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区的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正式建成运行。这是农业农村部首批启动建设的9个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之一。作为畜牧业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收集保存了粤桂琼 50个畜禽品种的各类遗传物质10万余份,对于保护畜禽种质资源、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库在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费时五年建设而成。建设期间,基因库抢救性保护了粤东黑猪、中山麻鸭、大花白猪等濒危地方畜禽品种,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首例粤东黑猪克隆仔猪,构建了活体保种与遗传物质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打造了一支畜禽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培育了多个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畜禽新品种、新配套系。
依托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多个优势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构建广东省主要畜禽品种的DNA指纹特征库和公共检测平台,创制出小耳花猪、清远麻鸡、狮头鹅等多个品种鉴定芯片,研发出粤系种猪、黄羽肉鸡等育种芯片,为地方品种选优提纯、商业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基因库位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科技楼,总面积达3331平方米,分为资源展示区、样本处理区和样本库区,配备种质资源相关设备248台(套)和国内一流的智能化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实验室,建设了种质资源管理系统、物联网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存储运算中心,实现遗传物质样本的智能化管理,搭建了资源库与活体保种场、核心育种场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流平台。
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基因库负责人吴珍芳教授表示,基因库已经搭建了联通广东全省的畜禽遗传资源监测、预警、共享平台,形成了一系列保种育种关键技术和开放共享的网络服务体系。接下来,将开展样本采集、检测、保存、恢复和利用,构建起华南地区活体保种与遗传物质保存相结合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在国家畜禽种业振兴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启动仪式上,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签订了《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分库合作建设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家养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更新、鉴定、评价、共享和服务等工作,推进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助力国家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库安全、高效、绿色发展。
监制|肖振生
编辑|张莉莉 周羽
记者|陈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