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烟火气”邂逅“草药香”,大桥街道中医文化特色街区今日亮相

图片

沿着锦州湾路一路向前,沿途可以看到廿四桥、八段屏、七新坊、九尺廊、千金馆等中医特色地标,还可以逛一逛中医市集,打卡中医体验馆,参观百草园……今天,杨浦区大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医文化特色街区正式亮相。这也是上海首个中医文化特色街区。

经过长达10个月的设计和微更新,大桥街道锦州湾路焕然一新。沿路LOGO打卡墙使用了锯齿形折板,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一面是“中医文化特色街区”,一面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枇杷、西瓜、杨梅……二十四节气墙上用墙绘的方式对每个节气做了详细介绍;八段锦墙上的人物剪影做成了镜面设计。点缀在墙面上的9个金属线雕“桥小葫”则是大桥的文明大使,宣传新七不规范以及学习雷锋精神、关爱未成年人等良好风尚。此外,整条街的地绘与现有绿道贯通,形成了环形漫步路线,地面上还设计了各种中医主题符号。“茶余饭后,居民们走在锦州湾路上,看看二十四节气墙绘上讲述的节气更迭中的人体调养之道,了解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面彩绘墙简直就是中医科普的‘立体课堂’。”锦州湾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欧阳琴说。

图片

锦州湾路上的新跃幼稚园也借助此次街区焕新,对门口进行了重新设计,新增了风雨廊和一排高低错落的座椅。“考虑到会有托班家长推着婴儿车或者带着孩子休息。这些座椅有2组是给成人使用的,1组则是按照儿童的身高来设计。”设计师付娜介绍。幼稚园楼上的百草园也有“门道”,这里的百草可摸可闻可见,课余颇受孩子们欢迎。

锦州湾路临青路路口,是中医体验馆。馆内展板上有常见草药,有历代名医和古籍经方。现场还设有“闻味识草药”的互动装置,除了10款常设草药外,还摆放了限定季节的两款草药,当前这个季节分别是沉香和檀香。通过互动,来往市民还可以了解药食同源的小知识。记者了解到,中医体验馆将为义诊等各种活动提供场地,而体验馆的大门关上后可以用作投影幕布,供广场上的人们看露天电影。

“中医文化特色街区是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大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前期就中医文化特色街区的建设做了多次调研,有效问卷就回收了236份。此外还开展了儿童议事会、多元主体座谈会,实地了解居民、白领们的痛点。幼儿园门口增设的遮阳挡雨棚和休憩座椅、围墙的彩绘、中草药科普、环形步道与现有绿道贯通等都来自大家的提议。

“现在见到的九尺廊也是大家从实际需求出发碰撞的结果。九尺廊的最初设计是粉红色钢架,但大家更倾向于咖啡色。可以说,这是多方参与的共同设计。”社区规划师、同济大学教授陈泳表示。

图片

不仅于此,和瑞雅苑的二十四节气墙绘在彩绘前需要做围墙清理,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党员居民主动承担起了清洗任务,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把原本脏兮兮的墙面清洗干净了。在墙绘时,社区居民和幼儿园孩子也共同参与。枇杷和西瓜就是孩子们的杰作。

图片

杨浦区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曾惠介绍,从去年10月起,医院就携手街道,建设“杏福里”中医文化睦邻小区,在此基础上打造中医文化特色街区,形成1家医院、1个街道、24个居委会的“1+1+24”健康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了医院健康宣传的辐射面。过去的9个月里,医院在街道共举办了3次大型中医健康市集活动,开展20余场义诊及咨询,组织了10余场中医特色专题体验活动,累计覆盖近3000人次。

图片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医文化特色街区建设第一期已竣工投用。未来,街道还计划开展软硬件的升级,让中医和文明在这个街区碰撞出新的火花。

  作者:刘力源

文:刘力源图:受访者提供编辑:占悦责任编辑:王嘉旖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