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网的“老公”可能都收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盒瑞士卷八个,我你孩子三个人,要怎么分?
一道封闭式的“数学题”变为了开放式的两性话题,火爆全网。
网速快的人,即便知晓事件起源,却猜不透为什么大家都要分“瑞士卷”;网速慢的人还在查,瑞士卷怎么了?
01
新版“送命题”出炉
是的,你没听错,最近在“风口浪尖”上被热议的就是一种二三十块钱能买一大盒的常见甜品——瑞士卷。
引发全网热议的导火索是一段“一位宝妈因想拿丈夫及两个孩子剩下的瑞士卷当宵夜,被丈夫教育”的视频。
视频的大意是,女子家里有一盒瑞士卷,总共八个,女儿吃了两个,儿子吃了两个,老公吃了两个。夜深后,她刚准备吃剩下的两个瑞士卷,却遭到老公一顿批评。理由是家长应以身作则多吃正餐少吃零食,而且如果妈妈吃了,孩子就没的吃了。
此视频发布后迅速引起网友们的议论。
有网友认为,丈夫若真要以身作则,就不该吃掉两个瑞士卷,太“双标”;有网友认为,这是对妻子的不公平,丈夫可以吃两个,而妻子一口都没吃上还要遭批评;也有网友认为,在物质并未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视频中的母亲要将食物让给孩子,是对母职的PUA……
不过,也有网友怀疑“瑞士卷”的起源视频是按剧本摆拍。而据极目新闻最新报道,当地网信办将对此进行核实调查。
众多讨论之下,一个有关“八个瑞士卷在家庭中如何分配”的问题席卷了互联网。
有趣的是,很快问题从一开始的“你、我,两个孩子,八个瑞士卷”的固定提问,转移到了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身上,甚至连猫猫狗狗也进入了分配圈。
不但分配对象多样,瑞士卷的数量也不断变化,题目出现N多组合形式,提问的方式也衍生出多个变种,题目设置的针对性越来越强。
网友戏称“中国被提问瑞士卷问题的男士已超瑞士人口数量”。
不仅仅是中国的男性伴侣,外国老公也难逃“瑞士卷”分配问题。
还有网友将提问的“男性对象”范围扩展至儿子和人工智能。
网友总结称,这是继“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会先救谁?”的经典“送命题”后,网络诞生的又一新版两性关系“送命题”。
02
回答五花八门,
“老公”各显神通“保命”
瑞士卷的数量、可分配人数、是否结合实际……由于问题可拆解的角度多样,“老公”们的回答也五花八门。
有网友理工男思维上线,只当该问题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以为要计算剩余数量,老老实实地按数学题开始计算。
有网友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希望能通过运算实现公平分配。
也有网友聪明地结合伴侣双方的口味、生活习惯以及孩子的年龄认真分配起瑞士卷。
还有网友从健康角度出发,将糖尿病、卡路里当作决定分配比例的主要指标。
更有网友另辟蹊径,解构这道问题的设置语境。
网友们的回答越来越多,除了理性讨论,其中也不乏“搞笑一族”。
比如,伴侣的“我有一个问题”刚问出,就已经抢答“你吃八个”。
也有人“抽象”回答,巧妙地改变问答氛围,成功“保命”。
越来越多的网友意识到伴侣的问题源自网络事件,开始抄用网络上的热门回复。
不过,无论他们提供的答案是什么,“瑞士卷分配问题”的爆火并非毫无意义。
03
“瑞士卷”问题背后,
是人们对“自我需求”被尊重的渴望
“那我配吃下这两块小蛋糕吗?”回归网友对“瑞士卷事件”原视频的讨论,最核心的议题是“资源分配”以及这背后映射出的“女性主体性”。
本质上看,女孩们对自己的伴侣抛出“八个瑞士卷怎么分”的问题,就是想要了解“自己”在对方的心里究竟占据什么地位,自己在伴侣的心中有多重要,自己的需求能否被看到、被尊重。
有网友称,就连人工智能都知道,我要的并不是那几个瑞士卷,我要的是“吃或不吃、吃多吃少”由我做主,以及“我的喜好”对方是不是知道。
但也有网友认为,当我们将自己置身于测试的条件之中,就已经失去了自主权。
小编发现,一个小问题,呈现出诸多或喜或恼的思维碎片,折射出的不仅是“资源分配”“两性关系”“家庭议题”,还有对“自我”的体认。
(图源@卡肉的精分剧场)
针对“瑞士卷”事件,观澜心理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海冰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这一事件实则是安全感与被重视程度需求的投射。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希望得到伴侣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妻子想吃瑞士卷,却被丈夫指责这件事成为妻子检验丈夫是否重视自己的一个场景。瑞士卷虽小,但它成为检验亲密关系的一个试金石,这反映出了妻子内心对丈夫是否给予自己足够的安全感和重视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俩人可能已经积累了许多类似未被关注的小事,而这次事件就像导火索一样,将这些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
“瑞士卷事件”之所以能在网络上掀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热潮,在孙海冰看来,实际上体现了群体共鸣和自我反思。
孙海冰认为,众多网友,尤其是已婚女性,仿佛在这件事情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是因为许多人在自己的婚姻生活里,都曾经历类似的状况。大家开始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付出与收获是否对等,以及如何在家庭责任和个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这种群体共鸣和自我反思,反映出人们对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的高度关注以及对自身幸福的追求。
而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杨澜读书品牌主理人孔钰钦也指出,精神上的剥削在“瑞士卷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女性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让渡了自己的主体性。
但从传播的角度看,一个家庭样本中的一件日常,能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这本身是有进步意味的。但也要警惕,很多女孩以为用瑞士卷测试一下自己的伴侣,伴侣表示“都给你吃”,似乎就完成了女性主体性的建构,陷入幸福的狂欢,这也是片面的,毫无意义的。
(图源:@师傅不小心闯进了互联网)
而小编希望,人人都可重视“自己”的需求,热切地爱着“自己”,也愿家庭之中“爱”的给予与获得无需不必要的牺牲,无需额外的条件。
今日立冬,2024年的冬季已经到来,
快去给自己煮壶热腾腾的茶,配个瑞士卷,
给辛苦的一天来个暖暖的收尾吧。
撰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实习生 侯慧静
统筹 | 林艳 张彬
图片 | 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