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著名中医外科专家、福州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主任中医师、闽地儒医陈鳌石先生,因年高于2024年10月28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2岁。
陈鳌石主任行医从教70余年,以其精湛的医术和独门丹药技艺名扬于八闽大地,甚至被邀请到上海、香港等地会诊病人。他待患者如亲人,爱学生如子,深受患者和学生的敬仰,并毫无保留地将家传秘技和秘方通过中医药刊物公之于众,用家传秘方“消镇丸”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列为福建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在其学生与子女的描述中,他是一位喜诗文、爱书法的老人,还爱看武侠小说,犹喜梁羽生,身怀炼丹绝技,虽因国家政策影响,炼丹术已退隐江湖,但江湖上仍有他的传说。
儒医一生,仁心仁术
喜诗文爱书法
晚上8、9点睡觉,第二天凌晨3、4点起床,起床后先泡上一壶茶,吃上一些茶点,然后就开始坐诊前的准备工作……这就是陈鳌石先生的日常生活。
他还有一个爱好——看武侠小说,犹爱梁羽生,常拉着学生跑去书店挑选武侠小说,可能在他心中有一个行侠仗义的武侠梦。
而他除了坐诊之外,最热爱的还是写诗、书法。
1933年,陈鳌石出生于一个儒医世家,13岁开始随其外祖父赵飞翰先生学习诗文、中医经典、中医内科和中医妇科等,并向其父亲陈庚元学习中医外科医术和炼丹术,既擅长中医也精通儒学,担得起“儒医”称号。
他的学生回忆,一些书法家评价陈鳌石字“毫无火气”,意为老师心静气稳,写出的字无浮躁之性。“我虽不甚理解,但每当老师缓缓写字之时,我觉得外界的一切喧嚣都静止了,或许这就是原因吧。”
在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陈鳌石先生的书法作品。
福建医家荟萃,而其中兼任省文史馆馆员的为数不多,陈鳌石即居其一。原文史馆馆长卢美松先生曾盛赞陈鳌石先生的诗,“六十余载绳继不辍,至于今日。直如烧铅炼丹,炉火纯青,功到自成。这在今日医界,几成绝响。”
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儒家“温、良、恭、俭、让”的风范也影响着陈鳌石先生的行医风格。
他一再对子女以及学生说,做医生一定要有善心,有敬畏心才能长久。不管穷人、富人,都要一视同仁。
19岁开始行医
医术扬名于八闽大地
19岁,陈鳌石先生便开始独立行医。1956年,他从福建中医进修学校(福建中医学院前身)毕业,1958年,25岁的他开始参与筹建福建中医学院,即现在的福建中医药大学,其后担任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当时不少学生年纪都比他大,但都佩服他的学问。
陈鳌石先生担任福建中医学院外伤科教研组教师证书
(现藏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史馆)
从医七十载,陈鳌石先生善治疑难重症,擅长诊治良恶性肿瘤、疮疡、痈疽、瘘管、皮肤、乳房、肛肠、脾胃、痹症、妇女经带、不孕不育等内、外、妇、骨等各科的疾病,对炼丹、针灸等也有较高的造诣。
作为福州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早年间,陈鳌石先生就以其精湛的医术扬名于八闽大地。
陈鳌石先生的记性非常好,据学生回忆,陈鳌石先生从年少时就熟读中医方歌和诸多经典,但凡有中医方面的问题,他总能脱口而出,对答如流。
在学校教书期间,陈鳌石先生从学生的入门基本功着眼,将自己入门记诵的方歌整理出来,编成《方歌快读》一书,油印刊行,以便老师教学和学生记诵。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用丹药治疗瘘管、脱疽、肿瘤等疾病,具有简、易、便、廉的特点。当时国内并没有全面教授炼丹的教材,为了弥补这一空白,陈鳌石先生将家传的炼丹术整理编写出《炼丹术》一书,对于红升丹、白降丹等多种丹药的炼制方法,在长期操作中总结出的技巧,以及在临床的应用等都做了详尽的记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中医学院开办国医堂门诊部,陈鳌石先生参与设立中医外科诊室并坐诊。陈鳌石将家传的中医内科与外科医术相结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后代和弟子们,让福州陈氏中医外科流派的队伍得以壮大。传承人们继承陈氏外科流派学术精华的同时,结合各自临床经验,多方发展。
2019年2月,陈鳌石先生作为代表性传承人的福州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确定为福建省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2019年2月陈氏丹药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12月陈氏中医外科膏药疗法被列为福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鳌石先生炼制和使用丹药的经验在中医药刊物发表,《炼丹术》一书1987年获得福建省中医药优秀图书三等奖;2016年,陈鳌石先生代表性著作《悬壶传薪—陈鳌石中医外科临证精华》出版;2022年,《闽地儒医陈鳌石诊治肿瘤经验集》出版;在他去世前一个月,《陈氏丹药传承与创新》正式面世。2020年,他被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医师协会和福建省医学会推选为“福建名医”代表。
对患者一视同仁
用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11月5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内,陈鳌石的二儿子陈仲伟医生,一边回忆着跟随父亲坐诊的点点滴滴,一边向福建卫生报记者展示了父亲在世时整理的病案和各类书籍。
“我以前跟随父亲侍诊时,虽说上午限号30个,但他都要看到四五十位患者。”陈仲伟医生回忆道,陈氏中医外科在福建省内久负盛名,时常有省外及海外的患者前来求医。
陈鳌石先生生前在医院坐诊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医堂还没有线上预约挂号系统,找陈鳌石先生看病的患者从凌晨4-5点就开始在门口排队,陈鳌石先生为了让更多患者看上病,常常早上5-6点就起床,7点半左右就来到诊室开始看诊。
“有一些病人实在挂不上号就会来诊室求陈鳌石先生加号,或者一直等到其他病人结束,父亲最后都会给病人加号写条子,往往看诊到下午2、3点,午饭都顾不上吃。”陈仲伟医生回忆。
陈鳌石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他坚持“读经典”“勤临床”“研岐黄”,并时常教导子女要勤于临床,能帮就帮,帮别人也是积德。即使到了耄耋之年,自己偶尔身体不适,他依然坚持坐诊。他曾写诗自嘲:“老妻劝我不为医,消遣闲愁可作诗,最怕敲门声剥啄,亲朋有病不能辞。”但只要坐到诊室里,他立刻精神焕发,他把手指搭到病人手腕上,就会马上进入角色,全神贯注地为患者诊治。
在用药方面,陈鳌石医生注重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出的药方精当,用量少但效果显著。至今,在门诊临床时,陈仲伟医生也会遇到曾经父亲的病人,“他们也会向我讲述,当时患有严重疾病被告之生存时日不长,但在父亲的诊治后,目前仍正常生活。”另有经多年治疗无疗效的患者,陈鳌石先生仅用数贴中药,就将其治愈。
2019年,陈鳌石先生因不慎摔倒,手术后无法正常行走,但他依然坚持坐着轮椅到门诊看诊。直到年底的一天,他因身体实在不适,才通知停诊。
如今
“儒医”已逝
他的医术和医德
却永远留在了患者心中
并影响着福州陈氏中医外科
学术流派的所有成员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朱晓洁
图源:陈氏中医外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