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阳气敛藏,补肾强身正当时

今日立冬

11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1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四季的开始被称为“立”,立冬也往往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


立冬时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万物凋零、寒风凛冽的冬天;而南方的广东因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日间阳光和暖,气候干燥,但早晚寒凉,温差较大。


此时,天气之间阳气由收变敛,由降变藏。人感天地气机变化,机体阳气亦渐敛藏于肾水之中,正是补肾强身之时。


图片


立冬起居调养

传/统/二/十/四/节/气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意思是说: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


起居:早睡晚起


冬天日短夜长,立冬后,我们应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早睡以顺应天早黑阳气闭藏之早,晚起以应对天迟亮阳气升发之晚,每天至少保证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但由于工作的需要,现代人很难保持规律作息,但适当地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


饮食:多温少凉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宜适量多食海带、紫菜海蜇等食物。


此外,冬季还应酌情进补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常见的温热性食物有牛肉、羊肉、鹿肉、刀豆、芥菜、香菜、南瓜、桂圆肉、栗子、大枣、核桃肉、鸡肉、海参、鳝鱼等。


小贴士: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进补方式也应有所区分:


✦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肉等温补之品;

✦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鱼类;

✦高原地带——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饮食应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如果蔬、冰糖。


总体上看,立冬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才能补养脏腑功能。


图片


运动:动作轻缓


立冬后,运动应在早晨阳光出现以后及夜晚到来之前,时间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为宜。


运动类别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防止汗多泄气、耗损心阳。


有些老人有冬泳健身的习惯,这种运动暴露皮肤过多,易使阳气散发,而且冬泳运动剧烈,氧气消耗大,对心肺功能要求高,稍有不慎可能出现意外,所以不鼓励普通人尝试。


情志:平和畅达


冬“藏”即神藏于内,力求精神安宁,含而不露,少私寡欲,避免烦扰妄动,使阳气得以潜藏。


遇事节怒,宠辱不惊。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修身养性的活动,如听音乐、养花、郊游等愉悦身心。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也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


小贴士:冬季万物凋零,且光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建议大家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出门晒晒太阳。


立冬进补有讲究

传/统/二/十/四/节/气


在南方,立冬节气前后广东大部分地区仍以秋高气爽的气候多见,但弱冷空气时有来袭,并常伴骤然降温,早晚寒意习习,气候正缓慢向冬季的严寒过渡,此时也是人体补虚强身的重要时候。


立冬食养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以温和平补为宜,过于辛辣燥热的食品容易伤阴劫液,过于油腻或重口味的菜式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均不宜多食。


时下广东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等阴伤症状,因此食补养身还需注意养阴润燥,宜多吃大白菜、菠菜、白萝卜、鲜枣、石榴、苹果、柑橘、柿子等应季果蔬,既可补充机体水分,又能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


需要提醒的是,立冬进补也要注意吃动平衡的问题,不能只吃而不动。适当的活动锻炼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改善血液循环,通畅血脉,更重要的是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以迎接寒冬的到来。


图片


“黑色”料理益肾气


秋冬季节交替之时,应当顺应自然界气机伏潜的趋势,注重补养肾气以助阳气固封。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并分别以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所代表。“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


如黑米滋阴补肾、健脾养肝;黑豆补肝肾、强筋骨;黑芝麻滋肝养肾、明目黑发;黑枣平胃健脾、补肾填髓;黑木耳滋阴润肺、养胃补肾等等,此类黑色食材皆是秋冬之交养肾补虚之佳品。


“艾”护阳气正当时

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冬进补除了食补以外,艾灸也是相当不错的“进补”手段。《扁鹊心书》曰:“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艾灸是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传统疗法。由于艾灸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


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腹部的神阙、气海、关元,背部的大椎、命门、肾俞等皆是常用的强身保健要穴。


图片


虽然艾灸好处多多,但一般对怕风畏寒、手足不温、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大便溏稀等体质虚寒的人群较为适合。而素体口干咽燥、反复口疮长痘、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阴虚火旺或体质偏于湿热之人则不适宜。


艾灸操作简单,适合个人在家操作,最常用的艾灸方法是将艾条燃着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进行熏灸。一般每个部位灸10分钟,操作时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灸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以施灸部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感觉容易减退,施灸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灼伤。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另外,孕妇禁灸。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穴位按摩养生

传/统/二/十/四/节/气


肾与冬气相通应, 所以立冬穴位养生以“补肾纳气”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肾俞穴、关元穴和涌泉穴。


肾俞穴


图片


定位:在腰部,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双腿并拢坐于床边,手掌对搓直到手心发热,然后轻轻贴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的肾俞穴(在与肚脐同一水平线的脊椎,左右两边两指宽的位置),直到有热感为止。


功效:早晚各一遍,每次按摩200次,肾俞穴是很好的补肾穴,按摩可强肾纳气。


关元穴


图片


定位: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前正中线上,肚脐直下三寸处。


方法:古人描绘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可见关元穴的重要性。每天可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穴位2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经常按摩能起到补益元气、强身固精、祛寒回阳的效果。


涌泉穴


图片


定位: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2、3 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方法:睡前用热水泡脚,按揉足心涌泉穴有酸胀感为宜。泡脚水温为40℃左右,最佳时间为19~21时,这时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


功效: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坚持泡脚、按揉足心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肝肾的功效。


5个简单好用的养肾方法

传/统/二/十/四/节/气


叩齿 


中医认为唾液是由肾精化生的,肾精在肾气的作用下,沿着少阴肾经到达舌下或齿缝,分泌津液,这就是我们的唾液,又被称为“金津玉液”。当我们肾精充足时,口中的唾液是很充沛香甜的,但如果最近因为疲劳过度、熬夜等原因,过度消耗了肾精,会明显感觉到有口干、口臭的情况。


所以古人认为,唾液慢慢咽下去,是可以补养肾精的。叩齿就是空口咬牙,可以促进唾液分泌,是一个操作简单、又能够滋养肾水的方式。


做法:每天早晚刷完牙之后,可以轻轻叩齿36次,会感觉到口水明显增多,再慢慢咽下唾液,能够起到滋养肾精的作用。


揉耳 


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所聚之处,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做法:我们可在平时休息时,用双手捏、搓、拉、揉整个耳部直至有温暖感。


搓腰 


腰为肾之府,搓腰不仅能疏通腰背部的经络,还能温肾壮腰。


做法:搓后腰,要从腰眼(肚脐正对后背的位置,即命门穴所在)一直搓到腰骶部,搓揉直到使腰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甚至通达到双脚。


踮脚


这是最简单的养护肾经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肾经起源于足部,抬抬脚跟就可以刺激肾经,使肾经收纳阳气,改善手脚冰凉、容易疲乏等问题,同时还刺激了脚底的涌泉穴。


做法:把脚跟抬起,直到你的腿酸到不能坚持,然后轻轻落到地上,感觉到一定的震感。如此抬起,放下,抬起,放下,连续做,以不疲劳为度。


泡脚 


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数十个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图片


立冬节气食疗药膳

传/统/二/十/四/节/气


中医认为,冬季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民间早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认为进补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在寒冷的冬天抵御严寒的侵袭,还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故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民谚。


五物黑发饮


【材料】黑豆50克,黑芝麻30克,黑米20克,碎核桃仁10克,去核红枣1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所有材料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水打成浓浆,然后把浓浆倒入锅中,使用中火,边煮边搅拌至煮开后加入适量冰糖,再煮3分钟即可。


【功效】补肾养血,乌发养颜。适合肾气不足,头发干枯易折、易脱或早生华发之人。


首乌红枣桂圆粥


【材料】何首乌30克,红枣5枚,桂圆肉15克,白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以上所有材料洗净后,红枣去核备用;锅中加入适量水,加入何首乌,中火煮1小时,滤出汤汁,去掉药渣。将首乌药汁倒回锅中,把其余材料加入,再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45分钟,适时搅拌,最后加入冰糖续煮5分钟即可。


【功效】益肝肾,补气血,黑须发,养容颜。适合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人。


补肾强腰汤


【材料】巴戟20克,杜仲20克,熟地30克,杞子20克,淮山50克,猪脊骨500克,红枣5枚。


【制法】以上食材洗净,猪脊骨水焯后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锅内,加足量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续煮约2.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强腰壮骨。适合劳损体虚,肝肾不足,腰腿酸软之人。


板栗乌鸡汤


【材料】乌鸡500克,板栗200克,山药50克,红枣5枚,枸杞15克,生姜3片。


【制法】乌鸡洗净焯水,切成大块;板栗剥壳去皮,将红枣、枸杞洗净后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汤煲中,加足量水,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煮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肾益精,健脾养血。适合脾肾两虚,精血不足之人。


栗子粥


【材料】栗子1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栗子洗净,切口。放入开水中煮2~3分钟,剥去壳、膜。搁锅,加水,放入粳米,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加入栗子,煨烂成粥。再加入冰糖,待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栗子也叫“肾之果,肾病宜食之”,具有健脾益肾,强筋健骨的功效。尤其适合阳虚体质的人常食用。栗子粥能补益肾气,健脾养胃,可用于肾虚腰腿酸软无力,脾虚大便溏泻者。■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养生中国、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等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