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中圆形设计,为什么手机厂商都爱用?

全文2130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近年来,手机厂商纷纷采用居中圆形设计,以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节省内部空间。

02从单摄到双摄,再到多摄,手机摄像头数量的增加满足了用户对更多场景和功能的需求。

03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摄像头,手机厂商需要在设计上下功夫,居中圆形设计有助于减少视差,确保多摄之间的一致性。

04此外,居中圆形设计还模拟了专业相机的原型镜头造型,为消费者带来极强的心理暗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现如今,机圈刮起了一阵怪风,貌似手机厂商们受到了医美影响,也可能是它们私底下达成了共识,决定将自家旗舰按照固定模版,进行一次「整容」手术。

在众多旗舰机型中,它们的后置镜头模组基本上都采用了相同的居中圆形设计,只要戴上手机壳,从远处看,很难认出这是哪家品牌的手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开始广泛采用居中圆形摄像头模组了?是手机厂商不愿意在设计上投入太多?还是居中圆形是外观设计的最优解?

图片

单数到双数,手机摄像头的「组合拳」

想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从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数量开始讲起。早期的手机主要以单摄为主,像素普遍偏低,成像效果可以说非常一般。

众所周知,苹果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大门,初代iPhone是世界上首款智能手机,但它的摄像头非常简陋,只有200万像素,而且还不支持自动对焦和视频录制,甚至没有闪光灯。

图片

随着移动图像传感器的进步,智能手机开始配备更高像素的摄像头,照片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iPhone 4作为一款划时代的产品,摄像头升级为500万像素,支持自动对焦和5倍数码变焦。

然而,随着用户对多场景、多功能的需求增加,手机单摄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从2016年开始,双摄手机逐渐成为主流。

从单摄到双摄,苹果花了8年,iPhone 7 Plus是苹果首款搭载后置双摄模组的智能手机,配备了一颗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光圈为f/1.8,以及一颗1200万长焦镜头,f/2.8的光圈。iPhone 7 Plus的相机拥有更好的景深控制和光学变焦效果,对比搭载单颗摄像头的手机,实现了更多相机功能。

简单点来讲,就是双摄组合的出现刚好解决了单摄手机镜头应用场景单一的问题。

图片

毫无疑问,iPhone 7 Plus推动了双摄的普及,在那之后,多摄组合便迅速普及,安卓厂商开始推出三摄方案的智能手机,以提供长焦、微距、超广角等功能,进而拔高手机影像的上限。

华为P20 Pro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这台手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三摄像头的组合玩法。4000万像素主摄+2000万像素黑白摄像头+800万像素长焦镜头的三摄组合,实现了相位对焦、全景拍摄、连拍、HDR、超级慢动作、超级夜景、人像模式等功能,从而丰富了手机拍照体验。

图片

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机的拍照效果,手机厂商们开始陆续推出搭载4颗摄像头的手机。2018年,三星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搭载四颗摄像头的手机——三星Galaxy A9。其采用后置四摄方案:2400万像素主摄+1000万像素长焦+800万像素超广角+500万像素景深镜头,基本上可以满足用户所有的日常拍摄需求。

图片

我们都知道,影像模组是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手机辨识度的标识。也就是说,影像模组不仅决定了手机的成像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的外观设计。

事实上,智能手机从单摄变多摄这一过程中,各家手机厂商后置镜头模组还是挺多样化的,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设计。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影像能力不断提升,单一摄像头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市场需求,而是需要多颗摄像头相互配合,以此实现更多拍摄视角。

图片

手机内部「寸土寸金」,不能浪费

除了手机摄像头数量增加外,厂商们开始在手机有限的空间里塞入更大尺寸的图像传感器,不管厂商如何排列,都需要占据手机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空间。

根据微积分WekiHome的拆解,我们可以看到,小米 14 Ultra的四颗摄像头几乎占满了手机顶部三分之一的空间。

想要在手机「寸土寸金」的空间里,塞入尽可能多的摄像头,还不能浪费,同时不影响手机的外观和握持手感,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工业设计问题。

图片

当你回头再看小米 14 Ultra后置居中圆形设计模组时,圆形本身的对称性和紧凑性,刚好可以将这颗摄像头均匀分配在圆形区域内,视觉观感上看起来也不会觉得违和,而且也没有造成机身内部空间的浪费。

这样一想,手机厂商们为Ultra或Pro机型使用居中圆形设计,自然也就合情合理了。

图片

多摄一致,方便计算

与专业相机不同,手机相机在有限的体积下,无法塞入专业相机同样大小的图像传感器。按照光学定律,图像传感器的底越大,进光量也就越大,成像质量也就越高。为了弥补物理上的差距,智能手机开始引入计算摄影,特定场景下,手机相机拍不出来的东西,可以凭借算法算出来,比如拍月亮,专业相机需要搭配超长焦镜头、三脚架等设备,而现在的手机只需要按下快门,等待AI生成月亮照片即可。

图片

智能手机进入计算摄影时代后,不同摄像头之间的视差有利于多摄融合算法的计算,从而实现手机在多焦段、多角度、多场景下的一致性。视差越小,图像之间的错位也就越少,不同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画面也就更容易对齐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同样会造成融合图像的尺度、视角和位置的视差,这些需要通过尺度对齐和像素对齐来消除视差。不同摄像头的排布方式会影响不同的对齐方法和难度。

而圆形设计对融合算法大有益处,它不仅可以让各个摄像头的距离更近,还有助于减少视差,确保多摄之间的一致性。

图片

模拟相机,暗示极强

近些年来,手机厂商与传统相机厂商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手机影像的专业性,经典的徕卡可乐标,蔡司小蓝标,以及哈苏的H字母。这些传统相机厂商赋予了手机相机不同的色彩风格。

居中圆形的镜头模组设计,很好地模拟了专业相机的原型镜头造型,再加上各家传统相机厂商的logo,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强的心理暗示,这就是一台「专业相机」。

图片

关于这一点,小米是玩明白了。此前,小米魔改了12S Ultra的后置镜头,可以外接徕卡M镜头,以此作为宣传点,突出小米12S Ultra影像的强大。

图片

后续,小米还为14 Ultra推出了专业影像套装,包含手机保护壳、专业摄影手柄、67mm滤镜转接环、装饰环等。

图片

现在看来,手机厂商都爱用居中圆形设计,也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