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渔翁,一钓竿……”昨晚,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内,飘扬起悠扬的扬剧。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郑板桥》来到这里,参加清华大学第八届校园戏曲节。古老的剧种,传奇的人物,动听的旋律,精彩的表演,数百位清华大学的师生们共赏这场戏剧盛宴。
演出:《郑板桥》再赴京城之约
在历史上,郑板桥一生四次进京,在京期间曾与好友谈诗论画,遍游京城河山名胜,幸得考官赏识登科入仕。在郑板桥第三次赴京期间,与友人游香山时,赞曰:“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但此后他在京城闲居一年多,终未谋到一官半职,只得南归扬州。
昨晚,扬剧《郑板桥》第二次进京演出。去年11月,该剧曾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反响热烈。此次进京,是受清华大学之邀,参加第八届校园戏曲节,带着板桥先生的仁慈之心、人本思想一起走进清华大学的新清华学堂。
面对全场年轻的观众,扬剧《郑板桥》以其轻松诙谐的表演风格,迅速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剧中,郑板桥与妻子饶五娘之奇缘、与官员卢抱孙之聚散、与盐商张从之恩怨,不仅展开了清代扬州繁华市井的画卷,更通过虚构的人物关系,巧妙结合了板桥先生以“怪”出名的民间故事,创造出了一个具有现代审美意象的郑板桥形象——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的“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编剧巧妙地将兰、竹、石三个元素贯穿于全剧情节之中,不仅丰富了剧情内容,更寓意深远。在全剧尾声,长达10多分钟的郑板桥唱腔更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通过【清板】【梳妆台】【大开口】【堆字大陆板】【道情】等多个曲牌的演绎,郑板桥一生的感悟被唱得酣畅淋漓,让观众在感叹扬剧表演细腻婉转的同时,也深深地被郑板桥高洁劲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幕后:刚出火车站就直奔剧院
昨天,扬剧研究所的演员们乘坐夕发朝至的火车来到北京,一出火车站,就直奔剧院排练,整个上午的时间都在不停打磨。
尽管已经演出过几十场,并在省内的多所高校演出过,但所有的演员还都是很珍惜这次来到清华大学演出的机会。毕竟,当晚的观众都是清华大学的师生,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能力很强,也都具有独特的见解。
在上午的排练中,导演韩剑英还在进行调整。这里是全新的剧场,舞美的陈设、灯光的亮度,这些细节都要进行调试,哪怕是一片竹叶的颜色,也要重新涂刷,达到视觉真实的效果。特别是演员的表演,韩剑英不断要求演员们更“生活化”一些,在保留传统戏曲艺术精髓之外,更需要演员的舞台呈现更加自然逼真,要充分把观众们带到这部戏里,去感受郑板桥的奇崛人生。
对话:清华师生盛赞《郑板桥》
为了让清华师生更好理解这部扬剧,在演出开始前后,剧组不仅精心组织了剧目导赏,还特别设计了主创人员演后谈环节,扬剧《郑板桥》的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和主演均上台和观众们倾情分享了对于该剧的创作心得。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胡东成是常州人,来自江苏的扬剧也算是家乡戏。尽管之前没有看过《郑板桥》,但因这部戏的名气很大,常有耳闻。如今得偿所愿,让他连呼精彩。
胡东成回忆,扬州是音乐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早在1996年的央视春晚上,曾有过一个《流光溢彩》的节目,就是邀请一些北京的专家学者登台用乐器演奏,而演奏的曲目就是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扬剧的音乐和扬州民歌都发源于扬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郑板桥》的选材角度很好,郑板桥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这部扬剧主要表现出他的“怪”,“怪”在他不愿同流合污,始终保持当官为民,是当时的一股清流。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已经不止一次看过《郑板桥》。他说,现在国内新创的剧目很多,但是像《郑板桥》这样,兼顾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剧并不多见,从编导到演员,从音乐到舞美,《郑板桥》可谓是现代中国戏剧的“天花板”之作。
昨晚有很多的清华学子结伴而来观看演出。清华大学机械系22级学生王瑜妍是河北石家庄人,去年她在新清华学堂看过京剧《阳明悟道》,被传统戏剧的魅力所吸引。得知《郑板桥》同样是新编历史剧,主演同样是梅花奖得主,王瑜妍立刻申领了门票。“ 以前没听看过扬剧,看了才知道这是用方言演绎的传统戏剧。感觉旋律很优美,剧情在诙谐趣味中跌宕起伏,充分展示了两袖清风的郑板桥集才情、专情、深情于一体的立体形象。”
清华大学建筑系23级学生李函阳也是一位戏剧迷,他是东北人,之前同样没有看过扬剧。昨晚观看完《郑板桥》,连连称赞这部戏有着特别浓郁的扬州味道,整部戏特别精致细腻,和扬州城市的特征不谋而合。
现场还有北京大学的学子慕名前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佘福玲是扬州人,这次当然不会错过。佘福玲从小和家人在友好会馆看扬剧,后来看了越剧、昆曲等更多剧种,仍然对扬剧保留着一份深厚乡情,如今也在持续关注家乡戏剧的发展。佘福玲说,《郑板桥》这部戏里的音乐主旋律是《板桥道情》,从小喜爱。全剧文字雅洁,情节丰富,格调高古,雅俗共赏。既突出了郑板桥个人的清峻风骨、书生“意气”,也展现了扬州风土市俗百态的人物画卷。整场戏既有热烈欢悦的气氛,也有清冷深沉的段落,看得很过瘾。
通讯员 汤玉祥 记者 王鹏 王鑫 王璐
新媒体编辑 杨宗昭
校对 孙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