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雷布斯连发了4条关于小米SU7 Ultra的微博,宣布小米SU7 Ultra即将在本月的广州车展上公开亮相。自10月底小米SU7 Ultra 量产版发布以来,网上关于这台车的讨论就没停过,新车最大可以输出1548马力,预售价81.49万元,网友趣评:雷总果然不坑穷人!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发布的同时还公布原型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上的官方认证圈速:6分46秒874,该成绩目前在纽北总榜列第11位。对于一家造车3年的车企,原型车能做到这个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用原型车刷圈是作秀?买81万多的小米SU7是大冤种吧……其实如果要买性能车,大部分理智的人不会选择一家成立才3年多并且是做数码产品出身的新生车企,因为性能车涉及很多极端工况下的冗余设计都是需要经验积累的,但换个角度,在大家都在追求座舱体验和智驾的市场下,出现一个不追求冰箱沙发彩电,反而去追求驾控的自主品牌,也是非常难得。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首先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原型车和量产车的区别。雷布斯在发布会上也强调过多次,原型车和量产车不是一个级别,让大家别把两者圈速当一回事,同时也表示量产车也会在纽北测试,届时会有量产版圈速公布,如果这都能被人解读成混淆原型车和量产车的性能的话,那小米确实有点冤了。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是把量产车拿去和一家名叫Prodrive的英国赛车公司合力打造而来,这家赛车公司是全球一线的独立赛车厂商,勒芒、WRC、GT3、GT4等国际顶级赛事都能频繁看到Prodrive的身影,斯巴鲁和阿斯顿马丁的赛车部门也是其主要客户,可想而知这家公司的收费有多高,如果小米为了一台产量和销量都注定不会高的量产车而找他们合作刷圈的话,这笔营销预算也未免太高了吧?
看纽北原型车榜单,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排在第四位,而榜单头两位的都不像小米这样拿原厂车来改装,都和量产车毫无关联,自然能发挥的上限和空间就更多。例如榜首5分19秒546的保时捷919 Hybrid EVO,本来919就是一台只为耐力赛打造的赛车,完全没量产车的影子,还被官方拿来无规则无限制强化,那能打败它的就只有自己了。而第二名6分05秒336的大众ID.R和第十名6分49秒的蔚来EP9更是看不出一丝量产车的痕迹,纯粹是为刷圈和秀技术从0打造的原型车。而能看出点量产车影子的,他们的量产车本来就是价格数百万甚至千万级的超跑,例如第三名的路特斯Evija和第四名奔驰AMG ONE,这两台千万级限量超跑,一台是将空气动力学发挥到极致的纯电极跑,一台直接就是可上路的套壳F1。所以量产版“仅售”81万多,保留原厂动力和原厂车身结构的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能跑出6分46秒874这个成绩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
真要吐槽的话,小艾觉得小米为了宣传而加的“最速四门车”确实有点胜之不武,毕竟在“四门”这个定语下,除了Prodrive出品的SU7和WRX两台原型车外,其他大多数都是量产车为主,例如曾经纽北最快四门量产车的捷豹Project 8,再到后来破其记录的保时捷taycan tubro GT,就是原厂状态去刷。
其实能在纽北总榜做到第十一,且是天时地利都不占优势(只有一圈机会、湿地、传感器被树叶遮挡)的情况下,小米SU7 Ultra原型车的表现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即使不用加“四门车”这一个定语,含金量也十分高,这个成绩如果拿来作秀的话,也是秀到位了。
对于其他车来说,圈速并不能证明价值,但对于一台性能车而言,纽北圈速确实可以作为一个选购标准,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总长度20多公里(国内场地赛道大多为2-6公里),而且还包含高低落差、大直道、倾斜、粗糙路面等等,几乎一台性能车的所有指标都能考验到,尤其是国内几公里赛道一圈测不出来的散热冗余量。也正是因此,所以保时捷等欧美一众性能车和超跑都会在此测试车辆,并且每年都会花费大量成本在此竞争角逐。所以也有的车迷会说,能在纽北开快的车,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慢。如果届时81万多的小米SU7 Ultra量产车在纽北的圈速可以比同价位标杆的特斯拉Model S pladi的7分25稍快的话,也算对得上它的宣传了,如果能快个10秒,来到7分15左右的话,那真能称得上性价比之选了,当然,要比“纽北扛把子”保时捷的Taycan Turbo GT的7分07秒快还是不太现实的,但世事无绝对,不是吗?就算明年不行,再下一年呢?毕竟在新势力诞生之前,也没多少个人想到自主品牌能去纽北“踢馆”,但如今这个场景确实上演了。所以小米SU7 Ultra量产车只要圈速成绩“不翻车”,就称不上“智商税”,即使卖不出,顶多就是个冷门小众车罢了,毕竟现在主打驾控的自主品牌除了小米以外几乎没有了。再来一个扎心点的角度,能花这个钱买玩具车性能车的人,好像也无需操心是不是“智商税”了。
小米汽车是一家交付不到一年的新势力车厂,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愿意花重金去造原型车秀肌肉,明显不单是为了这么一台短期内赚不回成本的车,而是为了更长远的品牌形象树立。现在车企都在追求冰箱彩电智驾,甚至都有人说“车只坐不开”了,小米在性能这方面花的钱会不会打水漂都是一个问题。假如在性能、驾控这条小众赛道上,小米成为了自主品牌的标杆,它还得面对一众海外品牌的新能源性能车,除了老牌选手保时捷以外,还有近年出现的现代N部门等等,而这些品牌在性能方面都有长久以来的技术和赛事经验积累,小米在这条路上使劲无疑是一场豪赌,但小米能拿出这个成绩,并且愿意在此投入,已经赢了很多车企了,就算纯为了作秀,也得有这个实力和决心,起码目前愿意在性能上“作秀”的自主品牌屈指可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