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更添质感 烟台高新区基本服务民生领域全面优化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7日讯 11月6日,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组织媒体记者到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海兴路(农大西门)垃圾压缩站、博源名都小区、烟台高新区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现场了解烟台高新区基本服务民生领域取得的成果。

图片

打造科教基地 休闲生活更绿色更智能

音乐喷泉、智慧跑道、logo水幕......走进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处处彰显着“科技互动”,大面积的绿化景观、钢结构式科普馆和360度观景台等绿色建筑,海绵式排水系统,无一不体现着科教基地“科技智能”“绿色环保”“海绵城市”的主旋律。

图片

烟台高新区科技文化主题教育基地是高新区管委投资3.4亿元建设的大型公益性便民科普教育场所,占地面积约16.7万平米,是市民科普教育、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优良场所。科教基地地上建立东、南、西、北四个广场,广场周边设立logo水幕、喷泉、水井、健身器材、报警柱等娱乐和安全设施,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运动场地。

基地地下分别设立东、西地下车库,规划机动车停车位约557个。基地中心2楼设有1处讲解塔,在塔上可以观赏到整个基地的全貌,北侧有人工修建的中心湖,湖的两侧种满荷花,湖中心设立五彩音乐喷泉系统。在基地中心位置建有一处外形比较“奇特”的建筑为科普馆,目前科普馆正处于内部施工阶段,建成后将成为科教基地宣扬科技文化的主阵地。

在基地东区草坪空地处,大型无动力“朵巴乐园”项目的“多巴胺”粉色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朵巴乐园”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改变了在此之前高新区没有大型的游乐设施和场所的情况。目前,该项目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3—14年龄段亲子游乐中心,成为高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生活垃圾压缩站全覆盖 居民环境更整洁更舒心

“为确保压缩站的正常运行和周边环境的整洁,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压缩站开放期间配备一名管理人员,设备由专人操作,严禁他人擅自使用。”烟台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第一大队大队长余保良告诉记者。

图片

烟台高新区生活垃圾压缩站是高新区生活垃圾清运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2年起,全区共建设了31座生活垃圾压缩站,实现了全区生活小区、园区、企事业单位2公里内垃圾压缩站全覆盖。

垃圾压缩站采用先进的水平直压式工艺,具备压缩比高、装载量大、噪音低、密封性强等优势。设备外侧配套有景观式垃圾房,不仅实现了密闭、除臭、压缩、临时储存一体化功能,还极大地提升了周边环境的整洁度和美观度。垃圾压缩站设计压缩量为10—15吨,但综合考虑附近居民、商圈及学校等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波动情况,平均日压缩量约为3—5吨。压缩后的垃圾由勾臂车密闭集中运输至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确保了垃圾转运的高效性和环保性。

提升生活用水水质 居民用水更安心更放心  

来到烟台高新区博源名都小区,烟台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公用事业管理科科室负责人杜津宇向记者介绍,博源名都为供水末端小区,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博源名都小区水质作为市政管网水质重点参考指标进行检测。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抓好制度建设、做好日常工作、做好二次供水水质提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生活用水水质提升。截至目前,烟台高新区现有市政供水管网约300千米、供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区用水户3万余户,日均用水量近4万方。

兜牢民生底线 帮扶更温情更高效

民政作为政府兜底保障部门,在保基本民生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烟台高新区共有低保10人,特困5人,其中分散供养特困3人。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高水平夯实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构建组织机构。成立区级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在街道设置“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窗口,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履行政策制度。严格履行《烟台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烟台市特困人员认定细则》等规章制度,确保救助工作有章可循。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按时足额发放救助金。建立“救急难”工作机制,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方式。

闪电新闻记者 柳陌瑾 董洛颖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