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工作》丨传承发展 守正创新 让法治文化接地气润人心

传承发展 守正创新 让法治文化接地气润人心

蒲红强(中共苍溪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深挖红军渡等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传承“唤马剪纸”“苍溪灯戏”等非遗文化,解锁法治文化密码,推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融合发展。



探寻红色文化根源,激活红色法治文化基因


一是形成法治文化集群。依托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遗址、川陕省苍溪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黄猫垭战斗遗址、红军石刻标语碑廊等典型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集群。打造将帅台、红军一条街、文昌宫等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展陈革命先辈追求法治、探索法治、厉行法治的风雨历程,每年前往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接受教育人次达80余万。二是讲好红色法治故事。由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解说员担任普法工作队队长,针对学生、党员干部、企业职工、“银发族”等不同群体,分类施教讲述法治故事。采用视频影像、VR模拟实地等方式,以更有时代感的打开方式宣传法治故事,让红色法治故事更接地气。苍溪红军渡·西武当山景区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川省廉政教育基地。三是赓续红色法治血脉。传承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的红军精神,使之转化为良法善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探索“一核四治”、积分制管理等模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建设物丰美、居秀美、家和美、村安美、人乐美的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8个。创新“围炉夜话”群众工作法,动员引导党员干部1800余名,面对面解决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急难愁盼问题1.1万个,化解群众矛盾1000余件。



传承非遗剪纸艺术,体验指尖上的法治文化魅力


一是“以纸为媒”,厚植学法根基。丰富“法律进校园”形式,把“唤马剪纸”与法治有机融合,用剪纸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传承人教、学生动手学的方式体验非遗剪纸艺术,让抽象的法在学生手中看得见、摸得着,既讲好了“唤马剪纸”的故事,也培养了学法兴趣。二是“以纸传情”,提升守法意识。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把“唤马剪纸”浓郁的乡风民俗气息与法治融合,在台历、编织袋、雨伞等物件中融入剪纸和法治元素,将法治文化变为群众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追求。举办剪纸专题培训班,把群众关心的法律援助、公证办理、人民调解、防范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用剪纸形式表现出来。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守法意识,争做热心服务的“法律明白人”。三是“以纸为矩”,树牢尊法理念。延伸“法律进机关”触角,把“唤马剪纸”、党建文化和廉洁文化相结合,在全县31个乡镇、27个部门推广运用依法行政“账图模式”,用剪纸形式表现“法治台账”和“法治导图”,将行权履职过程与实施法律过程融为一体,促进法、岗、人、事、责紧密融合,切实增强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改革、谋发展、促稳定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唤马剪纸”法治文化作品)



传唱特色民间小戏,感知川北方言中的法治文化内涵


一是山歌俚曲里听法治。挖掘苍溪民歌、苍溪山歌和苍溪小调等民间曲艺文化,把法治故事、法治案例、法律法规以优美动听、有理有道的说唱呈现,利用“法宣早8点”“云视听”“云喇叭”等模式,把法治声音传唱至大街小巷,传唱至田间地头。《三张借条》《包公照镜子》等法治戏曲在当地广泛传唱,全县年均播放法治广播5000余场次,覆盖群众50余万人。二是民间灯舞里看法治。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法治文艺汇演、法治文艺演出进基层暨“五星法律服务工作者”颁奖典礼、法治文艺演出进乡村暨“星级文明户”颁奖等活动,把“苍溪灯戏”搬上法治文艺汇演舞台,在“唱灯”中听川北方言化的唱词诠释“法言法语”,在“跳灯”中演民间美丑善恶寓法治之意,《三个媳妇》《撞亲》等灯戏作品通俗易懂、诙谐风趣,用表演的“小切口”诠释了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的“大道理”。三是“知客”说事里读法治(“知客”是指苍溪县乡村中帮助组织红白事务的村民,他们多由当地有一定名望,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之人担任)。广泛征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知客“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和乡土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编写《知客说法作品汇编》《民法典知客宣讲资料》等一批通俗易懂的“土教材”。在“法律七进”中充分发挥知客宣讲队作用,以顺口溜、三句半等形式,年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000余场次。知客说法已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法治宣传的金话筒,基层依法治理的轻骑兵。

图片

(苍溪灯戏《撞亲》演绎法治故事)



示范创建“法治小区”,乐享家门口的法治文化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共建机制,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统筹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定期组织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围绕小区治理难点堵点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共商机制,引导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商、调解、管理、监督小区事项。建立监督机制,厘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和业主委员会权责事项,推动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依法依规履职、主动接受监督。二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长廊、广场、宣传栏等法治文化阵地,设立小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充分发挥业主中“法律明白人”作用,统筹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治专门人才常态化开展“援法议事”等活动,解答群众法治问题和法律咨询,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深化小区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动员知法守法、明理尚德的小区居民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及时化解小区违章停车、毁绿种植、电梯改造、高空抛物等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不出小区”。健全小区“居民公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家风家训活动,评选好邻居等道德模范,倡导公序良俗,促进法治、德治、自治相融相促。示范创建广明如意城、汉水秀城等8个“法治小区”,探索“四三”治理模式(“四”即“四方联动”: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由物业、业委会、商圈党支部形成“四方联动”,汇聚成为小区日常工作监管、治理和生活服务管理中的中坚力量。“三”即“三共”:组织共建、活动共办、区域共治。),小区依法治理效果显著。



文章来源《司法所工作》杂志

责任编辑丨胥纳

编辑丨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