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朱芳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校园里,上起了一堂City感十足的思政课。青年群体、市民朋友与大中小学生,齐聚一堂、破圈交流、零距离互动。而互动的地点,正是拥有10多栋历史保护建筑的全国首个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学——华政园。华政校园位于苏州河畔,被誉为“苏河明珠”,对外开放后,深受百姓和学生们的欢迎。
华东政法大学重大项目办主任储桂节已经是参与学校建设的“元老级”人物了。从2003年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的开疆辟土,到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对外开放,他奔波在一线协调沟通,用脚步丈量校园的每一寸土地。“看到市民在华政园内参观、拍照、休憩,脸上洋溢着笑容,所有的辛苦都觉得值得!”他在分享中说。
华政大思政课现场。本文图片均由华东政法大学团委提供
这堂大思政课,华政团委特别邀请来自长宁、杨浦、学校的一线工作者,现场讲述来自于他们切身体会的人民城市建设生动案例。
“我只想有个家,再小也不怕。”朴实无华的话语让金牌调解员李阳阳心酸又难忘。为了解决好独居老奶奶的住宿问题,她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努力,让本来矛盾重重的一家人握手言和,让老奶奶得以如愿安享往年,“我想,个体的幸福就是人民城市的缩影。这也激励着我在基层工作中不忽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社区是城市的缩影,人民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社区的打造。担任小区业委会主任的青年律师张烨石发挥专业优势,调动广大小区业主的积极性,为“罢工瘫痪”的小区规范业委会选举流程、完善议事制度,让社区变得更美好。
中学生分享华政开放的感受。
设计师白瑞嘉回顾了她参与中山公园开放与更新的点滴过往,“‘百年校园’与‘百年公园’融合开放,‘百年古树’与‘百年建筑’交互掩映,‘百年道路’与‘百年公交’穿行其间——这‘六个百年’在征询各方建议、克服多重困难后,从理念到落地、从图景变现实,我在参与这个意义非凡的项目中切实感受到了景观设计师的价值所在。”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叶子芩,曾组织学院学生参与“苏河明珠”沉浸式实景思政课,并在其中担任“主讲人”一角,“有位宝妈带着孩子认真观看,我们用童言童语为她讲解,对方将道具‘1979年华政录取通知书’细细折好收入口袋的模样,深深打动着我。学校积极融入人民城市,不仅让师生在亲身参与中成长收获,还辐射更多群体,人民城市在此时有了答案。”
大思政课结课现场。
华三居民区居民马焱生于长宁、长在长宁,现在工作生活也在长宁,他以分享起从小到现在看到的、感受到的长宁区的变化。“小时候物资匮乏,有一次舅舅带回来的白面馒头特别香,就听他说馒头是华政的。这是我与华政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马焱说,得益于人民城市的开放建设,自己现在能够带着孩子自由进出华政园,近观百年建筑、细品校园书香,“这种开放包容就是我认为的人民城市的一面。”
一直以来,华东政法大学立足思想育人,深挖校本资源,打造特色课程。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上,华东政法大学团委还联合学校档案馆,聚焦开发开放,拥抱青年朋友,在原先“一带十景”社团思政课、“行走的团课”基础上升级更新,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将海派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体育文化与校史文化相结合,发布了《“古奥新韵”旧址寻迹课》《“景承艺韵”社团思政课》《“青听苏河”行走的团课》3节接受预约、对外开放的团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