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载岁月,他守一颗初心,护百份入党志愿书

数十载岁月,他守一颗初心,护百份入党志愿书

中国军网记者 亓少良

视频制作:何友文 韩欣妍

霜降过后,秋凉更甚。韩珍明站在枝叶由绿转黄的树下,腰杆笔挺,如一座碑。

与韩珍明双手交握,可以感到这双手是那般有力,掌纹略显粗砺,显露着军旅岁月带给他的痕迹;但同样是这双“铁铸”的手掌,也曾在无数个日夜温柔地摩挲过一张张珍贵的入党志愿书。

韩珍明退休前是部队党务工作者,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整理档案资料时,一份夹在书中的入党志愿书残页出现在他眼前,仿佛穿越时光而来。韩珍明找了很久,也没能找到那份完整的入党志愿书,这让他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泛黄的扉页、斑驳的笔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最终变成一个信念:我要保护它。

于是,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入党志愿书上真实可感的心语、拼搏向上的精神在韩珍明手中变得真实可触。

图片

韩珍明所著书目扉页。中国军网记者 何友文 摄

“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毫无顾虑地为革命奋斗”

迈入位于北京报国寺的“见证初心——我珍藏的百份入党志愿书”展室,只见数个玻璃展柜里摆满了不同年代的入党志愿书。顺着韩珍明的指引,记者见到了一份来自1947年的入党志愿书。

正是它开启了韩珍明的漫漫寻访和保护之旅。

这份入党志愿书的填写人叫郭瑞海,1926年加入国民党军,1945年8月加入解放军。

“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平等,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是他回复“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的坚定答案;“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毫无顾虑地为革命奋斗。”是他立下“入党后应该怎么样”的铮铮誓言。在“个人经历”一栏,郭瑞海更是仔细地将自己的经历一笔一划认真写下。

战士真挚的话语叩动着韩珍明的心房。第一次触摸这来自战争年代的入党志愿书,他心中升腾的火焰愈加炽烈:“能成!我要将保护、收藏入党志愿书的事一做到底。”

图片

韩珍明接受采访。中国军网记者 何友文 摄

“在这革命的浪潮里,须我党更壮大和坚固起来”

在展览突出位置摆放着的,是一份来自1938年的入党志愿书,这也是韩珍明的收藏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一份入党志愿书。这张86年前的泛黄薄纸,将那个时代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图片

游客凝视展出的入党志愿书。中国军网记者 何友文 摄

填表人曹松林,是一位21岁的女学生。她家里有200亩地和一家铺面,生活无虞。

1937年,曹松林从山西太原女中毕业后,旋即加入了八路军,先在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十一团宣传队戏剧团工作,后又到山西忻州静乐县动员委员会妇女会工作,最终一路辗转来到了延安,就读于延安陕北公学。

“从1935年开始就想加入,自来此校,就有坚决的意志了。”在“入党动机”一栏里,曹松林诚挚地吐露心声:“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正确的一个党,能为无产阶级谋利益,为劳苦大众求生存,所以要入党。”

于是,她与过去锦衣玉食的生活挥手诀别,奋力去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谈到革命决心,曹松林的话掷地有声:“只有坚决革命到底,以完成将来的任务与建设将来的苏维埃社会。在这革命的浪潮里,须我党更壮大和坚固起来,才能很快成功。”

图片

韩珍明阅读书籍回顾珍藏。中国军网记者 何友文 摄

“党员是先锋、是旗帜,年轻人永远不要忘”

那是一份被雨水浸过的入党志愿书,上边密密麻麻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批准张五小同志入党”几个字却依稀可辨。在这份志愿书的右上角,写着几行张五小本人的批注:“我的入党志愿书是在行军打仗时,不小心被雨水浇透过。尽管当时我把志愿书放在胸口衣袋,但由于雨水太大、太急,我的军装全部打湿,没有保护好志愿书,甚为遗憾。”

这不是个例,战士侯玉的入党志愿书也在行军时被打湿。被洇湿的蓝色钢笔痕迹,仿佛还带着雨水的潮气。

韩珍明说:“战争年代,入党后志愿书一般都是交由党员个人保管。战士们最爱惜自己的入党志愿书。”

大雨不仅在张五小和侯玉的入党志愿书上留下了痕迹,更在韩珍明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早年在新疆工作时,韩珍明曾在二十余米宽的白杨河支援电缆施工。建设过程中突降大雨,大家被大水围困在江心岛上,上级派出直升机前来救援。危险面前,包括韩珍明在内的党员带头组织年龄小的、非党员的战士先走。

韩珍明的讲述娓娓道来,却依旧能将人带回到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明知道殿后很危险,但12名党员没有一人犹豫,这就是党员为先锋,党员作旗帜。年轻人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说到这里,他哽咽了。

图片

韩珍明重温入党誓词。中国军网记者 何友文 摄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们前进的地方”

建党百余年,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把初心使命写进了入党志愿书的薄薄方寸纸张,刀刻斧凿般的一笔一划,记录着一名名党员一生的选择,闪烁的光芒如同繁星,指引着后来者前进的方向。

对于“初心”,韩珍明有自己的理解:“初心,是一个人最高的信仰。忘了它,一个人就丢失了灵魂。”他说,“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一点永远不能忘。”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何友文 韩欣妍 亓少良

责任编辑:亓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