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熏风轻送,薄荫掩映,长一声短一声的蝉鸣,断续地送入树下纳凉者的耳鼓。
至今,这声音还是那么清晰、响亮。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在一所省级重点中学教书。
每到夏季,我们家住的校园就会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海洋。高大的梧桐树、挺拔的松树与低矮的灌木交织共生,让校园充满活力与生机。
午后,阳光如梭,穿透了树梢的缝隙,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在这宁静而又炽热的时刻,一阵阵悠扬的禅鸣悄然响起,如同大自然的吟游诗人,用它那独特而高亢的嗓音,编织着夏的乐章。
这蝉鸣如同号角一般,将正在放暑假的我和几位小伙伴集结在校门内的小广场,我们集结的目的是寻找知了壳,也就是蝉蜕。听大人讲,蝉蜕是上等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
小伙伴的装备是统一的,右手持一个长竹竿,左手拿一个袋子,一路上我们奔跑嬉戏,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无忧无虑的日子仿佛没有尽头。
很快我们来到了绿植最茂密的地方。仰起头,顺着蝉鸣的声音向树上观望,仔细看会发现树干上零星爬着蝉蜕,它轻薄而脆弱,内部空空,通体呈透明的金黄色。瞅准了目标,我手举长杆,稍稍用力一推,蝉蜕便摇摇摆摆似雪花一般轻轻飘落下来。伸出手接住它并小心的收入袋子中,如此重复,一个月便会攒到几百只。耐心的等到药材公司的工作人员来收购,就是一笔不小的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收入。
傍晚的微风轻轻吹动着脚下的无名花草;笼罩在灯火下的校园格外美丽,南边多彩的秦岭泛着青黛的光芒。我们再次来到树丛中,弯着小腰,一边走一边寻找。温热的地面上,零星分布着一些小洞,疏松、散乱、随意地散落在树根周围的地面上,需要用心去发现。夜色沉沉,借助手电筒的光亮俯下身,仔细观察洞口,洞口的直径大约有5毫米,呈不规则形状,这便是知了猴也就是蝉的幼虫的秘密住所。
它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几年的隐居生活,靠着吸食树根的汁水长大。我先用小拇指轻轻一挑,惊喜地发现知了猴巢穴的门,而门就这样被轻易捅破了,原来那只是一层薄土。
顺势再用食指向下探,洞内还是宽敞些,食指能上下自由活动。心中有着小小的期待,不出所望,这番动作唤醒了在洞穴沉睡几年的知了猴,它迅速伸出两只类似钳子的前爪,紧紧地夹住我的食指,此时胆小的孩子会吓得把夹住食指的知了猴甩出老远去,而我们这些老手则驾轻就熟地取下知了猴放入囊中。
晚上的“战绩”不错,带着十几只战利品,一种得胜还朝的感觉油然而生。回到家,紧接着又开始忙碌起来。逐一让知了猴分散爬在纱窗上。知了猴们也懂得,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就得学会适应。它们顺着纱窗向上爬,寻找到适合蜕变的最佳位置。两个小时过去了,知了猴们迎来了蜕变的关键时刻。注定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妹妹和父母同住,姐姐与我一个房间。此时的姐姐早已被眼前的情景吓得心惊胆战,她把自己裹在毛巾被中,蜷缩着身体,连头也不敢露,高声抗议。对此,我向来充耳不闻。姐姐是父母心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文静乖巧,而我正好相反,活泼开朗,性格的差异并不影响我们的感情。
最终姐姐还是向我妥协了,不再干涉我的观察。寂静的夜晚,没有一丝声响。知了猴先从背部中间缓缓裂开一个细缝,随着慢慢蠕动的身体,渐渐的缝隙越来越大,它拱起身子,集中体能向细缝处用力,慢慢地,知了猴的背越弓越弓的越高,像一座微型的月亮门。不知道过了多久,也不知道它经过了怎样的痛苦挣扎,它的头,身体,包括翅膀,一起从背部裂缝处用尽全力挣脱了金色外壳的束缚,知了猴就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完成了华丽的蜕变,变为蝉。通体呈浅黑色的蝉,有着很薄很纤细的蝉翼,清新透明,充满朝气。犹如春天柳树发出的嫩绿色的枝芽,又恰似身着绿色纱裙舞动的少女。次日天亮,我决定把蝉送回树林里。
重返大自然的蝉,虽然有飞翔的能力和动人的歌声,但它的生命力非常短暂,这种短暂而绚烂的生命历程,让蝉成为了自然界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蝉的生命周期启事着我们珍惜时光,积极面对生活,即使生命短暂也要活出精彩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