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季节性流感传播模式如何被新冠“扰乱”,复旦公卫团队新研究登上《科学》杂志

图片

图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每年在全球周而复始流行的季节性流感,首次在大流行的背景下有了较为清晰的全球传播动因图谱。11月8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团队以《新冠肺炎疫情的干预措施重塑了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全球传播(COVID-19 pandemic interventions reshaped the global dispersal of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es)》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

拨云见日,揭秘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

新冠大流行期间,这种新型病毒无疑成为科学界凝视的焦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却敏锐地察觉到,新冠大流行给所有呼吸道传染病研究带来“机会”——尽管感染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不同,但新冠大流行期间所采取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其传播的阻断作用是共通的。“新冠大流行是否会影响季节性流感在全球传播和进化动态?可否重塑季节性流感全球传播和进化的格局?季节性流感何时恢复至大流行前的水平?”

新冠大流行期间施加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打破了季节性流感传播的“常态”,余宏杰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重建了新冠大流行前期、急性阶段、转变阶段和后期的全球季节性流感传播模式,揭示其从“扰乱”到“恢复”的全过程。

余宏杰团队整合全球流感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基因序列数据和人群航空流量数据,将全球分成了12个区域,重构四个时期的季节性流感传播模式,并估计了传播的相关参数和潜在驱动因素。研究团队发现,季节性流感的活动水平和区域间航空流量均经历了“下降后恢复”的过程,区域间航空流量是四个时期全球季节性流感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大流行期间南亚和西亚分别是维持A型流感和B/Victoria循环的关键区域;大流行后期(2023年5月-2024年3月),全球季节性流感传播的模式和强度已基本恢复至大流行前水平。

“通过研究,我们更深刻感受到季节性流感病毒或许会受到一些因素‘扰动’,但终究会‘恢复’,因此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对常见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而且对全球所有国家来说,没有哪里能够独善其身。”余宏杰因此强调,加强全球呼吸道病原体的病毒学和基因监测、数据共享的合作研究至关重要,才能及时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和监测方向,更好地作出应对。

图片

图说:余宏杰教授团队

厚积薄发,交叉团队引领创新研究

该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既识别全球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和传播关键区域,又聚焦例如H3N2流感病毒在特定地区的进化和循环特征,探究谱系“消失”的潜在原因等,对未来大流行的综合应对提供了实证依据,将加深大流行情境下对季节性呼吸道病原体传播和进化的理解。

多年来余宏杰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重要突破,开展了基于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数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此次研究也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硕果之一。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打造一支“干湿结合”的新发传染病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是余宏杰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谈何容易?“我花了7年时间才算实现。”余宏杰解释,团队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首要挑战,两者都需要长时间、高水平的科研投入。尤其是破解人体免疫“密码”,需要的大规模人群队列和体外免疫诊断平台,而且即便借助现有优越的平台设备资源,“解码”所需的原创性理论突破、诊断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及质量控制都存在瓶颈。余宏杰团队承受了长达8年“高投入、零产出”的长期压力,最终完成了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平台和体外免疫诊断平台的搭建。8年后,“肠道病毒EV-A71/CVA16母传和自然感染诱导抗体动态变化”“麻疹母传和疫苗诱导免疫应答机制”“A(H1N1)pdm09流感病毒毒株间的交叉免疫力”等创新理论突破的高质量科研成果陆续发表。

图片

随着复旦大学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与相关交叉学科一体化建设,在公共卫生学院和上海市新成立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科研机构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余宏杰经过多年沉淀汇聚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接连培养出复合型创新人才。

此次论文的独立第一作者陈志元就是团队培养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2020年,陈志元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保研至余宏杰团队,开始接受系统、完整的多学科交叉科研训练。2022年,在余宏杰的鼓励和指导下,他转博并突破团队原有方向,从零开始,学习、研究病毒基因组的系统动力学,开展新再发传染病的时空溯源和时空传播动态研究。截至目前,他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累计在《科学》《自然遗传学》《柳叶刀-微生物》《柳叶刀-全球健康》等期刊上发表9篇高水平科研文章,今年还获首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博士生项目资助。

“现在,我有信心说,在相关领域,我们这支团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余宏杰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面向国家生命健康领域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深入研究重大新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和传播机理、个体及群体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保障个体和人群健康的原创性基础理论。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