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要地
贯通南北,联结东西,王朝定鼎
这里是民族的熔炉
从春秋汉魏,到辽金明蒙
异域来风,佛法东渐
多元文化,碰撞与融汇并存
汾河谷地,长城内外
2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处处精彩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
《中华遗产》国宝山西专辑
曾对其进行详细的拍摄与报道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中华遗产》国宝山西(上)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中华遗产》国宝山西(下)
中国古建筑是文化的瑰宝
只因其多木结构,而留存极少
但山西是一个奇迹
我国唐代建筑遗存都在山西
宋代之前的建筑
仅存百余,70%在山西
这里还有明清古建筑万余座
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
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
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
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7年6月,在五台山盘旋陡峻的山路上,来了几个骑着骡子的城里人,其中一个是衣着得体、气质高雅的女士。他们来自北京清华大学的一个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己任的学术团体——“营造学社”。他们中有一对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夫妻——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成在大佛光寺殿内进行摄影工作
▲林徽因工作时的剪影
▲林徽因在五台山佛光寺测量佛殿前的石幢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由于中国建筑历来是出自匠人之手,而匠人们对于建筑的知识仅仅是依靠师徒传承的经验,从不诉诸文字;同时士大夫阶层又视建筑学为器物之学而鄙夷之——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像西方那样系统的建筑学理论。梁思成以及中国营造学社同仁是我国学者中最早开始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
▲飞云楼形制壮丽,挺拔秀美
▲广胜寺飞虹塔
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从30年代起开始在华夏大地四处考察古迹,以求见证宋以前的建筑遗物。他和同仁们在山西的一系列发现对破解中国古建筑之谜帮助非常大,并为后来完成《营造法式注释(上卷)》这部巨著提供了重要实证。
据后来调查,中国宋以前的古建筑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山西。梁思成及夫人林徽因和营造学社同仁在山西找到了建于辽代的大同上下华严寺、善化寺、应县木塔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五台山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
▲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
▲应县木塔应是世界级的古代建筑珍品
距今已经近千年(建于1056年)
值得一提的是,但凡古建筑遗存丰富的地方,必是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穷乡僻壤(这是易于理解的:因为在热闹繁华的都市,建筑更新速度快,很难有古迹留存;加之中国古时战事频繁,木结构建筑大部分毁于战火——秦阿房宫在项羽灭秦后付之一炬即是例证)。所以当时学社同仁,包括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在内,都是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工作的。
梁思成及中国营造学社同仁对中国境内的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思成本人在其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和《营造法式注释(上卷)》中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法式”制度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诠释,可说是揭开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建构之谜。
活动亮点
01
三晋之始,山西之根
晋中东西连通冀陕,北与农牧分界的过渡地带毗邻,纵穿盆地的汾水,滋养了一方沃土,也集蓄了文明的厚度。这里历来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省会太原有着5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
▲图为黄昏中的永祚寺双塔,建于明万历年间
作为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晋中早在3000年前,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北民族文化的纽带。精明而务实的晋商,从这里走向世界,利获东西。一往无前的革命者,在这里运筹帷幄,革弊立新。这里是传统的,赓续不断的历史,印证了晋中地区的深厚底蕴。这里又是开放的,多种信仰并存,多元文化汇聚,塑造了本地人敢想敢拼的个性。山西之中,三晋文化的底色由此奠定。
山西位于草原与农耕文化的汇合处,而太原则位于山西的中心,“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勾连南北、贯穿东西的太原,常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重要节点。
位于太原西南悬瓮山麓的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晋祠完整地见证了太原城的发展史,历代皆有修筑扩建,留下过唐太宗的墨宝、文宣帝的遗迹。当晋阳城被毁后,晋祠就成了太原的根,寄托着生生不息的精神余韵。
▲晋祠是一处年代久远、造型独特、处处国宝的古建筑
▲太原晋祠大殿斗栱,雄壮的斗栱群承托起了屋顶飞檐
晋祠的古建筑,首推圣母殿,再就是殿前那闻名四海的鱼沼飞梁。大殿建于宋代天圣年间,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几成方形。前廊进深两间,侧廊及后背进深各一间,像这样的殿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殿内阔五间,进深四间,以减柱法营造,故殿内无柱,显得十分宽敞。角柱升起显著,屋檐曲线流畅,整幢建筑,既有展翼高飞之俊美,又有古拙豪放之气势,在国内古建筑中,堪称绝无仅有。
▲圣母临鱼沼:一道十字形桥架设在鱼沼上,被人们优美地称为鱼沼飞梁,这是中国现存古桥梁的孤例。
“地上文物看山西”,在古建筑学者眼中,山西是一片神奇的圣地,撑起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大半天空。据统计,中国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约有80%幸存于山西,我们将发现这些“藏”在山西的宝藏建筑,追寻三晋之始,山西之根。揭秘为什么被认为复杂而“脆弱”的中国古建,会遗珠山西?了解古建保护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以及现今面临的难题,探索古建修复的新手段和新科技,认识到古建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02
大唐匠心——历经千劫的不坏之身
五台山之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户外徒步的天堂,祈福求神的宝地,抑或是避暑清凉的胜地。对于古建爱好者来说,它的第一意义是两座唐代寺庙——佛光寺与南禅寺。
烟雾缭绕的五台山,满满地承载着信众香客的愿望,一年四季,总是人潮涌动。而在台外西麓的古老寺庙——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惜毁于唐武宗灭法之难。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正殿,大量采用月梁式的斗拱结构。殿身宽7间、深4间。由于唐朝主要的艺术表现集粹于殿内,使该寺成为中国独特的宝藏。它是唐代官式建筑的活标本,它诉说着唐代佛教大难之后的信仰回归。
▲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檐”
梁思成是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的《敦煌千佛洞》一书中与佛光寺邂逅的。那时这座寺庙还不为人所知。于是,他特意到北京图书馆查阅了《清凉山志》,这是五台山九部志书之一,书中记载:佛光寺在五台山西南四十里,北魏孝文帝因在那儿见到了佛光的祥瑞,而建寺名曰佛光。
1937年6月,梁思成带着妻子林徽因,协同中国营造学社的另两名社员莫宗江、纪玉堂踏上了寻访之路。他们骑着毛驴,颠簸于崎岖危险的山路。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在豆村附近,他们找到了画中的大佛光寺。
▲壁画里,它曾楼宇轩昂
摄影/孙志军
▲佛光寺平面布局示意图
世人皆知五台山有佛光寺,大唐气象蔚然尤存。然而,除了这间名闻遐迩的“大”佛寺,还有一间偏居乡野的村佛堂——南禅寺,保存着不一样的瑰宝,吹拂着清新的唐风。
▲五台山唐代南禅寺大殿 摄影/单晓刚
▲南禅寺平面布局示意图
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因地处偏僻,在晚唐武宗“会昌灭法”时幸免毁坏,成为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木构建筑。大殿面宽进深各3间,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托屋檐,殿内无柱,梁架结构简练,说明唐代的建筑技术已普及到偏僻山村。
▲五台山唐代南禅寺大殿,其屋顶两端微微弯曲,飞檐形态已经显现出来。摄影/荣开远
▲斯翼如飞,仰视南禅寺大殿的一角,给人炫目的美感。
摄影/汪永其
这样一处质朴天然的唐代古建能留存于世间,不得不说是历史的幸运。建国以后,梁思成曾多次写信,呼吁保护佛光寺和南禅寺两座唐构。也正是在有识之士的倡议下,这座村野小寺得以与佛光寺一起,于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由于局势日益动荡,梁思成、林徽因终生未有机会亲自考察南禅寺。这对于以保护古建为使命的二位先生来说,可谓是毕生遗憾。
本次活动我们将追随两位先生的脚步,深入唐代官式建筑活标本,了解以木结构闻名于世中国古建筑,探索木结构之精髓——斗栱。用模型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解析中国古建筑最关键的构件——斗拱的内部结构,模拟其搭建过程。从力学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斗拱的演变、作用及价值,并尝试亲手搭建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模型。使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03
内与外的千年风骨
山西朔州崇福寺中的弥陀殿,是一座历经千年却依旧保持初建时风貌的金代建筑。令人震惊的是,殿内除却梁架之外,就连门窗、匾额这样的小构件都是金朝遗物。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个金代建筑宝库一样是完颜氏家族两次皇位血腥更替的映照。
▲今日的崇福寺褪去宗教的外衣,是少有的金代古建艺术宝库。
▲弥陀殿顶的琉璃武士。弥陀殿屋脊上的琉璃为金代原物。中间脊刹两侧就是两位1.5米高的琉璃武士。
今日的崇福寺,已无辽代的痕迹。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弥陀殿内却有金代“五绝”:屋脊琉璃、雕花窗棂、华带匾、殿内原塑和壁画,令这里褪去宗教的外衣,成为了世间少有的金代古建艺术宝库。
▲弥陀殿匾额为标准的“华带式”
建筑,对于弘扬宗教、吸引信徒有不可思议的作用。据说在一千多年前,俄罗斯人在君士坦丁堡见识了巍峨壮丽、美轮美奂的教堂建筑,遂决定举国崇信东正教。应县释迦塔,也是这样一座动人心魄的建筑。
北魏皇室曾主持开凿气势恢宏的云冈石窟,还在洛阳城内建造了高达一百多米的“永宁寺塔”作为礼佛场所。辽代道宗亦崇信佛教,最盛时,一天之内即有三千人出家。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塔——佛宫寺释迦塔,便是辽代的杰作。
▲应县释迦塔
▲释迦塔上形态各异的斗栱,塔上共有54种、480朵斗栱,正是它们撑起了这座奇迹般的木塔。摄影/柳叶氘
除了宏伟的佛塔外观,塔内也做足了功夫。释迦塔的厉害之处,就是以自己宏大的建筑体量,留出了内部巨大的空间,将塔的每一层都变成了可供信徒自由绕行礼拜的佛殿。每一个入塔参拜的信众,必会震慑于佛殿的庄严,以及造塔者的至高权威。
▲释迦塔的构造和内部布局
我们将领略这座历史上创新最多、运用斗拱最多的木塔。塔体结构在各层以梁架、斗拱相互联系,具有极好的整体性,与现代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极为相似,可以说是现代高层建筑双筒结构的鼻祖。构件间全部以榫卯连结,不用铁钉却经历了近千年的地震、战火与风霜,木结构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和高龄,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没有人拆开这个巨大的鲁班锁,它依然以九百多年前的排列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传统木构的可能性。
04
陪都的光荣与梦想
大同是北魏国都,辽、金两代的西京陪都,明代也设有藩王府。几朝皇室对大同和周边地区的营建,塑造了晋北特有的皇都风貌。平城遗址、华严寺、九龙壁等,尽显“皇家范儿”。
1933年,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营造学社同仁刘敦桢、莫宗江一行,于9月4日由北平西直门车站坐火车,前往大同进行古建调查,首站就是华严寺。
此前,梁思成已经对国内多座辽宋时期的建筑进行过考察研究,对《营造法式》的解读,也有了新突破。在长文《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他搜集正史、地方志以及碑刻等文字材料,详细梳理华严寺的沿革变迁,并重新考证了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建造年代,认定其为辽代,被誉为“海内孤品”。
▲华严寺是辽代皇家寺院曾供奉帝王御容像规模首屈一指
摄影/李少谦
上图为现今华严寺航拍图,可以看到,上寺位于高大祭台上的金构大雄宝殿和部分复建后的建筑。
华严寺坐西向东,体现了辽代契丹族拜日,以东为贵的习俗。大同是辽代西京,而华严寺则是一座皇家寺院,曾供奉诸帝王铜像、铁像,规模宏大,建筑众多。现存的辽金木构和遗址,只是其中一少部分。2008年,大同市大规模修整华严寺,试图恢复其辽金时期的鼎盛格局。
▲大雄宝殿顶鸱吻,高约4.5米
▲重建的华严寺木塔,夕阳西下,古建与今构,融为一体。
摄影/李少谦
人迹难至、鸟不能停的高崖绝壁,是传说中的神仙出没之地,也是隐士避世修行的绝佳场所。建于北岳恒山的悬空寺,便是古人照着想象中的“天宫”,生生在崖壁上建起的一座奇构。高险的山势,使古寺更显神圣、神秘。在悬空寺,信徒们对天宫的想象和对神佛的信仰,又提升了一个维度。在寺内最高的三教殿中,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这佛道儒三家的领袖,赫然并肩而坐,同受香火。
▲若真若幻的空中楼阁是想象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悬空寺的承重构件,主要是插入山崖的横梁,和其下的立木。
摄影/张桐胜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位于浑源恒山。悬空寺建在恒山天险金龙峡口的悬崖峭壁上,上接云端,下临深谷,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悬空寺现存殿宇、楼阁40余间,楼阁上下重叠,殿宇左右参差,最高的建筑离地50多米。楼阁和殿宇之间都是由悬空栈道相连,迂回曲折。这种建筑形式全国罕见。
悬空寺、释迦塔、云冈石窟……这些奇迹般的建筑,只能出自对宗教信仰无限虔敬的时代。只要看到这座寺庙出现在世上,就能感受到凡人对神佛的虔诚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本次行程我们将一一见证这些精妙绝伦、不计身命的工程。
行程介绍
D1 11月12日 周二
太原集合
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
D2 11月13日 周三
太原—忻州
晋祠、佛光寺、南禅寺
宿忻州
D3 11月14日 周四
忻州—朔州
边靖楼、阿育王塔、新广武城、崇福寺
宿朔州
D4 11月15日 周五
朔州—大同
应县木塔、净土寺、圆觉寺塔、永安禅寺
宿大同
D5 11月16日 周六
大同
善化寺、九龙壁、华严寺
宿大同
D6 11月17日 周日
大同
云冈石窟
下午解散
活动线路图: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4年11月12日—17日(6天)
·
活动地点:
山西
·
活动费用:
10800 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会员享9.8折)
·
活动组织方: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执行,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北京全景新知旅游有限公司承办。
费用说明
·
费用包含:
住宿(两人一间)、餐食、门票、保险、活动内交通、讲解、领队等相关费用
·
费用不含:
个人单房差
往返活动地的大交通费用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报名方式
·
微信报名:
点击下方“微信小程序”,填写提交个人信息,工作人员会在接到信息后与您电话联系,引导您完成报名。
·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
010-64865566-240
(工作日10:00-18:00)
活动联系人:
黄莹 1521059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