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形成覆盖广泛、联系紧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网络体系

  中新网贵州荔波11月7日电 (刘美伶)“截至目前,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已达200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已达34家,形成了覆盖广泛、联系紧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网络体系。”

  7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如是说。

  第二十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6日至9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举行。本届大会以“践行人与生物圈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交流生物圈保护新经验,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举措,共谋绿色发展新路径,携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开创性地建立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加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兼驻东亚五国代表夏泽翰致辞时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旨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向世界传达的关键理念。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从最初的45家成员单位增加到目前的200家,反映了该平台在中国自然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不断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持续发挥保护、发展和支撑三大功能。”张亚平说,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覆盖下,从高山到大海,从北国到南疆,一大批森林、湿地、草原、海洋等关键生态系统得到科学的保护,当地社区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和可持续生计得到有效传承,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和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图片
图为11月7日,第二十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开幕现场。中新网记者刘美伶 摄

  本届大会举办地荔波县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5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6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贵州省第二个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保存着地球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相对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生态系统最为完好且绝无仅有的喀斯特森林。

  中共黔南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谢春华介绍,通过近30年的持续努力,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查明有高等植物3367种、脊椎动物588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第2个10年评估中得到高度评价,认为“茂兰保护区在保护、支撑和发展三大领域均取得显著成绩”。

  张亚平认为,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做了很好的探索,今后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建设和发展。

  大会期间,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代表、中国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代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代表围绕大会主题作专题报告及保护区案例分享。与会代表将考察茂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石上森林生态保护成效区、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小七孔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瑶山古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展示区。

  本届大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中共荔波县委、荔波县人民政府、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