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流行“囤酒店”?日前,一则关于今年“双11”的酒店预订数据引发关注。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24时,国内高星级酒店套餐售出超200万件。同时,今年酒店套餐消费者规模和已预约酒店间夜总量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五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601.62元/间夜,同比下降2.7%;平均出租率58.25%,同比下降3.3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酒店增速突飞猛进。国联证券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9日,中国酒店(15间房以上)数量为34.4万家,达到2019年末的102%;客房数为1831万间,为2019年末的98%。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经营指标的下滑与行业的快速扩张并存,这正凸显了中国酒店行业当前供大于求的局面。而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蕴含着深层的内在联系。
图源:图虫创意
酒店数量再创新高,“供大于求”现象进一步加剧
国金证券调查数据显示,酒店行业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RevPAR(每间可售客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9%和12%,而ADR(已售客房平均房价)同比则分别下降3%和8%。
盈利环境更为严峻,但并未阻止酒店集团的扩张步伐。锦江酒店和首旅酒店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锦江酒店新开469家酒店,净增长248家,其旗下酒店总数达13186家。同期,首旅酒店也实现净开店273家,其酒店总量增加至6748家。
此外,根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2024年上半年,新开业酒店2.3万家,这一数字已接近2023年全年开业门店量的59%,新增房间规模约100万间。这意味着,与2019年同期相比,国内酒店数量和客房数量分别增长至109%和103%。
然而,从需求侧来看,情况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为30.8亿人次,旅游收入达2.78万亿元。而在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27.3亿,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7万亿。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9%、99%。相较之下,酒店业供给侧恢复远高于需求侧,由此产生“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
“供大于求进而导致平均房价、平均出租率的下降。”旅游酒店行业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向记者分析道,当前酒店集团经营水平下降是普遍情况,原因是酒店行业“供大于求”,也就是全社会酒店供应增加的幅度大于酒店消费增加的幅度。在“供大于求”情况不改变的情况下,酒店集团经营利润下降是现阶段的趋势。
酒店数据服务机构STR的数据亦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24年9月,中国内地酒店的年累计RevPAR、ADR和OCC(出租率)同比分别下降6%、4%和2%。平均房价更是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同比下降,各级别酒店的表现均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从规模化向品牌化过渡
赵焕焱认为,在供大于求的存量竞争时代,最常见两个现象:一是同质化竞争严重,二是价格战频发。当前,酒店业正面临着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高度相似的困境,加剧行业“内卷”。在此背景下,价格战成为各家酒店惯用的策略。以某一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区为例,短短几条街道上集中了多家同等级别的商务酒店,除了名称不同,它们在硬件和服务方面的差异微乎其微,只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客户。这种情况正是当前酒店行业的缩影,也是导致经营指标下滑的根源。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均提到,酒店管理集团在追求酒店加盟佣金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单体酒店在精细化运营和提升盈利能力方面的指导。对于单体酒店的经营者来说,提升服务质量和口碑是吸引高端客户、实现自负盈亏的关键。
当前,部分酒店已经在精细化运营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例如,亚朵集团在满足“深睡”需求方面的深耕,体现了住宿与零售业务的协同发展。通过提供优质的睡眠体验,并在零售端推出热门的睡眠产品,两大业务线共同推动公司的高质量增长。亚朵集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集团实现17.9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64.5%;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28亿元,同比增长31.6%。
“从规模化向品牌化的转变可能是酒店行业突破困境的关键。”赵焕焱表示,只有酒店品牌在市场中有出类拔萃的表现,才能够取得市场平均水平以上的利润,并做到增收及增利。升级优化是酒店品牌提升竞争力的途径,也是破解当下困局,提升经营质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