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记忆深处的供销社

国庆节回老家,在乌审旗乌兰什巴台逗留了几个小时,走走串串寻找着过去的记忆。


乌兰什巴台,原来叫乌兰什巴台公社,后来改为乌兰什巴台乡,再后来并入图克镇,她的行政名称随即变为乌兰什巴台村。如今,斑驳的供销社大门两边的副食门市和百货门市仍寂静地站立,那几扇老门窗依然像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只是再无门庭若市的情景;大院中的职工宿舍和库房苟延残喘,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倒塌……感慨之余,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后边跟来许多留言,应该是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有人随即大发感慨,追忆起了供销社。


图片


追忆供销社,我总会想起父亲,想起他在供销社工作的情景,那些印象总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乌兰什巴台公社有四个生产大队,父亲曾在三个大队的供销社工作过。父亲工作时间最长的是阿拉布供销社,就在我家所在的村子,后来,父亲调到了葫芦素供销社,那里是公社最远且较富有的大队,交通很发达,是当时全公社唯一通班车的地方,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班车。五年级放寒假时,我随父亲在那里待过几天,每天一早,我就忍着寒冷跑在路边等着看过路的班车。车窗里映出一个个正襟危坐的旅客,很像当年画匠画在镜框里的图片。班车疾驰而过,留下了一股浓浓的柴油味,我便使劲呼吸着特殊且耐闻的味道,向往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坐一回班车。直到上高中后,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参加工作后,在这里下过乡,总要看看那些留着记忆和温度的房屋。


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起着物资调配的职能,针头线脑、犁耧耙锄、衣布鞋袜等基本生活物资,都可以在这里解决,那里总是人们心牵的地儿。即使囊内羞涩也愿意去那转转,闻闻食品、点灯煤油及酱醋盐等各种物质混合的味道,再看看近时有没有稀罕的货物。于我而言,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混糖饼子。记得上小学时,一个混糖饼子一毛八分加二两粮票。顺着饼子边轻轻地咬一口,浸入口中那为数不多的集香、甜、软于一体的红褐色饼渣,味道就会瞬间从口中融进,然后通过各个器官、神经漫向全身,味觉、嗅觉、触觉各样感觉刺激着身体的每一根神经,有着难以言说的享受。直到现在,向往着再能回味一口那个味道。现在想想,那个口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味道。


图片


供销社一般靠近村委、学校,所以,学生是这里的常客,课余时间都会去转转,有个毛票、钢镚就紧攥手中直到捏出汗,低头盘点一遍柜台里的货物后下定决心,买个红蓝铅、蜡笔、转笔刀、各种形状的橡皮和印有乘法口诀的文具盒这些学习用品,或者买回一张大白光连纸,然后回家折叠后裁成32开用线缝成作业本。有时也会买一块水果糖,然后和好朋友们一咬几瓣带着口水互相分享,咂巴完嘴巴后赶紧欢天喜地跑回上课。


难得的周末和寒暑假,我们也要想着法子去供销社,总会不顾天寒地冻、风吹雨打,瘦弱胳膊上挎着筐子里收集好的废骨、烂铁、破麻绳、猪毛等物品,或者偷偷揣走从柳丛下拾起的尚有温度的鸡蛋,翻沙过水地奔向供销社。精打细算地将劳动所得大方花掉,看看买货的人们、听听大家的谈聊、闻闻这里的味道,那样的感觉是快乐的。


供销社夏收羊毛,秋收葵花。这里总是人影攒动、车水马龙。那些年,欠钱后总是答应还钱时间是在“羊毛市”“葵花市”,这两项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马车驴车自行车,堆山积塄都是货。院里熙熙攘攘,工作人员也各自忙碌着,有验货核价的、开票记账的、装包缝口的,人们说着笑着谈论着,空气里弥漫的都是欢乐。拿到钱的老乡自然也会大气地消费一把,几个好友围圈坐于空地,提几扎啤酒就喝了起来,啤酒瓶打开有气泡冒了出来,赶紧堵嘴去喝,生怕涌出瓶外浪费掉。手头有钱还要置办些家里紧缺的东西,给大人孩子改善改善生活,特别在那个绒毛大战的年代,这些牧民的幸福日子特让人羡慕,每次满满的收获后,总能看到他们要逍遥几天。


冬天的供销社更有独到的风景,这里就是经济文化中心及所有信息集散地。屋内那两架大火炉烧得通红,旁边坐着站着许多人,炉旁的人不时摸摸裤腿看会不会烤皱烫焦,然后起来走动走动降下温度。这些人谈论着乡野话题,也有出门归来见过世面的人给老乡讲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见闻,听得众人感叹不已。临近年尾,货物齐全,在供销社里提前能感受到年的氛围,花红柳绿般地装扮起整个商店。柜台里外都是满满当当的年货,总有未曾见过的商品会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引起大家各种猜测和谈论。平时少见的红枣、奶糖、提浆饼、柿饼子,也都进了人们的视野,就连房顶上也挂满了色泽艳丽的年画,画面自然亲切,内容包罗万象,印象里有记载伟人领袖的、有连载演义小说的,还有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和憧憬美好未来的,看着就让人感觉阳光很明媚、生活真美好、大家很幸福!过年时人们将精选的年画用图钉整齐地钉在扫刷后的墙上,瞬时感觉房子清亮宽敞了许多,走亲串户的,也要先来端详评论好一阵后,方才坐下拉开正话。


图片


追忆昔时事,再思父之恩。从构思到写下这些文字,心中感慨时间的飞逝,回忆着那贫困年代供销社给我的记忆。不停地怀念过去,不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多美好,而是那个时代,我们很童真、人们很热情、生活很真诚,直到现在,仍然会被那些过往激荡起心灵深处的丝丝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