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证件照要以真实为基础,美也不能脱离真而存在。
近日,有网友称2025年考研网上报名系统中,辽宁抚顺报考点禁止使用“海马体照片”作为准考证照片。作为连锁摄影机构,“海马体”以精修、美化照片而闻名,“海马体照片”也常被用来代指美颜证件照。有媒体梳理发现,在办理考试报名、出入境证件时,“海马体照片”常常被退回。
证件照允许适度美化,曾一度被认为是“福利”。过去,多数证件照须在办理处直接拍摄,把人拍丑是常态。后来,一些证件在办理时,允许使用符合标准的自备照片,人们在证件上的“颜值”也普遍提升。爱美之心人皆有,特别是一些常用证件,谁愿意印上“丑出天际”的相片呢?渐渐的,人们在追求美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产生过度美化的审美倾向。当证件照从“极端真实”走向“极度美化”,美得不像自己的照片,也就失去了身份辨别的功能,到了必须规范的时候。
大家都赞同,证件照应美化有度,不能美到“人眼认不出来、机器识别不了”,但究竟什么样的照片才算美,网友观点并不一致。有人对过度美化照片的风气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审美的倒退;也有人认为照片审美是个人私事,无需过度解读。从小小一张证件照上升到对审美倾向的思辨,可见,关于审美,人人都有话说,个个都有观点。
审美观念有差异不是坏事,“美美与共”本该是审美的价值取向。批评者真正关切的是,数字时代的审美具有排他性,甚至逐渐形成“审美茧房”。从“视觉系”“中性化”到“白瘦幼”“爱豆风”,这些审美倾向通过影视、动漫、短视频等载体,率先赢得一部分踊跃发声的受众,又在市场化的运作中走向大众。今天,人们难以回避算法推送的重复审美信息,更容易受算法驱动的审美影响,同时在搜索、观看、消费和模仿的过程中悄然完成“自我画像”,使得审美偏好在生活中反复出现,从而陷入“审美茧房”。
“审美茧房”一旦出现,审美评价就从个人观点变成大众议题。举例来说,互联网大厂在招聘时,若HR对简历上的照片具有审美倾向,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大众审美被小众品味所操纵。从求职简历上的照片愈加“千人一面”来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互联网上还不时炒作出“马甲线”“A4腰”等话题,诱使一些年轻人过度节食危害健康。深挖这类极端审美背后的社会心理,“审美茧房”也难辞其咎。
打破“审美茧房”,才能释放数字技术的审美潜力。有观点认为,生产力决定审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诗句,只会发生在人类能够战胜猛兽的年代,倘若人还在茹毛饮血,看到大山只会联想到危险。同样道理,数字时代也深刻影响人的审美,它本该降低艺术的产生与传播门槛,形成个性之美、专业之美多元并存的生动局面,却因为“审美茧房”的出现,丧失了应有的审美活力。
给证件照“立规矩”,不妨成为打破“审美茧房”的第一步。正如证件照要以真实为基础,美也不能脱离真而存在。从庄子所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到法国美学家波瓦洛认为“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古今中外人们对美的内容理解不同,但是对真与美之间的关系看法一致。愿更多人摆脱过度美颜的焦虑,学会欣赏真实的容颜,接纳真正的自己,看见一个真实而美丽的新世界。
编校|韩宗峰
作者|袁媛
审核|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