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青年夜校凭什么又“红”又“火”?

一百多年前,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见证了安源工人革命运动的烽火岁月。如何把夜校历史的“红色资源”变成学习的“生动课堂”?一百年后的今天,在工运摇篮的萍乡找到了答案。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刷视频”不如“剪视频”“吃‘夜宵’不如上‘夜校’”……一句句网络热语不断涌入萍乡。同时,共青团萍乡市委立足本土红色资源,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持续走进萍乡青年夜校的课堂。

参观红色旧址,寻访夜校印记

萍乡青年夜校,红是底色。“当时夜校教室的环境比较简陋,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仿佛还能看见教室里熠熠闪亮的灯光,并被它紧紧吸引,仿佛还能听到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并被它深深震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勤奋学习、躬身实践……”青年周文宇说。

这一幕发生在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里,这次活动的参与对象除夜校老师和学员之外,还有来自社会各界自愿报名的青年朋友。周文宇就是通过网上招募自愿报名的一名抚州青年,是萍乡学院的在读学生,现场90余名青年中还有不少是特意从各县区赶来的。

此时,青年夜校正在为萍乡青年“充电赋能”。

11月2日,共青团萍乡市委联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开展第二十期“青年夜校”——“回顾夜校历史,探寻安源记忆”红色实践活动,充分运用萍乡红色教育基地,开辟青年夜校第二课堂,带领学员走出教室,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等教学点,将课堂开在红色教育基地上。

参观红色旧址,开展红色讲堂,讲述红色故事,这些已成为萍乡青年夜校功能发挥的探索实践。

聆听红色故事,感悟英烈精神

“在安源,还有一位将生命付诸革命的青年豪杰。他就是出身于萍乡上栗贫苦农民家庭的杨士杰……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展厅里,至今仍留存着杨士杰烈士牺牲时所穿的血衣。让我们透过这件血衣,去听一听烈士妻子的真情‘告白’……”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礼堂的课堂上听到这里,在场的青年们无不动容。

“为做好这次宣讲,我们红安源宣讲团专门制作了宣讲内容,加入了青年喜欢的情景宣讲的形式。每一个场景都带着青年们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辈们书写的一曲曲壮丽的历史乐章。”第七届“萍乡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宣传科科长段志能说。

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春风采

目前,萍乡市青年夜校系列课已成功开设两期,开设课程20余门,吸引了300余名青年踊跃参加。

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门口的广场上,摆放了一排整齐的画架,这是青年夜校两期来的国画班、水彩班、彩铅班学员的作品,青年们三五成群,纷纷在作品前驻足停留,互相交流观看感受。

在礼堂里,古琴班及太极班的老师和学员带来了现场展示,随后播放了青年夜校第二期系列课学员的精彩视频,它记录了从开班到结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那些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场景,瞬间唤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结业仪式上,还为青年夜校教师及“全勤学员”颁发了纪念证书并赠送了精美的纪念文创产品。

大家纷纷表示:“青年夜校课程丰富多彩,有助于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缓解了工作上的疲惫,也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夜生活趣味十足。尤其是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夜校的历史,感受了安源青年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志,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礼。”

唱响红色旋律,激发奋进力量

礼堂里,老师从歌曲的创作背景知识入手,讲述歌曲的精神内涵,介绍了歌词曲谱,带领青年们品味作品中真挚动人的爱国情怀。青年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根据老师的讲解尝试发声,积极参与互动,十分投入地练习着红色歌曲《歌唱祖国》。

在老师的拍子指挥下,深情跟唱,一次比一次有力、嘹亮,最终能够跟随伴奏熟练、顺利地唱响红歌。现场气氛热烈,洋溢的笑脸,一副副朝气蓬勃的嗓音,展现出新时代萍乡青年积极向上的风貌。

这正是萍乡市开展青年夜校项目的一个缩影。为提高青年学员对红色歌曲课程的喜爱度,聚焦青年们喜爱的歌唱方式开设了流行演唱班,并开设红色歌曲课程,确保夜校课堂与青年喜爱同频共振。其中红色歌曲《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灯火里的中国》等曲目深受青年学员欢迎。

“萍乡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印记熠熠生辉。将青年夜校与红色资源双向融合,让青年休闲学习的‘小切口’发挥青年政治引领的‘大能量’,有效擦亮夜校‘红’的底色,激发青年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共青团萍乡市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