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兮镇诗篇》回望我们共同的故乡,具有中国诗学的风格

“我们和故乡的距离,旧车票、童年和丁晓颜”——《扬兮镇诗篇》新书首发会”日前在京举办。

图片

谈起《扬兮镇诗篇》的创作初衷,该书作者许言午首先解读了书名的由来。《扬兮镇诗篇》不仅描绘了他出生和成长的故乡,还融入了他文学的故乡——古典诗歌。他提到,古典诗歌是他文学之路的启蒙,至今仍滋养着他的心灵。这本书将两个故乡融为一体,书写了一个千年小镇的历史与一首千年小诗的传承,以及他渺小而卑微的自身。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谈到,《扬兮镇诗篇》的出版充满了偶然与必然,从最初的发现到最终呈现,每一步都充满了文学的缘分和编辑的用心。小说中的许多细节都让他感到亲切,如1984年9月1日胡美兰送丁晓颜去乡下读银峰初中的场景,以及长途汽车的描述,都充满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代特色。

谈起《扬兮镇诗篇》的美学风格,韩敬群认为小说体现了中国诗学的风格,含蓄、节制、不张扬,以及恰到好处的留白。“从《西洲曲》到《边城》,到《扬兮镇诗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美学的脉络一脉相承。”

潘凯雄作为资深评论家,对《扬兮镇诗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向后看”的作品,这种叙事眼光从在文学思潮来说,意味着对当下的态度或者一种评判。《扬兮镇诗篇》对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进行了回望,展现了作者对现代生活的复杂态度,以及对时代的深刻洞察。

对谈嘉宾还认为《扬兮镇诗篇》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丁晓颜,她有情感,有命运,有冲突,这种成功的人物塑造也体现了作品的质感。

图片

提及丁晓颜,评论家岳雯评价她不仅是小说的主角,更是扬兮镇的象征。她是扬兮镇的灵魂,她是小镇之心,是我们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回望从前时从未消失的凭证,丁晓颜的命运也写出了我们当下的命运感。

青年学者贺嘉钰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分享了丁晓颜带给她的深刻感动。她将丁晓颜比作河中的浮光:“在我看来她很像是扬兮河上随水而逝的那个浮光,她很耀眼,很美,但她就是随着水流一路而下,又安心又无可挣扎,她甚至没有想过要去看看大海。”

许言午对丁晓颜的人物塑造进行了回应。许言午认为,书中的丁晓颜是很多人内心柔软之处的汇聚,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丁晓颜,只是每个人表现的形态方式不一样,恰恰如同贺嘉钰所形容的,丁晓颜如同“扬兮河上的光”,美丽却易逝。

值得关注的是,《扬兮镇诗篇》中除了丁晓颜,还塑造了数位出彩的女性角色:胡美兰、苏冬丽、丁老太等。许言午坦言,在他真实的生活经历里,他身边的女性角色就是比男性更加出彩,因此,除却较为理想化的丁晓颜,书中的其他几位女性均可称为实写。

记者/路艳霞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