祝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些年,他经历过不少危险。比如,在一个由电池着火引起火灾的现场,当祝强戴着手套触碰电池准备勘验时,电池瞬间爆炸,危险程度可见一斑。但祝强从未想过退缩,“虽然过程艰难且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因为我们的工作避免了更多悲剧的发生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祝强正在勘察火灾现场 受访者供图
如今,祝强已经成为了杭州钱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里不可或缺的一员,除了火灾调查员,他还是防火监督员,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想到能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一份力量,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水上勇士
——“我们不仅要敢救人,还要会救人”
在大众的观念中,消防多与火相关联。确实,消防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扑灭火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或尽可能减少损失。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消防的任务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灭火范畴。
如今,在消防队伍里,有一群与水打交道的勇士。当记者走进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时,他们正在进行水域救援训练。消防队员们身着专业救生衣,或脚踩救援浮板,或坐在救生艇上飞驰,他们需要在复杂多变的水面上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指导员金哲彬站在一旁,不时给出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消防员们正在进行水上救援训练 记者 孙婧宜 摄
金哲彬是队伍里的“老江湖”,自2018年水域救援专业队伍成立之初便一直担任队伍的指导员工作,也是第一批参加全国水域救援培训的消防员,见证了这支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
水下环境复杂且充满未知,水域救援是一项非常专业且危险的任务。2019年,与金哲彬一起参加首批全国水域救援培训的战队因救人牺牲,这对他触动很大。金哲彬意识到,“我们不仅要敢救人,还要会救人。”
水域救援需要队员们具备极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作为指导员的金哲彬也需要有准确的评估力、判断力和决策力。为了确保每次出警都能顺利、安全地完成任务,水域救援专业队平时的训练严格而全面。金哲彬以身作则,除了基本的游泳技能外,首先学会了包括水上驾驶、快速接近目标、实施救援等多种复杂操作。
“水域救援,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对水的恐惧。”金哲彬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日常训练中,他带领队员们体验了各种水域环境,有平静的湖泊,有湍急的河流,或是危险的暗流。他们也会模拟夜间救援场景,以提高队员们在复杂条件下的应对能力。
除了高强度的体能和技能训练,他特别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做出正确判断。“只有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金哲彬常这样鼓励大家,也这样告诉自己。
此外,金哲彬认为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也至关重要。他们定期组织模拟演练,让每位队员都熟悉彼此的工作方式,学会相互信任和支持。
金哲彬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孙婧宜 摄
随着时间推移,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水域救援专业队成为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反应迅速的精英队伍。他们不仅在本地进行救援行动,还多次被派往其他省市支援,挽救了无数生命。
2021年,江西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金哲彬带领队伍第一时间增援江西。离开时,为了避免给群众造成麻烦金哲彬接到任务,要求凌晨4点多出发。但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当地百姓蹲守一旁,只为给他们送行。“这份工作确实苦、累,但值得。”金哲彬说。
信息中枢
——“爸爸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平安回家”
2019年,台风“利奇马”袭击浙江,临安山区遭遇短时局地暴雨,引发了山洪和泥石流。这场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了道路、电力和通信的中断,还使得救援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有一群消防员,他们奔赴一线手中提扛的并非沉重的抢险救援器械,而是无人机、卫星电话、卫星便携站等通信设备,成为救援中不可或缺的“千里眼、顺风耳”,他们就是通信保障人员。
洪忠豪 记者 汪雨晨 摄
现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信息通信处初级专业技术员洪忠豪也在队伍当中。“我们进入里面,发现所有手机信号完全消失,车也开不进去。当时,前方是被困的群众,后方是对现场情况不够了解的指挥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必须依靠自己,背负重达50多斤的设备徒步前进,获取信息并传达给外界。”
洪忠豪回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每一步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考验。当时现场情况异常复杂,雨一直在下,路边还在不停地垮塌,我们走在路上不断有石子从山上滚下来。他说道,“但我们没有时间犹豫,只能快速反应,躲避危险。”
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在接下来的救援过程中,洪忠豪和他的通信保障队员成为了救援现场的“信息中枢”。他们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了救援前后方和队伍之间的通信畅通,协调救援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
这样的情况在洪忠豪职业生涯中并不少见,通信保障人员需要经常面面对极端天气和复杂环境的挑战。无论是在何种环境,处于何种境地,他们都能迅速搭建起通信网络,为救援队伍提供实时的信息支持。
洪忠豪 记者 孙婧宜 摄
为了确保前后方通信畅通,通信保障人员常常不分昼夜地监控着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洪忠豪告诉记者,半个月没有回家对他来说不算罕事。
现在,洪忠豪的两个孩子分别上小学二年级和幼儿园中班,对于他们,他有很多亏欠。“确实孩子陪得比较少,我爱人承担得更多一些。”洪忠豪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豪。“虽然不能经常陪伴在他们身边,但爸爸是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平安回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