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贤孝——忠孝节义
兰州市第十中学 初一1班 何承峻
指导老师:史海宁 马薇
“那一日儿在地耕田,见一群乌鸦落沙滩。老乌鸦它把小乌鸦看,小乌鸦围在它娘面前。乌鸦都有反哺恩,我丁郎待娘似禽兽。丁郎低头自参想,孝敬双亲理当然。猛然睁睛奉目望,见娘送膳到田间。急忙上前接娘的膳,忘了手中一根鞭。吓的我娘啪啦啦颤,一头碰死在枯树前。丁郎抱娘连声唤,哭天喊地不应言。顿时将儿心悔烂,哭断肝肠是枉然。买来棺木将娘葬,哭哭啼啼送坟园。七七斋斋烧纸张,衷衷痛痛祭三年。请来能工巧匠汉,刻个木人像娘样。每日供娘三餐膳,如同咱娘在世间。世上的孝子千千万,听我与你表一番……”每当«丁郎刻母»的弦音震撼的弹起时,由不得让我眼眶湿润,从弦音中听出黄土地娘的伟大,这种情绪常使我诚惶诚恐!
我的家乡凉州,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一种独居特色的艺术形式——凉州贤孝。凉州贤孝,作为一种说唱艺术,穿越千年,至今亦然在凉州大地上悠悠回响。凉州贤孝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有别于其它地方说唱艺术。在家乡俗称“瞎仙”。传统的贤孝表演,通常由一位说唱盲艺人手持三弦或二胡自弹自唱,偶尔也会有简单的铃铛伴奏。艺人们以方言俚语讲述故事,旋律简洁明快,唱词质朴直白,却又能深刻反映人情世故、道德伦理,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凉州贤孝的题材极为丰富,既有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弘扬忠孝节义;也有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传递慈悲为怀、孝亲敬长的美德。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起到了教化民风的作用。凉州贤孝语言幽默风趣,贴近生活,使得听众易于接受并产生共鸣。许多脍炙人口的唱段,如“孝子贤孙人人夸,不孝之子狗都嫌”,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孝道的重视和对不孝行为的谴责。
贤孝艺术的核心在于“情”,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个人情感,都通过艺人的演绎得淋漓尽致。艺人们在说唱时,往往能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凉州贤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古代,由于教育普及程度有限,贤孝成为了民间传播知识、教化民众的重要途径。它通过讲述历史故事、道德典范,寓教于乐,引导人们向善向美,促进了社会和谐。贤孝中蕴含的大量忠孝节义故事,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听贤孝的过程中,人们无形中受到了传统美德的熏陶,形成了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是凉州乃至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仅记录了当地的历史变迁、风俗习惯,还保留了大量的民间智慧和文化基因,对于研究地方历史、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凉州贤孝作为凉州乃至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让我的家乡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让凉州贤孝的歌声永远回荡在凉州这片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