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边的都市风景被认为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名片,这30年间,从图片看黄浦江边9处地标的变迁。
1990年,上海开始开发开放浦东地区。2002年,上海宣布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启了黄浦江岸线功能转型的序幕。2017年12月底,黄浦江两岸实现了45公里岸线贯通。浦江两岸的工业遗存释放了大量空间,随着滨水岸线的贯通,民众得以亲近水域。三十多年来,黄浦江沿岸的风景不断改变着,许多摄影师也用镜头记录下了沿黄浦江地区的变化。
1994年,上海,东方明珠。陆杰 图
2022年,上海,东方明珠。陆杰 图
东方明珠
1994年10月1日,东方明珠在陆家嘴拔地而起,上世纪90年代初,“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是上海大街小巷里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三千多个日夜里,它和它周围的这片土地早已历经了数不清的大变样,和身边的都市摩天楼群一道,成为上海城市名片,迎接八方来客。在游客凝视它的同时,它也静静注视着黄浦江和对岸的苏州河,默默聆听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2006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4年,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外滩万国建筑群
外滩边的每个楼宇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原汇丰银行大楼、华尔道夫酒店……新古典主义、哥特式尖顶、巴洛克式廊柱、西班牙式阳台、古希腊式穹隆。52幢大厦被称为“万国建筑群”,见证着这里的百年沧桑。1843年,上海在这里开始与世界交融。整点的外滩边,《东方红》回荡在空中。钟声响起, 时代滚滚向前。
1995年,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码头。陆杰 图
2021年,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码头。陆杰 图
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是上海的水上门户,百年前,这里码头林立。1985年,名为“鉴真号”的邮轮在这里启航,第一次开启了上海至日本的国际客货班轮航线。渡轮以历经千辛万苦赴日传播佛教的唐代高僧鉴真的名字命名,寓意着邮轮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愿望。39年来,“鉴真号”成为了两国民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2024年,首次由中国造的第三代“鉴真号”轮在国际客运中心再次启航,标志着新一代绿色中日航线高端豪华客滚船正式投入使用。大型邮轮的成功交付和运营,代表中国造船业继实现建造液化天然气船、航空母舰之后,摘取了世界造船业三颗“皇冠明珠”中的最后一颗。
2020年,上海,还未建成的世界会客厅地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2022年,上海,世界会客厅。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世界会客厅
世界会客厅地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与外滩、陆家嘴遥相辉映,是具有会议、会见、宴请、展览和演出等功能的国际会议中心,建筑面积 9.9万平方米。它的原址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扬子江码头边的仓库建筑。走进世界会客厅内部,展厅、廊道随处可见各类艺术作品。作为近年来新打造的北外滩地标,2024年,世界会客厅已正式向公众开放。
1998年,上海,过去的虹口北外滩地区。徐志东 图
2024年,上海北外滩地区,如今这里已经有了浦西最高楼:320米的白玉兰广场。徐志东 图
北外滩
放眼整个北外滩,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今日已经和新时代融合在了一起。正在形成“一心两片”的格局,“一心”即中部核心商务区,为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地区;“两片”即西部虹口港活力片区和东部提篮桥片区,为低层高密度空间格局。在保护历史风貌、保留城市肌理基础上,形成17个街坊的低密度、高品质住宅,潮酷文化与顶级商业品牌正助力北外滩成为世界级商圈。白玉兰广场和星港国际中心,两大制高点渐渐形成了上海新的天际轮廓线。
2008年,上海,过去的徐汇滨江地区。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供图
2023年,上海,徐汇滨江。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供图
徐汇滨江
老上海南站的旧址位于今天的徐汇滨江地区。作为上海地区唯一拥有自备专用码头的综合性货运车站,这里地理位置十分有利,具有独特的运输优势,与相邻的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沪东造船厂等国营大型骨干企业有着长期、稳固的业务往来。如今,徐汇滨江和西岸是它的新名字。在众多美术馆、演艺中心的簇拥下,一片成熟的生活与文化片区已然形成。数百家高新人工智能企业汇集在此,正在形成未来的“产业新高地”。
2022年,上海,浦东滨江南延伸。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供图
2023年,上海,浦东滨江南延伸。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供图
世博文化公园
2023年7月,长约2公里的浦东滨江南延伸段正式向市民开放。历时两年,从设计、腾地、建设到开放,南延伸段在延续24公里的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贯通的同时,沿线保留了原有的2座塔吊和2座龙门架,呈现出浓郁的工业风。一同被保留下来的,还有原立丰船厂入口处的香樟林荫大道,和临江水厂的沿江绿化带,594棵大树静静延续着滨江厂区的特质,见证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93年,上海,杨树浦发电厂。陆杰 图
2023年,上海,杨树浦发电厂。陆杰 图
杨树浦发电厂
杨树浦发电厂是中国建造较早的大型火电厂,这座位于杨浦区的发电厂建于1913年,是当时远东的第一大电厂。厂里曾有一座高达105米的大烟囱,比国际饭店还高,就像屹立在黄浦江边的一座航标灯,远洋轮船进入吴淞口,船上的乘客一看见它便知抵达了上海。2003年,曾经是上海最高建筑物的老烟囱被拆除了,它的底座被收藏在上海历史博物馆。杨树浦发电厂也正在根据黄浦江沿江的整体规划,进行新的整体开发。
2003年,上海,民生码头附近的远东第一粮仓。陈海汶 图
2024年,上海,曾经民生码头附近的远东第一粮仓。宋鑫宝 图
民生码头
民生码头坐落于浦东新区黄浦江畔民生路,原为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始建于1908年,是当年亚洲大型码头之一。其中,四万吨筒仓和八万吨筒仓是港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曾是亚洲容量最大的粮仓。时至今日,民生码头的传统功能已退出历史舞台,通过整体改造,构筑开放空间,从粮仓转型为展场和艺术空间,完成了功能转换,成为浦东滨江文化艺术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