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以妙语真言替代“黑话”烂梗

中小学生不分场合的玩“梗”行为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要求规范校园用字,确保课堂板书、教学课件、指示牌、标语、宣传栏、电子屏幕等用字规范,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此前,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在纸媒和电影、电视盛行的时候,一篇好文章或者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的经典段落、有趣台词,会风靡一时;今天是移动互联和网络直播占据主流,网络语言自然要大规模地进入日常生活,替代常规或者经典表达,所谓网络“黑话”只是众多网络语言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有一些看上去似乎带有贬义或者不健康色彩的表达,实际上在说话者那里只是一种时尚感和清晰度的标识,有时候更像是全新的区别圈层的社交语言,并不带有明显褒贬。

公允地说,孩子们使用的所谓网络黑话,其实都有自己的使用环境、生成原理和合理成分。“栓Q”是“谢谢”英语发音的谐趣版,新意表达会使得日常对话不那么呆板重复,听话者更舒服;“芭比Q”是“烧烤”英语发音的谐趣版,把失望的情绪做了一种很大气的自我化解;“一给我哩giaogiao”作为网络主播口头禅,前身或者更新版是“skr”或“swag”,简单中有饱满的情绪;“city不city啊”“city啊”出自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博主,是比较明显的赞美;“尊嘟假嘟”是模仿小猫小狗说“真的假的”,很是可爱。“厚礼蟹”,则把一句司空见惯的“脏话”用更中性的汉语词组表达出来,无形中消解了过多的负面情绪,但同时发出了心中不快或大感不妙的感慨,也无伤大雅。“泰裤辣”则完全是自我打气和赞美他人的时尚语言,谐音梗的运用并非一无是处……

这样看起来,似乎这些网络黑话也没那么可怕,不管是在校园生活中用,或者在作文里写出来,也无非是社会生活领域中词汇丰富性的一种折射而已,这也正好说明这部分孩子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家长并没有有意遮蔽掉移动互联和网络直播的现实生态,故意打造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成长空间。实际上,从语言学和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少年时期词汇使用的多姿多彩,有利于其思维开放度和心态健康度的培育,对于成人之后的事业发展和创新有为也颇有助益。也不全都是坏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儿童口头语。不管是“因为所以,科学道理,不说可以”“今日有酒今日醉,管它明日喝凉水”,还是今天四处滥用的“有被感动到”“鸡皮疙瘩”“哎呦不错哦”之类,或者是今天绝大多数每天都在说,但似乎并没有什么特色和美感的美得很、好着呢、吃饱了等“家常话”,以及今天一定程度上流行的网络语言,都在表明生活本身和语言形态的互相影响和相互成就。但是,正如有老师所讲的,“大风可以吹起一只气球,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如果一天到晚、一年四季反复使用网络黑话,写作文只会使用有限的那么几个汉字和英语词汇,语言干瘪、思维僵化、表达套路,那就有问题了。

作为充满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新时代好少年,需要通过教材语言、教师言传、课外阅读和家长示范,打通课堂内外、校内校外,耳闻目睹的是锦绣文章、好词好句。不仅是用来应试的“书面语”,能够从书本上、课堂上、教化中走进日常生活中师生对话、同学游戏和亲子互动的具体情境,成年人或者语言能力更强势的人们应该带好头,既要率先学习,懂得网络语言的“子午卯酉”,不以洪水猛兽视之,因势利导,自然而然,更要躬身示范,讲规范话,用教材和作品中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和典雅优美的现代汉语言表达,借助戏曲曲艺和民间语言宝库,来形成清新健康、活力十足、气韵生动的说话和写作良好生态,日积月累、春风化雨,让更多孩子们因为切实感受到汉语之美、文化之韵、文明之美而抛弃黑话烂梗,学会好好说话、做出锦绣文章、走向美好人生。(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