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年前 这里是远古森林
3亿年后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煤矿产地
神奇的是远古森林并没有“消失”
它静静地伫立在煤层中间
在漫长的岁月中
沉浸式“围观”蓝色星球的演变
等待着命定之人的到来
20多年前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军来到内蒙古乌达煤田
偶然发现这里有罕见的直立植物化石
最终挖出了一片远古森林
并将之命名为“植物庞贝城”
在今年八月底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
“植物庞贝城”
入选“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自此中国世界级名片再“+1”
世界级名片“+1”
3亿年前,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遇上一场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一瞬间被火山灰掩埋,这种情况与古罗马的庞贝城遗址如出一辙,因此这片特异埋藏化石森林被命名为“植物庞贝城”。
从被王军“唤醒”的那天起,“植物庞贝城”就注定被全世界瞩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发现的动物化石埋藏点有50多万个,植物化石埋藏点有10多万个,公认的与“植物庞贝城”保存方式相同的仅有5个。而“植物庞贝城”是唯一一个处于石炭纪与二叠纪之交的,也就是距今约三亿年的时光。
“植物庞贝城”囊括了5项世界之最:最大面积的远古森林复原、最丰富的成煤植物群化石标本收藏、最古老的苏铁植物、最丰富的瓢叶目植物群落以及最多的化石植物整体重建。
“整体重建是古植物最高境界。”王军说,全世界99%的植物化石点都是被狂风暴雨卷到某处,零散呈现的,像“植物庞贝城”这样站在原处的,凤毛麟角。
而他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要在“植物庞贝城”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最多数量的化石植物整体重建,“现在已经复原了9个了,假设我能干到70岁,二三十个应该有把握。”
“抢救”见效了
“冷门”变“热”了
“植物庞贝城”是研究煤田地质、成煤环境、古植物群落生态、植物与气候的耦合关系、冰室到温室气候转换背景下植被演替等方面的绝佳地质资源。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人类正在经历从冰室气候过渡到温室气候。”王军说,“植物庞贝城”所处的石炭纪与二叠纪之交的地球气候环境与当前十分相似,也是唯一相似的。
“举个例子,现在玉米、小麦在我国华北平原长得很好,假设地球全部步入温室气候,玉米、小麦可能就得到俄罗斯的地盘上扎根了。”研究“植物庞贝城”,就是探索这一气候变化的发生过程。
然而,随着乌达煤田长期的露天开采、灭火工程和回填复垦,“植物庞贝城”正面临消失的风险,原先占地35平方公里,如今仅剩不足1%,“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它。”
在乌海市政府的协调下,今年9月下旬,“植物庞贝城”集中分布的6号7号煤层区域已经停止开采,以便后续对化石遗迹区域的前置评估和异地保护,同时还启动古生物化石收集、整理、汇集工作。
相关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古生物专业的热度也不断提升。
王军刚刚接触地质工作和古生物研究时,相关学科是“冷门专业”,他的导师一年才能招到两三个人。
今年,南京古生物所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创下纪录,博士生、硕士生共有40位。“现在有10个招生指标,会有30个人报考。”
专业变“热”了,在煤田里挖化石的研究方式始终没变,王军带领越来越多学生投身进这项大多数人看来较为辛苦的研究工作中,但王军却说,在煤田上挖化石这件事,大家都乐在其中。
在王军看来,他们挖的是宝藏,破译的是地球的密码。
“广阔天地任我脚步丈量,每天都在触摸几亿年前的地球。”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