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博物馆收费展,观众买账吗?文博热衍生预约难、体验差甚至文物安全风险诸多问题

文博爱好者许先生打开社交媒体上的推送“11月不可错过的展览”,发现不少收费展览是公立博物馆举办的。作为观众,他乐见其成,“适当收费挺好的”。就公立博物馆收费问题,本周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发起一则投票,投票的3799人中41%认为公立博物馆“应分级收费”,58%坚持“不应该”。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总数达6833家,接待观众12.9亿人次。“文博热”席卷下,部分热门场馆出现预约难、体验感不佳甚至威胁文物安全的情况。博物馆收费,能解决目前“文博热”衍生的问题吗?

图片

展览收费能调节客流?

11月的收费展览中,不少由公立博物馆举办,包括: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博东馆前天揭幕的“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展,国家博物馆“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等。

2008年出台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明确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文博场馆免费开放,自此公立文博场馆免费成为常态。2015年出台的《博物馆条例》也强调“国家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然而“免费”也让部分资深观众感到失落。在社交媒体上,一些观众怀念博物馆里还没有那么多人的时光。

收费能否调节客流?一些观众举出实证。许先生发现上海一些美术馆平时客流量不大,但免费日开馆前就会排起长队,“设立收费日或免费日,不同需求的观众各取所需”。

“现在很多‘特种兵’旅游攻略都会把免费的文博场馆列入其中。”曾从事旅游策划工作多年的雷鸣也认为,收费能让部分旨在打卡的游客转移目标。有观众建议,博物馆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再以纪念票根的方式反馈观众,由此筛选掉一批对博物馆没有真正兴趣的人。

“公立博物馆资源配置能力强,收费展览往往品质很高。”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即便这些展览收费,也无法降低观众的热情。“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收费展,但自开幕以来几乎天天预约全满。“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展同样观众云集。

收费展公益展并驾齐驱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对公立博物馆收费提出质疑。“一方面法律法规强调了免费开放的义务,另一方面公立博物馆有财政投入,为何要收费?”

“想要办一场有品质的展览成本很高。”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调节客流,适当收费更有利于文博场馆可持续发展。《博物馆条例》规定,国家也“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在上海,《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提供服务,除按规定应当免费的情形外,综合考虑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定位、运营收支情况、项目收费合理性、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可以适当收取费用,以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去年上博举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52件作品光保险估值就超60亿元。上博自筹资金举办这场展览,以售票方式填补成本,成为2008年以来首个收费特展。展览创下42万人次的参观纪录,也探索了公立博物馆收费特展与公益展出并驾齐驱的道路。免费开放、部分特展收费如今已成为不少公立博物馆的实践。

把门槛设给不文明现象

曾担任过博物馆志愿者的陆女士曾在不止一家博物馆看到,有孩子在展台前询问各种问题,旁边的成年观众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社交媒体上有人指责这些亲子观众,“进博物馆一点功课都不做吗”。“谁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参观博物馆就是学习方式之一。”陆女士并不喜欢这样的“博物馆鄙视链”,“公立博物馆免费,是为了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让那些原本不懂的人对历史文化萌生兴趣,这是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意义”。

有观众建议,与其恢复收费,不如建立博物馆黑名单制度,限制那些多次在博物馆中有不文明行为的观众,“门槛应该设给不文明的人,而不是囊中羞涩的人”。还有观众建议,博物馆可以设置一个“如何正确参观博物馆”的陈列,让新手观众更了解博物馆。

文/简工博

供图/视觉中国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