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叛乱,一触即发;王阳明平叛,一呼百应

点亮“星标”重要内容不错过

王阳明被世人誉为“真三不朽”,有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不容忽视——那就是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发动叛乱。巡抚江西南赣等地的王阳明,迅速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是其事功的最高峰,后来因此功绩受封“新建伯”,文人以军功封爵在明朝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荣誉。在处理宁王朱宸濠叛乱的复杂过程中,王阳明亲身体悟并阐发了“致良知”学说。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致良知”是其心学的最高峰,王阳明本人对致良知非常看重,强调“吾平生所学,只是致良知三字”。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声名日隆,前来拜师入门之人络绎不绝。在此时期王阳明广收门徒,开门讲学,是其立言的最高峰。因此,正德十四年(1519)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及其前后,正是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座高峰相互叠加、相互成就的重要时期。


*文章节选自“满格文库”:《破贼:王阳明与朱宸濠之变》(李娜 许文继 著 三联书店2024-11)


事功之战(节选)
辛亥,提督南赣等处军务都御史王守仁等,率兵复南昌。
——《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六,

正德十四年七月

王阳明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完人”。其中,王阳明以一介书生,运筹帷幄,先后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等,而迅速荡平宁王朱宸濠叛乱是其事功的顶峰。
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是在六月十四日,六月十五日王阳明便得到谋反的消息,此时他正在丰城县(今丰城市)一个叫黄土脑的地方,而丰城距离朱宸濠的巢穴南昌府仅有百余里的路程。王阳明本是受命巡抚南赣等地,正常情况下应驻守赣州,此时为什么会到此地呢?原来,王阳明得到了朝廷下达的新指令。二月,福建的延平、建宁、福州、邵武等地士卒等胁众谋反。六月初五,因王阳明完成了平定南赣的任务,朝廷特命王阳明再去福州等地,会同当地官员查议处置兵士哗变。因此,王阳明于六月初九从赣州启程,十五日刚好到达丰城黄土脑。
关于王阳明北上丰城,存在一个未解的历史谜团。王阳明由赣州赴福建,正常来讲直接西行是最佳路线,北上丰城实际上是兜了一个大圈子。因此,有人怀疑王阳明北上是为宁王贺寿,由于某种原因路上耽搁了,所以未能及时赶在十三日到达南昌。这种说法后来甚至成为某些人攻击王阳明的罪状之一。
目前,学界最合理的解释是王阳明原准备回浙江省亲,然后赴福建公干。此次北上并非王阳明一人,他还携夫人诸氏和儿子正宪同行。他在《飞报宁王谋反疏》中承认,“今兹扶病赴闽,实亦意图便道归省”。福建兵患未平,携妻挈子很是不便,便道送回家中乃是妥善之举。而且,江西浙江两省虽然比邻,但他常年在外领兵平叛,公务繁忙,已多年未能回家看望年迈生病的父亲。况且祖母岑氏病故,王阳明急欲归省。要知道他丧母较早,感念“祖母自幼鞠育之恩”,与祖母感情极好,此前曾多次上疏乞休归葬祖母。由此看来,王阳明便道省亲,是情理之中、人之常情。
那么,其间是否准备前去南昌祝贺宁王朱宸濠生日,尚无直接史料证明。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依据事实判断而非猜测——事实就是王阳明没有参加宁王朱宸濠的寿宴。从另一方面讲,当时宁王朱宸濠尚未叛乱,王阳明按礼制前往贺寿并借机考察谋逆情况,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六月十五日,丰县知县顾佖已得到宁王叛乱的消息,于是向王阳明禀告详情:宁王朱宸濠叛乱,都御史孙燧、副使许逵遇难,巡按及三司、府、县大小官员不从者俱被执缚,不知存亡;各衙门印信尽数收去,库藏搬抢一空;见(现)监重囚俱行释放;舟楫蔽江而下,声言直取南京,一面分兵北上。应该说,知县顾佖反应迅速,了解的情况非常全面且准确,此人后来参与了平叛,因功官至大理寺少卿。
六月十五日,宁王朱宸濠向北用兵,意图奇袭南京。他派遣闵念四、闵念八、凌十一、吴十三、万贤一等人,领兵北上,分别进攻九江、南康,令校尉赵智前往杭州约镇守太监毕真起兵。仪宾李蕃、李世英赴瑞州华林、玛瑙等寨,贡士王春到丰城、奉新、东乡等处招募兵士。十六日,南康知府陈霖、同知张禄未战先逃,叛军轻易就攻陷南康。十七日,九江的兵备副使、知府、推官等一众官员早已逃跑,九江城陷于叛军之手,按察司佥事师夔等官员投降。短短三天时间,宁王朱宸濠毫不费力就攻陷了南康、九江,简直是势如破竹,由此更加谣言汹汹、人心惶惶。
形势万分危急,王阳明将如何面对并处置眼前的巨大危机,是一个必须在短时间内明确立场的生死难题。在思索研判之际,各路官员纷纷劝阻其继续赴福州。其实,当他看到逃难的民众四处奔溃,王阳明确信宁王朱宸濠已经叛乱,自己势必难以再赴福建,于是当即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立即回程赣州,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整饬队伍平叛。刚刚决定返程,宁王朱宸濠就派遣了千余名士兵,沿着赣江夹江并进,前来追拿王阳明。船夫非常畏惧宁王权势,以南风逆行为由,不愿开动船只。俄顷,忽然转换为北风大作,王阳明催促船夫立即前行,中间又另换了一次渔舟,才算是侥幸逃过追杀。据说最危急的时刻,沿江山路上都能看到前来追杀的宁王兵士。
六月十八日,王阳明来到吉安府。知府伍文定表示“地方无主,乞留暂回区画”,请求他驻留吉安指挥平叛的军事行动,王阳明还是有些犹豫和顾虑,因为他得到的命令是远赴福建平定兵乱。违抗命令甚至未得朝廷准许而组织军马应对宁王叛乱,必然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而且,宁王反叛势头凶猛,临江府并新淦(今新干)、丰城、奉新等县接连告急,战局胜负未可预料。若宁王如朱棣靖难成功,他将处于何等境地?毕竟,争来争去,都是朱家的江山。
有些时候,外界的声音对于坚定自己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能代表了值得关注的风向。此时,知府伍文定的恳请坚定了王阳明的信心。伍文定具体分析了当前情势,认定只有王阳明才能率领大家平叛:叛军是乌合之众,必然会失败,目前只是因为事起突然,才会让所有人惊慌。王阳明素有众望,只要在吉安集合各路人马,率军讨伐宁王朱宸濠,一定会击溃叛军。
在伍文定的恳请下,又见“远近军民亦皆遮拥呼号”,王阳明秉持着“天下之事莫急于君父之难”的责任担当,认为宁王叛乱“此诚天下安危之大机”,不顾自己将来处境之担忧,毅然决然承担了出头抵抗宁王朱宸濠叛乱的重担。他入城安抚慰问军民,与伍文定等人筹划,调集兵粮,号召义勇。由此,在宁王朱宸濠军队的南面,形成了以王阳明为首的平叛力量,成为抵抗并牵制宁王叛军的胜负手。
王阳明在这里展现出了卓越的运筹帷幄能力。在筹集粮草、人马的同时,他还采用了反间计,成功影响并耽搁了宁王反叛的步伐。他组织假写火牌(军中传递消息的凭证),内容是由两广调兵四十八万入江西;假写报帖(官府公文),内容是京军、边军以及从凤阳、徐州等处发兵,合围南昌。又安排人写了很多告示和招降旗号,写明从逆叛乱招致的祸端和宣传归顺的好处,命人潜入叛军地界四处张贴告示,在路口标插招降旗号,用以瓦解叛军军心。假消息传递到南昌,宁王知道后果然犹豫不决,速战南京的计划被打乱,直扑南京的行动也暂时推迟。
王阳明还写了两封回信,分别送李士实和刘养正,内容大意是知其精忠报国之本心,近日之事是迫不得已,身陷罗网而心在皇室,来信所谕密谋非老先生不能及,嘱咐对方身在叛军要慎之又慎,目毕即付丙丁(指火),落款知名不具。他派遣人员分别将信送给两人,结果自然被发现。宁王朱宸濠愈发怀疑李刘两人,李刘由此不肯出身任事。王阳明派兵增援丰城,一方面造成围攻之势态,另一方面将丰城刘养正家属保护起来,密遣其家人到南昌传递消息,亦是反间之计。
宁王朱宸濠本意在攻取南康、九江后亲自率军出征奇袭攻克南京,然后效仿成祖拜谒太祖陵,取得道义和战略上的先机,再挥师北上攻取北京。但是见到王阳明假写的火牌、报帖后,心中不免疑惑,担心重兵已然来袭,于是下令暂停亲征,打乱了原有军事计划。在前方的叛军将领迟迟未见宁王亲征,亦踌躇不前,浪费了宝贵时机。又听说朝廷调重兵前来,军心难免涣散。另一方面,沿途各府县抓住机会,迅速做好准备,避免了慌乱无措。等到宁王朱宸濠探听明白,传言都是王阳明的计谋,并无勤王之师,已经被耽搁了多日,军队“师老气衰”,早已没有一鼓作气的气势了。
六月十九日,王阳明迅速向朝廷报告宁王朱宸濠反叛的消息,上奏《飞报宁王谋反疏》。二十一日,再次向朝廷报送谋反疏。同时致信朝中当道(指内阁杨廷和诸人),表示在新帅任命前会竭尽全力平叛。同时,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即等宁王朱宸濠率军出击南京离开南昌,他就率军直捣巢穴,令宁王进不得前、退无所归。事实证明,王阳明是一位战略家,战势的发展与他所设想的几乎一模一样,而且该战术确实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在此阶段,王阳明在吉安召集所部南赣和省内各地队伍,同时还向福建、两广、南京等邻近省份行文调兵勤王。
六月二十二日,南昌教授赵承芳、参政季敩奉宁王之命送来檄文。举事之后,宁王不断遣人四出,向丰城、吉安、赣州、广东、福建等地送檄文招降。檄文已不承认正德皇帝的正统地位,不写正德年号,只写大明己卯年号。王阳明没有丝毫动摇,直接没收檄文,并将赵季两人捉拿监禁。
赵承芳、季敩为何会甘心犯险呢?从后来审问季敩可知,他们都是被迫的,而且季敩的经历很是悲催。他原来任南安府知府,后来升迁广西参政,带着家小由水路赴任。当他来到省城南昌的时候,刚好赶上宁王生日,传令庆贺。次日他随众参加谢宴,没想宁王发动叛乱,他与众官都被关押。季敩自述,原本要以死殉国,他的妻女在船上,于是写信要她们都自杀,奈何侍卫看守严密,求死不得。后来宁王将其妻女看押起来,令季敩入王府,以妻女为要挟,令其前往州县发送檄文。如果换其他人前来送檄文,王阳明早已将其斩杀,但是王阳明以前听说过季敩的名字,知道“此人平日善士,又其势出于不得已”,所以将其暂时关押起来。
七月初一,宁王朱宸濠留宜春王朱拱樤、内官万锐,率万余人守南昌。朱宸濠举事之初就想要统兵直取南京,但是听说王阳明在赣江上游聚集了兵马,朝廷也下诏重兵前来征讨,因此派遣凌十一等为先锋,领兵攻安庆,自己率大军留守南昌。过段时间发现王阳明尚未集合兵马,朝廷兵马亦未到,朱宸濠有点等不及了,就与李士实、刘养正商议,令宜春王朱拱樤、内官万锐等守南昌,自己则率大军出征。朱宸濠因为此前作威作福,早已积怨于众,担心出兵后南昌城内会发生变故,所以不惜花费重金,城中军民每户给米一石、银五两,用以收买人心。
宁王朱宸濠亲自率领李士实、刘养正,以刘吉为监军,王纶为参赞,指挥葛江为都督,兵马八九万人,战船千余艘,顺着长江东下,准备攻取南京,船舰相接六十余里,遮天蔽江。然而,船队抵达安庆时,遇到了困难,因为此时徐钦久攻安庆而不能下。
安庆方面负责组织防卫的主要有三个人:知府张文锦、都指挥佥事杨锐、指挥使崔文。知府张文锦出于大局考虑,没有避让强敌,而是担心宁王朱宸濠直取南京,于是令军士在城墙上大声鼓噪、痛骂宁王,想要将宁王朱宸濠的主力部队截留在安庆,避免宁王顺江而下攻占南京的局面。宁王朱宸濠果然气不过,意气用事,留下来与徐钦会合,围攻安庆。
宁王朱宸濠所乘的黄色船只停泊于黄石矶,他亲自督战。此前,南康、九江不战而降,周边各州县无不震骇。加之宁王亲征,安庆能否保住,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不过安庆军民没有投降,而是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抵抗。知府张文锦等三人,用忠义激励将士,凭借安庆一座孤城,誓死抵抗叛军,硬生生将宁王拖在了安庆。
眼见久攻不下,宁王朱宸濠想起一个人——佥事潘鹏。潘鹏就是安庆人。朱宸濠强令潘鹏派遣家僮持书入城劝降,没想到送信人当即就被指挥崔文亲手杀死,拦腰斩为两段,并抛尸在城墙下以示决心。朱宸濠还是没完没了,逼迫潘鹏跑到城墙下游说招降。指挥崔文登上城墙,弯弓搭箭要射潘鹏,吓得潘鹏赶紧逃回去,勉强保住了性命。知府张文锦为防意外,下令将安庆城内的潘鹏家人尽数杀掉。
朱宸濠再无他法,命令队伍用尽办法,围城数周,猛攻猛冲,但是仍然无法攻克安庆。宁王部队架起数十座云楼,可以俯视城中,城中守军同样造起飞楼,双方相互射击。到了晚上,安庆守军趁着夜色,派兵悄悄溜下城墙,将敌军的云楼烧毁。宁王军队第二天又摆出了天梯,宽二丈,高于城,围以木板,前后有门,伏兵其中。士兵在后面缓缓推动天梯,直逼安庆城。城上守军将早已准备好的芦苇捆,沾上肥油汁,等到天梯快到眼前,将芦苇捆点燃,抛向天梯。天梯很快就燃起大火,躲在里面的士兵不是烧死,就是跳下去摔死,死了很多人。城中的老弱妇女也组织起来,主动送饭送菜,每次还背上一两块石头,后来城墙上堆石如山。每次宁王部队攻城,守城士兵就砸下石头或是浇下沸水,不断打退叛军的进攻。局势稍有缓和,都指挥佥事杨锐便招募敢死队,主动出击,趁着夜色骚扰敌营,让宁王部队疲于应付。他们还将宣谕的信射入敌营,瓦解军心,宁王兵士看到信后果然有悄悄逃走的。
这一切让朱宸濠产生了动摇:一个小小的安庆城都攻不下了,更何谈攻取南京?其实他哪里知道,兵部尚书王琼才是幕后操盘高手。几年前,王琼感觉到了宁王谋叛的迹象,他明面上不事声张,暗地里却下了几招先手棋,早就进行了布局,包括选用王阳明巡抚南赣、整饬南京及其沿线防备,同样包括他认为安庆地处要害,应当设军防卫宁王,于是提拔杨锐等人守备其地。甚至朱宸濠叛乱消息传到朝廷时,王琼极其平静,只是说王阳明很快就会平定叛乱。
安庆保卫战名垂史册。朱宸濠的部队被阻在安庆城足足有十八天,而且未能破城,最后无奈撤离。有人附会说,朱宸濠驻扎黄石矶不吉,黄通王,石通失,矶通机,就是“王失去机会”。封建迷信,不足为信。但是,安庆保卫战的意义非常重大,将朱宸濠牢牢困在安庆十八日,打破了其所向披靡的神话,而且为王阳明整饬队伍攻取南昌赢得了时机,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阻止了朱宸濠夺取南京的图谋,否则南北两京分庭抗礼,局势或将不测。因此,保卫安庆城堪称平定宁王之乱的奇功。费宏填词作《念奴娇·咏安庆府守备杨锐知府张文锦阻遏宁贼》,歌颂杨锐、张文锦的功绩:

宁王东下,要把那、龙虎江山占据。安庆城边,却被我,两个忠臣拦住。火箭空多,云梯枉设。贼死应无数。几番大败,痛哭相呼且去。

闻是守备杨侯,协同张太守,一心防御。遮蔽江淮,功不让,往日睢阳张许。逆贼回舟,魂游江上,已心灰气沮。功劳如此,何人为达明主。

……

即将推出
“满格文库”

图片

现代生活,我们总在追求"满格"
手机信号、设备电量、汽车油表……
不满格的焦虑如影随形

焦虑源于对能量和信息的需求
就像古时农人渴望粮仓充实
这种需求,深植于我们的基因

然而,"满"只是瞬间
我们永远在追求的路上
“不满”恰是前进的动力
推动我们不断攀升

图片

"满格"系列图书与智慧同行,与思想共鸣,手不释卷,满格在心
甄选人文社科精粹——
视野宏阔、观点新颖、篇幅适中、文笔优美
为现代人的思想、知识和情感持续赋能

图片

"满格·历史人文"系列:
《美国小史》(许倬云 著)
以东西方双重视角, 三万字直观美国三百年历史风云
《破贼:王阳明与朱宸濠之变》(李娜 许文继 著)
宁王叛乱,一触即发;王阳明平叛,一呼百应
走进明朝正德年间的激荡岁月,见证王阳明从书生到将军的传奇一生
《三案始末》(温功义 著)
梃击、红丸、移宫,探究明朝三大谜案
看皇权与相权争锋,一窥权力与历史的真相
《汴京残梦》(黄仁宇 著)
史学家笔下的北宋繁华,小说版《清明上河图》
《何以中国》(许宏 著)
考古视角解读早期中国, 探寻从神话到历史的轨迹
《神仙意境》(梁归智 著)
《封神演义》中的文化密码,故事背后的民族心理与文化
《苦命天子》(茅海建 著)
以考证重建历史场景,细述咸丰帝坎坷人生, 还原晚清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