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电台的播出节目社会反响特别大,我心情特别高兴!”这封来信有回声

前不久,在国际盲人节来临前,本台《问道1039》栏目收到了盲人听众张骥良用残余视力写下的一封特殊来信,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盲道设置不合理、被占用等问题。(此前报道:被占用、被遮挡、被碾压损坏…北京的这种道路设施您注意过吗?)北京交通广播记者陈常松陪盲人现场探访盲道的报道播出后,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进一步优化本市多地无障碍设施建设。
张骥良:咱们热线播了我的采访以后,好多盲人朋友给我打电话,他们说把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诉求带到电台,这太好了!
上周,70岁的盲人听众张骥良老人和记者相约在朝阳区东三环中路附近碰面。见到记者,老人非常激动。此前的报道中,他反映了小区所在的东三环周边盲道被侵占、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节目播出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联系了老人。
张骥良:我们街道残联听到这消息了,下一步要把盲道整个检查一遍,看看哪儿应该改进。咱们电台的播出节目社会反响特别大,我心情特别高兴。

图片

张骥良老人走在盲道上/记者拍摄
记者随后陪张骥良先生继续走访了朝阳区建外街道的多处无障碍设施改造点位。在朝阳区建外街道建华南路东侧,张先生走在新修好的一段笔直的盲道上,忍不住连连称赞。
张骥良:他们这么一改,就不再误导盲人了,这改动不大,但是对盲人特别有利,这个盲道原来一到井盖上,盲人就找不着盲道了,(影响)盲人安全出行的事(一般)都是小事儿,但是街道把小事提前看到、提前做到了,就避免了盲人在这马路上受影响。

图片

建华南路盲道改造前后/记者拍摄
这段四五十米长的盲道周围有井盖、树坑、电线杆等设施。朝阳区建外街道残联理事长刘丽说,过去这段盲道采取的是绕行铺设的方法,虽然避开了障碍物,但拐角特别多。
刘丽:以前建华南路这条盲道也是符合规定的,只不过是我们遇到井盖就是绕一下,遇到树坑绕一下,但是现在因为这边树坑、井盖比较集中,绕的弯弯比较多,我们也是为了达到便民服务的要求,就协调各部门给它进行了改造。原来这个盲道边上这块还有一个挡车柱,它靠近这个盲道,现在盲道往这头侧移了以后,去掉了一个挡车柱,比较顺畅了,残疾人也碰不到它了。

图片

朝阳区国贸地铁站E口外有一处无障碍直梯,过去南北两侧都被护栏挡着,乘客乘坐直梯上到地面后,只能向西跨过东三环中路辅路的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才能到达人行步道。上周记者现场采访时发现,直梯南侧封闭的护栏已被拆除,乘客无须横跨车道,沿着步道走到前方的路口就能平安过路。朝阳区建外街道副主任、建外街道残联主席王依祎说:
王依祎:国贸这一块由于它历史的遗留的一些硬件的局限,今年上半年我们也是多次吹哨区级相关部门,街道对于这个点位的重点问题进行协商,通过北京市残联以及市政府对于点位的关注,我们在今年10月的时候协调各方的力量,把国贸桥下这条无障碍通道进行了微调和改造,拆除了当时的栏杆。出行不便的人士,在出行的时候不会直接从这个通道下来,进到机动车的路上了,后续我们也会在一些指引标识上以及一些更人性化的引导上,看看如何能够进一步再把这个人性化服务做到更高的标准。

图片

巡防员现场处理盲道被占问题/记者拍摄
记者还注意到,国贸附近路边停放有大量非机动车,现场安排了巡防员,发现非机动车侵占盲道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处理。巡防员小夏说:
小夏:就是如果说车乱的话会过来摆一摆,一般盲道上有车的话会给它挪开。
记者:基本每天都有人在这吗?
小夏:对。
近年来,本市着力打造连贯畅通交通出行体系,修复盲道2万6千多处。今年截至6月底,全市修复盲道总长1067米。朝阳区残联组联部主任解树旺说:
解树旺:从2020年开始,全区改造了无障碍设施点位2万余个,开展无障碍监督点位3万多个,无障碍的环境得到了提升和保护。我们加大对无障碍环境设施的监督工作,无障碍环境监督员全区每个街乡都有3~5名,日常开展无障碍监督活动,让盲人出行更加安全,让盲道更加畅通。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记者|编辑 陈常松 主编 朱来生

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