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思政课,引领108万居民共同奋进

图片

“江岸之光·行走课堂”引领学生走进红色场馆。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针对新时代新形势、新生代新特征,武汉市江岸区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持续培育打造“江岸之光”品牌,抓好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建强骨干队伍、群众队伍、志愿队伍,把先进典型宣讲与思想政治教育、群众主题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立起来、实起来。

让思政教育“食之有味”,被“自然而然吸收”,这里的思政教育充满生机活力、散发实践气息。

今年6月起,“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带领中小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时代脉搏。“寻访+实践+分享”的体验式学习,让全社会、全时空、全周期的“大思政课”走进学生心中。

“身边的榜样”率先垂范,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这里的精神宣讲阵地聚集成林。

除了推出全市首个地铁里的区级文明空间——“江岸之光”文明空间,江岸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街道、社区实现实践所、实践站全覆盖,群众“家门口”的活动阵地热度满满。探索打造的思政“云课堂”,更是让思政教育从“指尖”入“心间”。

思政教育唯有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探索,其育人功能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江岸区持续通过思政教育激发社会不同主体的活力。西马街道老旧社区实施“五联模式”,让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服务一盘棋。借助“四个融入”,百步亭社区全面做实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让居民事有人帮、难有人管。

心怀“国之大者”,关注“关键小事”,充满人间烟火。这束温暖的光正照亮前行的路,激励一位位“追光人”,在江岸镌刻下生生不息的奋进足迹。

图片

“江岸之光·行走课堂”引领学生走进红色场馆。

社会客厅融入育人实践 让思政工作“活”起来

“通过参加模拟案件审理,新形式的学习让我有了切身处理校园霸凌的经验。到书上再看到法律知识时,我脑海里就会浮现那天学到的知识。”

参加“江岸之光·行走课堂”活动已有多月,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王子佳仍记忆犹新。

今年6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江岸区整合区内各类社会资源,推出“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创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10名思政教师全程导学,130余位青少年陆续走进红色场馆、基层法庭等,与红色讲解员、法官、非遗传承人等进行近距离沟通,引导他们讲述所思所悟。活动期间,共有9万余名学生在直播间积极互动,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

“这次活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一元路小学思政老师柳靓葳表示,通过前期情境式体验、中期沉浸式参与、终期故事式分享,江岸区提供了一个贴近学生、立德树人的思政课创新样本。

“这本书(《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好是反击他们的武器!”育才行知小学肖嘉佑化身“革命青年”发出呐喊。七一前夕,孩子们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长江书店”复原场景前,上演了一场历史情景剧。

辖区丰富的各类红色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江岸区引导青少年积极走出学校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11月中旬,江岸区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将联合开展“江岸之光·我们的思政课”活动,邀请红领巾小小讲解员项目负责人、“新孩子剧团”小演员用情景演绎、现场讲述等方式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

国庆长假,黎黄陂路与胜利街周边一平方公里的红色街区,吸引了近20万人次走进红色场馆。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一群群大学生用VR设备沉浸式观看“八七会议”;游览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时,他们又通过原创独幕音画剧《蒙达尼之光》,与90多年前的革命先辈隔空“对话”……

“江岸区作为武汉红色遗址遗迹最多的城区,近年来通过创新开展这种沉浸式体验,正在持续圈粉年轻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袁亚妮说道。

图片

“江岸之光·我们的思政课”,把思想引导的主阵地扩展到群众身边的场所。

宣教片阵地延至居民身边 让思政工作“立”起来

群众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全社会、全时空、全周期的思政课,不仅深入课堂,更延伸至全区上上下下。

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开门讲思政。今年启动的“江岸之光·我们的思政课”,把思想引导的主阵地扩展到公园景区、科创园区等群众身边场所,结合学雷锋月、科技工作者日、开学季等节点,每期邀请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江岸典型代表,面向居民群众、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思政教育,将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把最好的空间留给创新创业创造,近期“江岸之光”武汉·江岸文明空间上新,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科创、尊重科创工作者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时光隧道”的LED屏上,看江岸区如何巧妙利用老建筑和园区,为科技创新企业打造理想空间;沿着扶梯,在“科技绘就美好生活”板块,沉浸式体验江岸充满活力的一天……依托武汉地铁内首个区级文明空间,江岸每月将约300万地铁客流接入文明实践阵地,让每个人的点点微光汇聚成文明实践的星河。

“把科创工作者搬到人流量这么大的地方进行宣传,对人才是另一种方式的肯定,也能够很好地引导人们崇尚、尊重科技工作者、争做科技工作者。”来自长江科学院的黄跃文对文明空间大力点赞。

自2023年启幕以来,文明空间还先后聚焦“我们都是江岸百万分之一”“老汉口新江岸”主题,宣传展示凡人英雄、身边榜样,倡导保护历史建筑、留住城市记忆、守住城市根脉,市民群众的通勤路“风景”不断更新,屡获人民网、央广网等央媒全国推介,相关网络话题屡屡冲上同城热搜榜,阅读量超1200万。

拓展基层思想宣传阵地,汇聚向上向善向好正能量。江岸区持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等群众家门口的活动阵地,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整合辖区宣讲优质资源,87支江岸之光·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巡讲队应运而生,2个区级宣讲团、8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巡讲队、136支社区小喇叭宣讲队构建起三级宣讲格局,实现宣讲内容由群众点单。1000余场各类宣讲接续登台,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为辖区党员干部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

图片

江岸区引导各街道、社区结合辖区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中。

群众需求引领行动破题 让思政工作“实”起来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思政与民生息息相关。如何让老百姓在日用而不觉的生活中,感知、认同、践行?

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江岸区引导各街道、社区结合辖区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切实做好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凝聚人心的工作,不断提升全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百步亭社区辖内共有居民18万余人。近年来,借力思想政治创新,社区党委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社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健全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让思想政治工作落到社区治理工作实践中。”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王波介绍,如今,700余名离退休党员担任的党小组长像树根一般深深扎在群众的沃土中,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先锋队。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赢得信任、赢得支持,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以社区小需求撬动了辖区大资源。

该社区联合辖内中小企业,培育“红色议事厅”、搭建“身边学习圈”,家居翻新、贴身养老等一项项居民小需求在活动中纷纷被认领。

“依托组织联动、阵地联享、活动联办、党员联训、发展联促,我们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主导作用、社区居民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形成思政工作与基层服务一盘棋。”该社区党委书记施敏说。

“以前我们大院老、旧、乱,经过大家努力,现在楼道被粉刷一新、换了新电梯,道路平了、地锁拆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居民张阿姨感慨,“如今居民之间有事一起商量,有困难互相帮忙,社区更温馨了!”

立足实践,贯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大江金岸的积极探索,已初见成效。今年以来,江岸区市级以上先进典型数量位居武汉前列。三峡集团杨鹏获评“中国好人”“荆楚楷模”,武汉二初孙启尧获评省新时代好少年。“江岸之光”文明空间获评“荆楚杯”全省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

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跟进到哪一步。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江岸区正为这“一束光”汇能聚势,让它照得更广、更远。(图/文 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