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机核”不迷路
一场“由使命感驱动”的冒险之旅
作者:柏亚舟
编辑:白广大
在《流浪地球2》还在拍摄时,即视 GSENSE 团队受郭帆导演邀请,来到片场与《流浪地球2》剧组相伴近千个日夜,记录《流浪地球2》的所有幕后故事。由 MOBY(郭思文)执导,即视 GSENSE 团队拍摄的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已于今日在腾讯视频独播上线。
《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全篇包含数个展示“流浪地球世界观”诞生的故事,其背后的上万张设计稿与手稿以及更多细节都将在纪录片中逐一展开,揭秘科幻概念设定制作过程的每一步。我们希望通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为大家带来更加直观、亲临现场般的幕后揭秘体验。
这不仅仅是一部干货满满的电影创作幕后纪录片,还回溯了中国科幻文学、中国科幻电影的历史,从早期的科幻小说到如今的科幻电影,观众将了解到百年时光中,中国科幻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的过程。
这部“流浪地球世界观”幕后诞生记,诠释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极客精神,也深刻唤醒了“球迷”心中的科幻记忆,是一次不容错过的中国科幻电影冒险之旅,也是一次对中国科幻未来的深情展望。
-旧文重发-
GSENSE要拍什么?
作为与机核一起成长起来的优质视频品牌,即视GSENSE团队拍过许多纪录片:像穿越世界但求一醉的精酿啤酒文化纪录片《都在酒里》;描绘魔兽世界玩家众生相的《艾泽拉斯的人们》;2017随守望先锋世界杯中国之队一起出征的《决胜之路》;在不同的文化图景中妆点自身的《华丽一族》等等……
但有关“电影幕后”的纪录片经验,在2021年他们接到《流浪地球2》剧组的邀请时,还是0。
剧组的信任或许来自于机核过往对文化挖掘与塑造的专业、垂直;或许来自机核一如既往地对科幻题材的热情、投入;或许来自即视GSENSE团队对于审美的高标准、严要求……没经验或许不是什么坏事,反过来,可以当做是一种“不受束缚”的感觉。
但面对着这部标志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里程碑”的作品,导演郭思文(Moby)必须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式,回答一个终极问题:“我们要拍什么?”或者说,“《流浪地球2》到底是什么?”
是强大的演员卡司吗?是回馈影星粉丝的作品吗?是片场花絮的集合吗?是筹备过程的曲折吗?是一波三折的各种艰难险阻吗?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在经过漫长的思考之后,即视GSENSE将目光重新聚焦到中国科幻的发展历史上,去重新探寻科幻这个母题在《流浪地球2》里的价值:《流浪地球》系列作品的首部便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篇章;它与中国科幻文学有着非常强有力的关联;原作者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三体》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坛的殿堂级作品,其价值甚至被称为“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拉升到世界级水平”……
于是,Moby找到了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这是一份写给中国科幻的更热烈、更赤诚的情书,也是一次让想象力与理想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冒险,更是一场充满挑战的电影工业化战役。
与此同时,它还需要遵循优秀纪录片的核心原则:最沉浸的氛围、最真实的镜头,以及从观众关心的角度出发,对大部分人关心的、关于流浪地球系列的那些重要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流浪地球2》的另一只眼睛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即视GSENSE团队与《流浪地球2》剧组一起,用远远超越预期的三年时间,反复打磨了这部纪录片。它不是通常的花絮大全,也不是窥探演员的镜子,而是一部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全景式的记录,是一部镜头下的“现代中国科幻史”。
但《再次冒险》并未刻意追求所谓的厚重、深沉和苦涩。它当然少不了《流浪地球2》整个诞生过程的记录,与此同时,它也通过各类采访、镜头的补充,引出了另一条暗线的故事,一条囊括了好几代人奋斗、但又不单纯是自我感动的一种叙事。
更多时候,镜头只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观察历史的一只眼睛,就像吉加·维尔托夫的时代名作《持摄影机的人》,当导演去捕捉瞬间的时候,便带有一种“纪念永恒”的严肃。
而这种严肃来自于对历史、对科幻、对电影、对理想主义者的尊重。
从《流浪地球2》开机,到最终杀青的近一年时间里,即视GSENSE一直跟随剧组东奔西跑,在面对疫情时代的特殊困难的同时,还要敏锐地发现与纪录片主题相关的拍摄场景与素材——有些甚至稍纵即逝。
在剧本会上,当所有人为需要打磨的细节反复斟酌、深陷讨论时,摄像机在记录;在青岛东方影都,当台风袭击外景基地时,面对自然界的威力,所有人陷入失措与焦虑时,摄像机在记录。
在内景场地,当极限的工期考验着所有人的工时,甚至AB组都难以承担镜头排期的压力时,摄像机在记录;当后期特效团队搏命加班,极限调整与修改所有马上就要呈现在大银幕上的画面时,摄像机在记录。
在白天,在深夜;在监视器后,在绿幕布景前;在电影镜头之外,在群众演员之间;在拍摄现场,在剪辑中心……时间无情流逝,只有摄像机在不停地记录着有关《流浪地球2》的一切。
最终,这只沉默但无处不在的眼睛,为《再次冒险》积累了数百小时的素材,剧组成百上千参与者的众生相,从内到外无数人的具体的辛劳与努力……这种积累也让《再次冒险》最初立下的使命感不断被夯实,不断走向最终期待的完整状态。
复杂的表达与纯粹的情感
在时刻考虑影片叙事的完整性的同时,《再次冒险》也没有放弃任何有关人文细节的部分。
譬如其中的一幕:Moby抓住了导演郭帆在现场愤怒的一刻——而愤怒的起源来自于影片拍摄使用的高规格设备,让监视器中每个群众演员的表达都被尽收眼底。郭帆的怒火来自于对电影成片质量的负责——若是最终成品在任何一个地方不符合他的期待,那这种遗憾将永远无法弥补,哪怕它来自一位群众演员在不经意间的疏忽。
这也是《再次冒险》关注的核心:与过往即视GSENSE团队拍摄的影片不同,这部纪录片里每个镜头的规格都会被大银幕放大到极致;而在挑战纪录片观众观感的同时,他们仍然要保持叙事的稳健与情绪的收放自如。
为此,导演Moby在海量的素材之中,筛选出了几条完整的叙事线,而这些叙事与我们以往所看到的纪录片手法都有所不同:
比如,围绕着“工业化电影”的概念,《再次冒险》试图为观众解释,那些在《流浪地球2》中如此逼真又具备高度审美的“科幻味道”到底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为什么剧组如此执着于实物道具的生产创造;所有的美术设计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出发点,又蕴藏着怎样的苦心;甚至在电影中被压缩到仅仅十几秒乃至几秒的场景,背后包含着多少人的心血、汗水与长时间的努力……
当然,还有编剧、导演、制片、主演,乃至剧组所有工作人员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凝聚的共识:《流浪地球2》应当并且必将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下一个里程碑,当它开机的那一刻,一切都让位给“创造历史”的愿景。
与此同时,《再次冒险》又深情地将目光回溯到百年之前:当“科学小说”成为积贫积弱的国度里一种“救亡图存”的希望时,当“幻想”不只是一种安慰剂而是实实在在的有关国家、人文与社会发展的期待时,它曾经承载着何等重量——而今,这份由历史传承而来的重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电影人肩上。
复杂的表达与纯粹的情感并不冲突——有时,它只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一种坚定的原则:真实的、不加矫饰的、不受约束的、不去评判的。将一切交给时间,交给历史,交给观众,这既是优秀纪录片的铁律,也是《再次冒险》希望达到的至高目标。
那么,它做到了吗?
上映,“有关冒险的冒险”启程
《流浪地球2》上映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许多观众在追问:纪录片什么时候上映?
即视GSENSE理解这种殷切的期望,但当一切都趋向于心目中的完美之前,他们无法轻易交出这份有关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乃至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旁证答卷。
而在上映这一天到来之前,团队早就经历过无数的忐忑、挫折、焦虑与否定——在一次次挫折之后,他们仍然以一支最小化团队的身姿与巨大的能量,坚持在通向成片的道路上,只为将理想变成现实。
最终,他们做到了。几次内部或公开的提前试映,无论规模或大或小,都会有观众送上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来自《流浪地球2》剧组内部和机核内部,也来自于非公开招募的观影者。无论是不是《流浪地球2》的影迷,人们都从其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许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坚持,或者是一种不畏艰险的勇气,或者是一种将挑战视作日常的淡然。
或者,是一部102分钟的,有关中国科幻的,从宏大到细节的视觉史。
于是,《再次冒险》真的准备在大银幕上启程了。假若你是一个《流浪地球》系列的粉丝,或许这部纪录片会赚到你的热泪,因为它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细节,传递着那种既灵活又坚定的执着,最终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假若你只是一个对纪录片有兴趣的观影者,那么它仍然讲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就像《黑神话:悟空》抛开所有剧情仍然是一部优秀的动作游戏那样——不仅坚守纪录片的价值,更用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描述了一群人、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了一个梦想中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以及结果。
是的,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终归在勇气加持下被达成了——我们既是在描述《流浪地球2》,也是在描述《再次冒险》。
写在最后
纪录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以下简称“再次冒险”)即将于9月15日和《流浪地球2》3D版一同登陆大银幕。这是机核首次承制院线纪录片,也是一次科幻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尝试。
如果这篇文章能够描述《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这部纪录片的精神内核,并吸引您走进电影院,那么我们将为此感到深切的荣幸;
如果您对“记录幕后花絮的幕后花絮”有兴趣的话,也请关注机核网站与APP,我们为您准备了分享观影体验的播客节目,与导演Moby及制片人阿口的对话访谈,为您详细讲述这艰辛的三年中的来龙去脉。
假若您是《流浪地球2》的深度粉丝,或许我们在播客中所透露的一些细节,能够补完您有关电影的一些长久的疑惑——当然,还有许多限于篇幅,无法放入纪录片的故事。
我们期待在9月15日的大银幕前,看到您的身影,与您共同见证、并记录中国科幻的视觉化努力——这是即视GSENSE团队最终达成的使命,而此刻,我们终于能坦然地说出:“幸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