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赵家山村:昔日辉煌今再续

图片

离石区赵家山村风景如画。王洋 摄

迎着暖阳,记者驾车行驶在离石区坪头乡赵家山村蜿蜒的山间道路上,道路两旁景色美不胜收。绿色仍倔强地占据着部分山林,那是松柏等常青树的坚守。远处山峦起伏、黄绿交织、落叶纷飞,车在画中行,风拂过脸颊,带着田野的清新气息与淡淡的果香,让人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尽享大自然的美妙馈赠。

来到村委大院,记者见到了刚从乡镇办事回来的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薛致君。

“这两天一直忙着村里修路的事,昨天才刚铺设了水稳层,再过两天就要铺沥青了。这几年进村的道路一直是‘缝缝补补’,没有正经像样的修,去年立项,今年8月份才开始动工修建。”薛致君说。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以前修的老路现在是坑坑洼洼,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

说起赵家山,薛致君总有说不完的话,“80年代的赵家山村有个响当当地名字叫‘包产到户第一村’。这个‘第一’可不简单,当年‘大包干’有的人家一年下来能赚一万元左右,外出打工的人一个月下来也只能赚到400元左右,村里的人至今提起来都觉得自豪骄傲。”

“吃饱了!”按理说,赵家山村往后的日子应该越过越好,但是“一越过温饱线”的赵家山村的发展并没有如人所愿。“大包干”后,赵家山村的经济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贫困率一度高达38%,是周边乡镇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赵家山村为了摆脱“贫困村”的帽子,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和离石区民政局驻村工作队精诚团结、紧密协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以农业为根本,以村民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多途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夯实完善各类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9万元,成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逐渐让曾经辉煌的赵家山村重焕光彩。

70岁的薛还顺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去年光种玉米就有5万斤左右。别看他年龄70岁,那身体可硬朗着呢!

走进老薛家的院子,刚地里收回来的黑豆、黄豆、绿豆和干豆角铺的院子里这一块,那一块,两边围栏里堆满了黄灿灿的玉米棒。“老薛,这玉米棒子咋还不卖哩?”“再等等、再等等,这段时间行情不好。”记者和老薛一边进屋一边聊着。

在薛还顺的印象里,以前种地全靠人力,家庭好点的还能用牛、驴来帮忙耕地。“现在生活改变太大了,村里耕地用手推的耕地机、翻地机,大一些平整的耕地还能机械化种植,收成的时候还有三轮车拉,省时、省力,产量高、收入高,受的苦也轻了。”老薛说起多年来的变化滔滔不绝。

曾经的赵家山依靠40年前的“包产到户第一村”,不仅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成为当时山西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先进村。“我们赵家山村将继续坚持老一辈奋斗者的干劲,积极落实离石区委、区政府、乡党委安排部署要求,以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在离石区民政局的大力帮扶下,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再现当年辉煌。”薛致君斗志满满地说。

“2015年开始,离石区民政局作为赵家山的驻村帮扶单位,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提升了赵家山党组织的‘火车头’引领作用,还破解了村里发展瓶颈。”驻赵家山第一书记贺耀武说,“我们将紧紧围绕离石区委、区政府,乡党委工作要求,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乡村五大振兴,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发展集体经济,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打造美丽乡村。”

如今,村子里的环境愈发优美,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往昔那熟悉而美好的情景正逐渐重现,无一不让村民们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希望的曙光,老百姓们的信心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足。记者 王洋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