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挑大梁
2023年获大国工匠提名奖,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广州市技术能手、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2019年荣获中国技能大赛—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八届职业技能竞赛(船舶电焊工项目)第二名。
2018年荣获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四届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程建设系统优秀焊工”称号。
2018年荣获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电焊工项目)第一名。
2018年荣获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金奖。
谢祖靠在焊接实验室工作。
“嗞嗞……”钢板与焊枪接触的瞬间,高温熔化金属发出独特的旋律。在焊接实验室内,周围弥漫着金属特有的炽热气息,船舶电焊工、特级技师谢祖靠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焊枪,昏暗的车间里火花四溅,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在这片由火光、烟雾与金属气息构成的世界里,他用双手焊接出船舶与海洋的“钢铁梦想”。
今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谢祖靠与团队携手攻克了深中通道项目中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技术难题,助力项目完美收官。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来到焊接实验室,了解船舶电焊背后攻坚克难的故事。
创新焊接工艺创造世界首例
在船厂内初见谢祖靠时,他露出拘谨的笑容,沟通交流让他略显紧张。但当一行人来到焊接实验室,谢祖靠开始主动介绍这是埋弧自动焊,主要是进行拼板对接……面对着器材和焊接技术,他如数家珍。
2010年,谢祖靠大学毕业来到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关重结构焊接生产工序的技能攻关工作,如今他已成长为工作室技能小组中最年轻的特级技师。作为团队“挑大梁”的“90后”,谢祖靠与团队多次攻克国家重大项目技术难题,深中通道项目中的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技术难题就是其中之一。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部分长超6800米,其中沉管段长超5000米,需要用到32个沉管,平均每节沉管最厚的钢板达到40厘米,如何将这32节沉管焊接在一起,置于海底经历常年的泥沙潮汐、海浪拍打、海水侵蚀?
当时国内主流技术在FCB埋弧焊、纵骨角焊、块体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焊接设备应用领域的研究几乎为零,对于大厚度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420C、Q390C等材质使用FCB埋弧焊进行焊接,在国际上也找不到可借鉴的先例。这对焊接工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焊接是相对保守的行业,创新焊接工艺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且当时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钢壳制造项目的焊接工艺难度系数也很大。”谢祖靠说,顶着各种压力,他与技术团队投入到焊接工艺的研究中。在此过程中,团队还要与各设备厂家、焊材厂家、国内各大船厂进行技术交流,策划针对深中通道项目焊接应用的焊接工艺方案。最终,谢祖靠与团队开发出了适用于大厚度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420C、Q390C等材质拼板的FCB焊接工艺技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钢壳制造项目完美收官。
攻克关键技术突破国外垄断
从业十多年,谢祖靠带领团队多次主动请缨拿下难啃的“硬骨头”——创新焊接工艺,在国内焊接领域打响“中船黄埔文冲招牌”。“工作室会围绕新技术、新材料,业界难题进行讨论,或对学界提出的新思路做落地转化,尝试攻克难题。”谢祖靠说。
2022年6月29日,“白鹤滩”号在广州南沙顺利出坞下水,这是中国首次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第四代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海洋工程平台为四桩腿齿轮齿条式自航自升式一体化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需要将70多米长的超大厚度桩沉入海底。以往超大厚度桩腿主要用从欧美企业进口的焊条焊接生产,该类焊材被国外垄断,亟需寻求国产化焊丝替代方案。在此背景下,谢祖靠带领团队开展了超大厚度E690高强度钢气体保护焊用国产焊丝技术研究。通过对配套的典型进口焊丝进行分析研究,不断优化焊材方案以达到焊接工艺性能要求,团队将自主研发的焊丝成功应用在“白鸽滩”海洋平台桩腿重要结构上,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领域超大厚度高强度钢的焊接提供了新的优质焊材备选方案。这一技术打破了进口焊材的技术垄断,解决了采购单价贵、周期长、技术封锁等“卡脖子”问题。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焊接是简单的开火、熔化、连接。其实,焊接需要根据不同的材质确定焊接参数、调整焊接工艺、考虑应用场景,在实验室内模拟完成后,形成技术文件交由第三方机构认证评估安全和可靠性后,才能应用于实际操作。”谢祖靠说,焊接技术成果落地后,为了保障安全,他们还需要在现场进行观察指导。日复一日地模拟、创新、试验、应用……焊接工人常年奔波在作业一线,经历风吹日晒。
但对焊接工人来说最难熬的是工作环境的嘈杂:焊接声、切断钢板声、货车轰鸣声……噪声容易让人烦躁,而作业时要全神贯注,因此焊接工作需要极大的精力和极高的专注力,这对不少年轻人来说难以忍受。也正因如此,与谢祖靠同期毕业的同学中,如今留在这个行业的寥寥无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目标和排解的方式。对我来说,目标就是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排解的方式就是休息的时候去户外走走、陪陪家人,努力寻找到工作与生活中的平衡点。”他说。
如今,谢祖靠承担了工作室中“传、帮、带”的工作,带领新员工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焊接团队输送新鲜血液;为老员工科普新材料、新技术,让团队持续焕发活力,为行业培养一流技能人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