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突袭上海怎么办?中国用三部雷达配合,180公里外可发现隐身机

近些年来,日本政府加强了在九州岛西部和北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机场和港口,并声称这是应对“东亚安全风险”的措施,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和日本试图利用距离中国最近的九州,在战时对中国东部沿海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发起空袭。

那么这一招是否有效?近期国防大学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推演,在上海一带部署三部雷达,就能发现180公里外的F-22F-35等隐身机,对F-15等非隐身机的探测距离提高到450公里。如果以精确制导炸弹大约24公里的投放距离来算,日本斥巨资购买的F-35显然是没什么大用了。

图片(从这段距离只有800公里出头)

从《南华早报》的报道来看,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和北京智能博弈重点实验室负责这次推演,为此开发了一种新的算法,可以将模拟推演中雷达系统的数据,转换为探测目标的最大距离和警告时间,更直观地体现模拟推演中探测效果数据。经过10轮模拟推演,结论是“好坏参半”。

三部部署在上海周边的陆基雷达,对隐身目标即F-22或F-35的探测距离为180公里,意味着这些隐身机是别打算在内置弹舱携带精确制导武器袭击中国东部沿海了,因为至少在180公里距离时,他们就会被发现,而发现即摧毁。

坏的一面也有,那就是F-35已被证明可以采取“野兽模式”挂载,这种挂载基本抛弃隐身,在机腹和翼下挂载射程超过900公里的巡航导弹,而日本九州岛距离上海等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也就800公里出头。

报道中没有指明是哪一种导弹,但如果是美国近几年来开发的型号的话,能达到这个射程的只有“贾斯姆-ER”,也就是AGM-158B,最大射程约926公里,还有消息称可以达到1100公里,而且2020年美国空军就在F-35A上进行了“贾斯姆-ER”的试射,证明拥有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

图片(“野兽模式”可以提高载弹量,但隐身性能也就谈不上了)

也就是说,如果F-35等隐身机卡住射程极限,基本可以在起飞后绕个圈就发射“贾斯姆-ER”。900多公里的射程加上弹体亦采用隐身设计,解放军的雷达可能要低于180公里的距离才能发现,再考虑到进行拦截作业需要的时间,这个拦截窗口可能非常小。这样来看,似乎中国东部沿海的防御网并不坚实严密,仍然存在漏洞。

但“三部雷达”这个关键指标也不应该被忽视,按照中国研究人员的结论,这个模拟结果“比较保守”,因为这仅仅是三部雷达同步工作的结果,其中是不是技术最先进的雷达还不好说。

《南华早报》认为,解放军海军拥有众多装备了反隐身雷达的大型水面舰艇,空军拥有性能强大的预警机,太空中的“北斗”导航系统也被认为有反隐身能力,如果在推演中加入这些因素,或只是部分,推演结果都可能不一样。

图片(B-2的弹舱宽大,基本可以携带美军现役的所有弹药)

可想而知,假如解放军的陆基雷达、大型驱护舰、预警机和卫星编织起一张覆盖东海和黄海的监视网,从九州岛或韩国南部起飞的F-35能发挥出多大的战斗力,这一点并不难猜。

不过真正棘手的是,这次推演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隐身机确实可以大幅压缩探测距离和拦截窗口,即使在反隐身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

部署在日韩的F-35很难起到真正的突袭效果,那么从关岛或澳大利亚起飞的B-2隐身轰炸机呢?B-2的有效载荷约40吨,利用高空抛射效应在1500或2000公里处发射“贾斯姆-ER”,或更先进的“贾斯姆-D”和AGM-158XR,那么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防范?

图片(马毛岛位于大隅海峡,扼守东海和西太平洋水道)

况且第一岛链至今还横亘在中国以东,这条岛链上遍布美国的机场、港口和军事基地,包括九州岛西部和北部,福冈机场、佐世保基地、新田原基地和距离不远的岩国海军航空站,以及正在建的马毛岛基地等等。

这些位置都直面中国东部沿海,无论是监视还是开拓为前出基地都具有极高价值,如果部署中程导弹或巡航导弹,威胁不亚于携带“贾斯姆-ER”的B-2,更不用说F-22这样的空优型五代机。

做两手准备的话,首先是防御,防御要求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来袭目标,无论是隐身机还是隐身导弹,都需要解放军部署更多的雷达,装备反隐身雷达的无人预警机应该是最理想的选择。重点是研发可抗饱和攻击的反导系统,可以是传统的反导导弹系统,也可以是新概念的动能反导,如激光和电磁武器。

图片(7月出现的模拟打击美军基地靶场)

另一个就是进攻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南华早报》认为解放军在演练远程精确打击美军基地,7月在新疆沙漠中发现类似美军基地的靶场,其中还有测试破坏效果的战斗机模型,很像F-22、F-35和P-8A,而且已被击毁,看起来这个测试显然有过可能不止一次。

再结合国防大学的这次推演,不难得出解放军不但在准备与美军进行高强度战争,也在测试保护东部沿海重要城市的能力,以及怎样才能实施有效防护,这些都指向一个结果:中国在真的备战,以防美日等国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