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救援与海洋一所共同发布《海洋保护区管理巡护手册》

“蓝色协作,共创未来:一个可持续和韧性的海洋”为主题的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于11月6日至8日在中国厦门盛大召开。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第八届海洋部长论坛、国际会议和三十余场平行国际会议、PEMSEA地方政府网络(PNLG)全体成员大会、PEMSEA学习中心网络(PNLC)年会、海洋展览等活动,凝聚区域蓝色伙伴协力,助力海洋可持续发展。


野生救援参与了东亚海大会的平行国际会议之一的“海洋保护地可持续管理经验与实践分享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PEMSEA海岸带可持续管理合作中心以及PEMSEA秘书处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海洋保护地管理经验的分享和交流,促进各方深度理解国际社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做的努力和承诺,进而探索在东亚海地区实现海洋“3030”目标的潜在途径。来自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组织代表约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图片

(海洋一所研究员张朝晖(左二)和野生救援工作人员在“2024厦门国际海洋周”野生救援的摊位前)


在研讨会上,野生救援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发布了首个针对海洋保护地管理巡护的工作手册,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对《海洋保护地管理巡护手册》进行了介绍

图片

(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余冲介绍《海洋保护地管理巡护手册》)


来自泰国和美国的野生救援海洋项目专家顾问分别分享了“通过扩大海洋保护区和OECM网络保护泰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案例,以及野生救援全球项目的成功案例——“如何支持社区主导的 MPA 执法巡护工作”

图片

(野生救援泰国办公室专家顾问Dr.Petch Manopawitr进行案例分享)

图片

(野生救援海洋项目专家顾问 Gregg Casad进行案例分享)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不同海洋保护地之间的信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交流研讨,为不同国家和组织在海洋保护地管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效契机。四项重要成果的发布展示了我国在加强海洋保护地管理和探索OECM有效性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本次会议的成果将作为2024年东亚海大会成果的一部分,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达成、提高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管理效率,进而推动东亚海区域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与合作。


研讨会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办事处、野生救援北京代表处、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蚂蚁森林基金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机构和单位的大力支持。




扫码阅读《海洋保护地管理巡护手册》完整版


图片



更多关于


海洋保护地可持续管理经验

与实践分享研讨会

“海洋保护地可持续管理经验与实践分享研讨会”由嘉宾致辞、特邀报告、成果发布和专家讨论等部分组成。


在开幕致辞部分,PEMSEA执行主任艾米冈萨雷斯、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安涛分别致辞,指出了海洋与沿海区域保护的迫切性,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与支持,特别是近几年在共同推动全球海洋保护目标和广泛关注的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等。


特邀报告部分,会议通过合作伙伴邀请到了来自中国、美国、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专家学者的14个主旨报告,内容涉及海洋保护区网络的科学设计方法,通过扩大海洋保护区和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OECM)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泰国经验,基于生态区的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识别与保护规划,社会福利平台助力海洋保护地发展案例介绍,OECM和相关案例的科学研究,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经验分享,海龟保护区的技术支持途径,东北亚海洋保护区网络展望,中国-东盟海洋保护区网络介绍以及以社区为主导的海洋保护地执法工作介绍等。


在成果发布环节,除了《海洋保护地管理巡护手册》外,另外3项成果分别是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研究制定的《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海域适用性研究报告》;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公布的《海洋保护地系列研究——美国夏威夷州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监测计划》;以及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发布的《斑海豹小种群报告》。这些成果也为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在最后的专家讨论部分,与会专家围绕海洋保护地和OECM等管理工具,如何利用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海洋空间规划等手段的进行保护地有效管理以及为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可以采取的监测手段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