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燕郊爆炸现场、洞庭湖大堤决口合龙、台风“摩羯”过境、孙杨复出之战……哪里有新闻发生,哪里就会有他们的身影和声音。在第25个记者节来临之际,通过央广网记者讲述这些或惊心动魄,或触及人心的故事,看新闻人如何用执着、无畏与赤诚坚守初心,奋战新闻现场。
2024年6月4日下午,青海省海东市境内一在建特长隧道突发塌方,3人失联。
获得线索后,我们第一时间向总网进行了采访报题,同时驱车前往事故地点。发生塌方的隧道位于海拔3200米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我驾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副驾驶上的同事张海东不停地打电话联系相关单位,了解救援进展。
约2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事故发生地,此时这里已灯火通明,电力、通讯、消防、应急等救援力量集结在隧道口,各项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在现场救援指挥室内,隧道里的救援进展画面通过监控实时传输至大屏幕上,救援指挥组成员时刻盯着大屏幕进行着分析和研判。
集结在塌方隧道口的救援力量(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采访完外围救援情况之后,我和同事走进隧道,向塌方地点步行。
这是我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以来最为恐惧的一段行程。我们不知道要走多久,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长长的隧道如同一个望不到尽头的空洞出现在眼前;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吸声的回音在隧道内不断被放大,冲击着耳膜;高海拔深山中的寒冷包裹着全身,越走越冷、越走越冷;前面未知的危险使我们内心忐忑不安。在行经了一段距离后,得知隧道内仍有塌方迹象,我和同事撤出了隧道。
发生塌方的隧道内部(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回到车上,我才感觉到全身已经冰冷,牙齿不由自主地打颤。顶着寒意,我和同事将事故现场的环境、所见所闻以及救援进展在总网的指挥下真实、客观地向全国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既有我们在现场的感受也有救援人员的努力,所有稿件都被多家媒体转载。
我们裹着棉大衣在车内发稿(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一夜的奔波和采访,让我身心疲惫,但当我看到网友们关切的留言和对新闻事实的评论的时候,内心的骄傲被具象化成暖流流遍全身。
无惧挑战,这是职业赋予我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经历的人才懂得挑战的含义。冷暖自知,这是职业给予我的馈赠,只有感受过的人,才能从中获取无惧的勇气。
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