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我们迎来了第25个中国记者节
25载春秋
在与时代同频的奔跑中
韶华未曾流逝
在与新闻相伴的光影中
激情仍在奔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每一个时代都不缺少瞭望者
每一段岁月都不缺少记录者
我们以笔为犁 在时光的阡陌中耕耘
我们以梦为帆 在信息的洪流中远航
汗珠因为折射太阳的光芒而璀璨
新闻因为定格群众的笑脸而滚烫
在每一次出发里 回望
梦想百转千回
在每一次拼搏中 叩问
信念百炼成钢
从寒风凛冽的戈壁到大雨滂沱的郊野
从机器轰鸣的厂房到热浪灼灼的工地
脚下的泥土有多厚
肩上的责任就有多重
取景框的风景有多美
心中的热爱就有多纯
行程轨迹的每一次标注
都是对忠诚记录者的定义
步行记录的每一次刷新
都充满见证时代精彩的豪情
从清晨到深夜
我们抹平了时间的褶皱
我们紧握的不止摄像机
还有那赤忱的初心
我们敲击的不止键盘
还有那直抵灵魂深处的答案
致敬 · 中国记者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见证过太多勇立潮头的英雄
定格过太多默默坚守的身影
我们把一份深情和敬畏融进
一帧帧画面 一段段文字
激励着自己 鼓舞着别人
描摹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谱系
记录历史
见证时代
记者,记着
我们是追光者
亦是秉烛人
坚守内心不灭的光亮
汇聚为照亮整个时代的
万丈光芒
中国记者节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
○
为新时代画像
■ 酒泉融媒记者 刘铁成
记者,在别人眼中,这一职业似乎很神秘,充满着风光与刺激,令人羡慕。而在家人眼中,爸的娃、娃的妈咋生活不规律,经常加班熬夜;在朋友眼中,这哥们时时刻刻都在忙,约饭都没有“档期”……
入行17载,披星戴月,迎风斗雨的一路走来,惟感欣慰的是:十七年来,坚守新闻一线,信念仍在,动力依然,向前的脚步没有停歇;十七年来,情怀满满、苦练内功、持续增强“四力”、努力讲好酒泉故事;十七年来,“封印”过往,敢于转型、丰满羽翼,做活新闻报道。其间,见证了电视设备的更新迭代,见证了新老记者的交替传承,见证了传统媒体的融合重构,正在见证融媒深度融合下的茁壮成长。
选择这个职业,要将辛酸藏于身后,无怨无悔。记者生涯需要我们牢记很多东西:记着初心、记着坚守、记着责任、记着担当;也要有很多坚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要始终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用镜头为新时代画像。只有在路上,心中才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有感动。酒泉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酒泉的变化,一直会被我们记录和讲述。
铭记受访者的笑
■ 酒泉融媒记者 谢沛宏
至今清晰记得这个画面,我的受访者拿着报纸,轻声细读着报道他的那篇新闻通讯,他嘴角上翘,露出微笑。
这个画面,也是我从业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新闻被人需要。也正是这个画面,一直鼓励着我,去发现更多人的故事,去努力干好新闻工作。
从广播到报纸,从报纸到电视,再从电视到今天的手机,飞速发展的科技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替,让百姓获取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广,获得的新闻内容也可高度自定义。有人不禁发出感慨:报纸没人再看,广播没人再听,电视不再打开……我也曾被这种论调有所动摇。然而,回首那个刻在脑中的画面,再看为新闻事业献身的先辈,原来变化的只是新闻的载体,没变的是百姓对贴近自己的新闻需要。
我开始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真实、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的需求始终如一。新闻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是人与人之间理解与连接的桥梁。
我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虽然碎片化、快餐式的资讯充斥着网络,但那些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新闻故事,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开始意识到,只有用不同的视角去讲述那些贴近百姓的故事,才能让在快速消费的信息洪流中,成为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
那位受访者微笑的画面,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永恒的动力源泉。如今即使新闻载体在变,但那份对真相的追求、对人性深度的挖掘,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始终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追求的核心价值。它提醒我,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用心倾听、用爱记录、用情拍摄,就能让新闻成为连接人心、照亮社会的光芒。
我们迎来又一个记者节。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铭记记者的职责与使命,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新闻事业的辉煌篇章,愿我们的脚下永远沾着泥土,愿我们的笔触永远充满力量,愿我们的镜头永远闪耀光芒。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 酒泉融媒记者 殷小乔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秋日的清晨,22岁的我怀揣着一份忐忑的心情,走进酒泉日报社应聘。时任总编询问我为何选择记者这一职业,以及我具备哪些特长。我回答说:“记者是一份充满正义感的职业,我很崇拜也很向往。”接着,我展示了自己的摄影和新闻作品。或许是因为我直白真诚的回答以及之前的新闻从业经历,我顺利地成为了报社的一员,从文字编辑的岗位起步,逐渐成长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
小时候,姥爷家有一台相机,我常常喜欢摆弄它,沉浸在光影世界那些奇妙的影像中。那时的我尚未意识到,自己将来会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二十年间,从最初的新闻图片拍摄到如今的视频创作,我借助相机的“视角”,捕捉并定格了无数个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尽管时代在变迁,但我对摄影的热爱依然如初。
曾有人问我:“干记者这行苦不苦?”我回答说:“苦,但更多的是甜,因为我从事了自己热爱的职业。”在从业的二十年间,我行走在酒泉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见证了人间的冷暖,记录了社会的变迁。从为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婧婧筹集爱心救助款,到帮助新兵战士周克露实现资助贫困女孩读书的愿望;从玉门油田生活基地的整体搬迁,到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从为过年回家的农民工讨回薪资,到协助寻找康西瓦烈士的亲人,再到新冠疫情期间构思、拍摄并制作抗击疫情的微纪录片……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成长与历练,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记者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那个曾经懵懂无知、青春年少的我,已进入不惑之年,容颜也不再年轻,但我依然对每一个未知满怀期待,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充满好奇。我将继续坚守初心与热情,前往更远的地方,探索更广的土地,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并讲述更多积极向上、温暖人心的故事。我坚信,只有不断努力,方能行稳致远。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 酒泉融媒记者 王磊
参加工作近10年,回首过往,总有一些画面在心头萦绕,激励我不断进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入职后的第一个春天,我跟随同事到酒泉最西边的阿克塞出差,汽车从东方欲晓一直走到落日晚霞,第一次见识到什么是19.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一路跋山涉水,跟随奔腾不息的哈尔腾河,采访到乐观开朗、服务牧民28年的草原医生祖力哈甫,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黄羊不上山,青羊不下山,就像他离不开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
无限风光在险峰,海拔4000多米的梦珂冰川,风光奇绝,是酒泉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被誉为甘肃最美冰川,2017年被封闭保护。2018年,我和同事深入盐池湾自然保护区,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酒泉实践。
有一年新春走基层,酒泉的寒风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认识。海拔4000多米的当金山垭口,是敦当高速必经之地。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这里依然有交警在坚守岗位,护航交通安全。在马鬃山和柳园两个高速大队,同样是面对穿着棉大衣都隔不断寒冷的冰天雪地,交警们开车巡线,为过往车辆提供帮助。在甘肃西端门户,武警瓜州中队不畏严寒酷暑,无惧风险挑战,执行防恐处突任务,他们是守在甘肃西大门防恐处突的利刃。
从业以来,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不甚枚举。他们有为西电东送绿能涌动追风逐日的新能源建设者;有板凳一坐十年冷,数十年如一日守护文明瑰宝的壁画医生;有发扬铁人精神,奋战乡村振兴一线的基层干部;有进军星辰大海,矢志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科技工作者。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用脚丈量,用笔纪录,讲好酒泉故事,我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向下扎根向上走
■ 酒泉融媒记者 张静
一个人出走,注定要奔赴一段路。
我们步履匆匆,穿梭在每一个新闻现场,举起摄像机,捕捉下每一个精彩瞬间;我们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电脑,把一些零散的、细碎的文字、画面串联成一段段鲜活的新闻故事;我们为每一次表达字斟句酌,为一张图片精雕细琢,也为每个画面雀跃、懊悔,甚至争执;我们熬过最深的夜,也迎接过清晨的第一缕光……这是我,和我众多伙伴们的工作日常。
几年时间,微信新增800多个好友,从禾苗青青的田野到机器轰鸣的厂房,登上冰川,越过戈壁,走过村头弯曲的小径,不自量力地立下了想要走遍酒泉19.2万平方公里的flag。每一次采访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未知的探索,我珍惜遇见的每一个人,他们鲜活的过往和经历,还有和我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故事。
也许未来还会有千般变化,这是在路上才会感知的“在路上”。生活磨掉了我们一部分勇气,但因为我们的执着与好奇,失去的东西还会再生长出来,新的部分闪闪发光。
“记者职业的荣光,来自于田间地头粘在脚下的泥土;平凡生活中记录的细微而温暖的声音。”这是我心中记者的样子,万水千山、风霜雨雪、无人之地,用脚丈量、用手触碰、用心感受、用笔记录。
如今,一桩桩新闻事件已成为了我的人生刻度,是我与世界之间的标尺,是我与时代一同成长进步的记录。
而我,这个行业新人,像前辈们一样,在采访中被感动、被激励、被启迪。既然选择了理想,便只顾风雨兼程。
撞一次南墙又何妨
■ 酒泉融媒记者 白雪
“年轻人无论将来干什么工作,最好先当四年记者,这是另一种大学。”成为记者后,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实在有理。
一年时间里,党河源头的厚泥巴踩了,魏晋壁画墓拍了,在上千摄氏度的工业熔炉旁出镜了,不同肤色和口音的人采访了,大庄子镇的蜜瓜和夹边沟林场的沙枣尝了,苜蓿和野草也渐渐能分清了……
而记者职业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外拓阅历,更在于内塑人格。
显化在我身上就是,社恐不复存在了,拖延症不治而愈了,一天能交两篇稿和三条短视频了,十几斤的设备也能一口气扛着爬五楼了……
就在我自认已经识得这份职业的全部面貌时,新一轮媒体变革浪潮涌起。这一课的主题是:记者这一行,没有舒适区。我又如同动物世界中被推下悬崖的雏鹰,感到惶恐,却又满怀期待。
万物速朽,唯有变化永恒。我要做的,是“应变”,去成为一个不被定义的六边形战士,履行记者在任何背景下,应该履行的职责。所以,在文字和镜头之外,学视频剪辑、学后期包装、学AI生成、学MG动画……我读上了一所永远不会毕业的大学。
在无止境的流量竞逐中,我能走多远呢……迁思回虑,只一个念头——撞一次南墙又何妨!
毕竟,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来源:酒泉市融媒体中心
策划:文多华
文字:陈 燕
编辑:郭 菲
审核:蒋 莉
终审:文多华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