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周年,建设国际一流产业综合新城是其未来发展目标。国际一流产业综合新城的定位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提出了新要求,它需要围绕助力企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进行治理创新。亦企服务港是管委会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尝试,它通过建构治理新平台、运行新机制和服务新模式打通了为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夯实了政企互动、社企互动和企企互动的微观基础,构成了国际一流产业综合新城的社会基础设施。亦企服务港是国际一流产业综合新城的社会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既是对亦企服务港研究的概念工具,又是对亦企服务港的一种隐喻和想象。社会基础设施是将基础设施的概念应用于社会领域,是对基础设施概念的拓展,强调支撑社会发展的一些基础性制度设施和组织体系的重要性。亦企服务港越是得到优化和提升,国际一流产业综合新城的社会基础设施越是厚实,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越是坚固。
连接横向和纵向政府治理体系,亦企服务港建构治理新平台。亦企服务港属于实体化平台,它包含团队、空间和管理规范,成为治理新平台的基础和支撑。亦企服务港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一个重要的创新是通过连接横向和纵向政府治理体系,形成一个服务企业的一体化治理界面。这意味着亦企服务港成为一个接点、平台和网络,它将各级政府和部门连接起来,让企业第一时间能够获得自身所需要的服务和信息,真正实现政府行为与企业需求对接,让企业找政府办事更容易,让政府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信息和政策供给。亦企服务港通过与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及其委办局的联系,在基层建立起了纵向政府治理体系,在亦庄新城核心区形成“区—街道(亦企服务港)—社区”三级治理体系,在亦庄新城新扩区建立“局—港—镇”协同服务机制,促成经开区、大兴区、通州区服务企业合力。
创造多维和丰富产品集成体系,亦企服务港设计服务新模式。作为社会基础设施,亦企服务港的成效取决于对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层次。亦企服务港根据企业需求和政府职责要求,结合经开区实际,发挥基层治理新平台的优势,建立了“一港集成、多港联动、无界服务、京策速达、主动治理”的为企服务模式。亦企服务港在为企服务新模式建构中,特别强调“一港集成”。只有真正做到“一港集成”,才能实现“多港联动、无界服务、京策速达、主动治理”,最终实现集成式服务管家的目标。为支撑服务新模式,亦企服务港对自身职能进行了重构,形成了分别面向企业端、互动端和政府端的服务职能四大类型和17个子职能。
推动建设企业和政府价值共创体系,亦企服务港形成运行新机制。作为社会基础设施,亦企服务港需要通过一些机制来促进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调动更多资源来为企业服务,这也是企业和政府价值共创的过程。运行新机制是治理新平台和服务新模式之间的纽带,治理新平台基于运行新机制来建构服务新模式,服务新模式是运行新机制的结果和检验运行新机制成效的判断标准,三者之间匹配和契合程度会直接决定亦企服务港发挥作用的成效。亦企服务港需要针对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治理任务来构造不同的运行机制,从而真正促进诉求回应、问题解决、服务提供和主动治理。关于亦企服务港的运行新机制,我们可以划分为三类,即政府间互动机制、政府与企业间互动机制、企业间互动机制。在这三类机制建构中,亦企服务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亦企服务港是经开区工委、管委会的重大基层治理创新,它正在尝试成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当前,经开区已经将国际一流产业综合新城作为发展目标,亦企服务港需要按照这一目标,根据发展型治理的理念,围绕着社会基础设施累积性发展的思路,重点在明确亦企服务港的定位、促进高质量的政企互动和数字化转型等三方面进行探索。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李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