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和田如何给沙漠编织绿“围脖”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热依达
  11月2日,从于田县出发,驱车向北行驶20公里,便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他们正在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织绿色‘围脖’呢。”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站长麦提尼亚孜·阿西木,指着正在用芦苇铺设草方格的村民说。
图片
11月2日,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阿勒尕村一处治沙现场,麦提尼亚孜·阿西木(右三)给村民讲解铺设草方格的方法。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摄
  这是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阿勒尕村一处治沙现场,位于中国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也是正在攻坚的“锁边固沙”工程现场。
  3046公里,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圈的长度。过去40多年,依托“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已形成一条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剩余285公里的空白区,其中220公里位于和田地区,截至目前已完成151公里,完成率68.64%。
  和田,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昆仑山,是风沙天气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建“条田+梯田”治沙、实施光伏治沙、发展肉苁蓉等沙产业……近年来,和田地区紧抓实施“三北”工程重大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科学防治 沙漠植物锁沙
  站在位于洛浦县阿和公路575公里处的和田巨银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梭梭肉苁蓉种植基地,满眼是整齐列队的梭梭林。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很难想到,一眼望不到头的梭梭林外就是漫漫黄沙。
图片
今年7月底,在和田巨银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梭梭肉苁蓉种植基地,图荪巴柯·艾则孜在查看长势。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摄
  2013年起,和田巨银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包了10万亩防沙治沙地,引水、平地、铺滴灌带……经过十余年的摸索,种植2.2万亩梭梭,并在梭梭根部嫁接肉苁蓉,梭梭肉苁蓉每年亩产量200公斤左右。
  “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起初种小麦、红枣,因风沙危害、条件恶劣,收成普遍不好,头几年没有收益。”和田巨银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图荪巴柯·艾则孜说,得知沙漠中种植梭梭发展肉苁蓉产业,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时,公司试种了300亩梭梭肉苁蓉。
  眼下,正是肉苁蓉采挖季,梭梭肉苁蓉种植基地里,采挖工人小心翼翼地刨开沙土,一根根泛着褐色光泽的肉苁蓉显露出来。“采挖季用工达500人,采挖出来的肉苁蓉销往吐鲁番和奎屯的两大药厂。”图荪巴柯说,梭梭林有效遏制了流沙蔓延和沙尘暴发生,如今沙尘暴来袭时,沿线18公里处只有风没有土。
  防沙治沙逼退黄沙,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无数当地干部群众接力奋斗与坚守。
  “这些年,我们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设置防沙治沙保护屏障,效果明显。目前,已种植6.6万亩红柳、梭梭、四翅滨藜,已接种5.63万亩肉苁蓉,为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和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郭丹丹说。
  和田县英艾日克乡恰木古鲁克村肉苁蓉种植户阿卜力克木·艾比布拉说:“以前这里都是一个个沙包,现在种了红柳,它们的根‘抓住’了沙子,让我们告别了被黄沙侵袭的日子,收入也在逐渐增加。”
因地制宜 闯出治沙新路
  和田,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沙漠戈壁占63%、山地占33.3%,绿洲仅占3.7%,且被沙漠戈壁分割成大大小小306块。
  多年来,和田人不断探索防沙治沙经验,根据遭遇的沙情、风害不同,总结出七种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防沙治沙“和田模式”,“梯田式”治沙就是其中一种。
  在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于田县副县长努尔艾合买提·依孜巴克指着眼前穿“格子衫”的沙丘介绍道,这里处在东北风和西北风交汇地带,四面来风让这里的沙丘形似金字塔状。为锁住沙漠,于田县探索出“梯田式”治沙模式,就是将沙丘从低到高分成梯田的形状,在沙丘高的地方及坡面铺设草方格,在平坦的地方栽种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同时发展沙产业。“梯田式”治沙能节省成本,再加上肉苁蓉的收入,防沙治沙更可持续。
  用芦苇铺设草方格也有标准。麦提尼亚孜告诉记者,要把芦苇按照40—50厘米的长度切好,抓紧一小撮,把沙子刨开一个小坑,将芦苇插入沙坑里10—15厘米,再埋上沙子固定好。草方格大都是1米见方的尺寸,但在沙丘坡面及蓄水池等位置,草方格长宽则缩减至50厘米。
  除“梯田式”治沙外,和田地区通过“光伏+治沙”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让光伏成为防沙治沙、破解荒漠化治理的“金钥匙”。
  在距离策勒县城12公里的策勒县国家电投旭元策勒光伏电站,一排排光伏板排列成蓝色的“海”,一眼望不到边。
图片
11月2日,在距离策勒县城12公里的策勒县国家电投旭元策勒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在巡检。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摄
  依托策勒县戈壁荒漠广阔、地势平坦,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达2470—3000小时的优势,新疆丝路旭元新能源有限公司在策勒县新能源产业园投资约6.97亿元,建设1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年平均发电量2.57亿千瓦时。“光伏板能有效降低地表风速、减弱沙漠流动,同时其遮阴效果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有利于沙漠植被生长,改善生态环境。”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满银说。
  截至目前,和田地区建成并网光伏发电项目303万千瓦,1130万千瓦项目建设正酣。
治沙增收 大漠生出“金银”
  在和田县英艾日克乡,55岁的阿卜力肯·阿卜杜克然用了12年,硬是在漫天黄沙的不毛之地种出3500亩红柳。
  2012年,阿卜力肯承包了100亩荒地种红柳,第二年尝试在红柳根部嫁接肉苁蓉,第三年就尝到了甜头。2017年,阿卜力肯成立了和田县迪达尔农民专业合作社,陆续嫁接了3500亩肉苁蓉,让大漠生了“金”。
  “现在种红柳,跟以前不一样。”在和田县迪达尔农民专业合作社肉苁蓉种植基地,阿卜力肯指着四周不同高度、颜色的红柳介绍起来,“那边长得高的,是种了5年的红柳,亩产700公斤左右;这边是3年的,亩产500公斤左右;最远处的绿色,是今年新种植的红柳。这两年种红柳,我们把以前1米的行距拓宽到4米,每亩地就种176株,这样每一株都能充分吸收阳光,种下去的肉苁蓉产量才能高。以前三年才有产出,现在两年就能见效益。”
图片
11月1日,位于和田县英艾日克乡的和田县迪达尔农民专业合作肉苁蓉种植基地,农民在采挖肉苁蓉。阿卜力克木·依卜拉依木摄
  “目前,全乡种植红柳肉苁蓉2.2万亩,受益农户近400户。2023年亩均产量260公斤,亩均收入2600余元。”和田县英艾日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阿不力克木·亚力坤说。
  近年来,于田县充分发挥当地农户擅长种植肉苁蓉、玫瑰花的优势,实现防沙治沙产业化,带动万余人受益。
  以肉苁蓉为例,目前于田县肉苁蓉种植面积21.4万亩,居全国之首,年产量约4万吨,年产值近4亿元,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的全产业链。
  努尔艾合买提介绍,去年以来,于田县投资建设了集商品集散、产品加工、价格信息汇聚、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于田县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并引进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神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此外,在今年10月举办的2024于田县肉苁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肉苁蓉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些都将推动肉苁蓉产业全方位发展,从而带动产业链上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