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骑楼 百年辉煌”系列报道丨金龙护街巷 古韵绕雕梁

图片


“百年骑楼 百年辉煌”系列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梧州市是一座有着4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骑楼城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梧州骑楼城有着国内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骑楼建筑群,融合中西建筑风格,体现岭南特色文化,是梧州商贸繁荣、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历史见证。

今年正值梧州骑楼城兴建100周年,梧州市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百年骑楼 百年辉煌”系列专版报道,深入挖掘梧州骑楼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红色传奇、人文风情等内容,通过探寻骑楼城的前世今生,触摸梧州历史文化脉络,展现新时代“百年商埠”的璀璨华章。


第六篇章

《金龙护街巷 古韵绕雕梁》

图片

阅读提示:

位于万秀区建设路的金龙巷,隐藏在繁华喧嚣的深处,古朴清幽,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它见证着梧州近代社会的发展与历史变迁。

金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于2020年成为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是梧州清代民居建筑群集中分布区域,拥有22座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期的民居建筑,是梧州清代岭南民居建筑的精华体现,也是梧州建城史的重要见证之一,充分彰显了梧州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位于万秀区建设路的金龙巷便慢慢苏醒过来。

尽览岁月、历经沧桑的金龙巷,每天都吸引不少游人前往探访。游人漫步于巷内,宛若时光交错,游走在两个不同的时代。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那些氤氲在旧时光里的青砖墙、石板路、斑驳木门,像对人们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历史。

图片

金龙巷巷口 记者 李鸿荣 摄



古老街巷诉说辉煌过往



据资料记载,金龙巷建于宋、成于明、繁荣于晚清至民国,梧州建城始于汉初苍梧王城,历朝为满足城市功能需求,在旧有城池基础上多有扩展。北宋梧州扩城,将金龙巷所在区域纳入到城池范围内。

据记载,明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三府建成,驻地约在今建设路、东正路、东中路一带,于是富商也逐步聚居于金龙巷,内外人口交往日渐频繁,街区景象渐显繁荣。

清代时期,金龙巷区域职能由军事功能开始向居住功能转变。清乾隆八年(1743年),梧州府副将朱武英把小校场改建为官邸区,其子朱金龙首先在小校场建官宅。此后,梧州府官、富商纷纷在此建房世居。因朱金龙为梧州名士,武艺高强,重情重义,又最早在此居住,于是把小校场改为金龙社。清末,金龙社易名为金龙巷。

民国时期,梧州城市人口近10万人,各式学堂兴起,民众思想活跃,涌现大量名人志士。此阶段,金龙巷建筑在整座城市中显得豪华富丽,商业生态鲜明突出,金龙巷及其周边遍布各类文化场所。



风土人情滋养文化底蕴



由于地势较高,不受洪涝灾害侵袭,金龙巷至今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传统格局形式,历史走向、空间尺度等历史信息得到一定保留,展现了梧州传统的清代建筑风貌,成为梧州这座城市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

据《梧州·中国骑楼城》记载,金龙巷清代民居,整个建筑群南北长94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民宅坐北向南,高低错落,均为砖木结构,楼与楼之间紧紧相连。街巷空间两侧的界面装饰较为丰富,包括高窗楣、门头、檐部等,彰显岭南建筑西关特色,也呈近代西式建筑的风格。

图片

金龙巷内古老的青砖围墙历经岁月沧桑。记者 李鸿荣 摄

图片

建筑上依稀可见以前的灰雕。记者 李鸿荣 摄

图片

民宅瓦檐下的雕花仍轮廓分明。记者 李鸿荣 摄

这些民宅外墙灰雕,内容多为山水、民间故事、吉祥纹饰等。屋顶多为硬屋顶或悬山顶,用普通瓦片叠盖,有的屋顶较为高耸,配以鸟兽雕饰。屋脊上装饰灰沙糊,塑成双龙戏珠或丹凤朝阳等立塑图案,若盖琉璃瓦者,屋脊上竖嵌釉彩琉璃陶塑,檐梁、挡板加以艺术雕饰。

图片

巷内一些房屋仍然保留着极具特色的门。记者 李鸿荣 摄

在这里,几乎每座建筑都有天井,墙体用古砖平叠切砌,地面铺方砖。房屋框高门大,木板门厚,门槛亦高,在大门外加置长方形框并列圆横条木质“趟栊”(也称推栊门)作护宅。这些建筑古朴、精巧而又雅致,具有浓厚的传统韵味、岭南特色。

在时光的流淌中,金龙巷建筑风貌基本未变,街巷里的风土人情也未变。居住在巷子里的人和谐相处,关系亲近,互相照顾。

“以前生活困难,邻居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如今,我也想为老街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年52岁的王卓,是金龙巷的第七代居民,他的祖辈世代生活在这里。他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打算修缮家里的老房子,把历史记忆传承下去。

王卓家的老房子就在巷口牌坊旁,房子的一楼平时成了附近居民茶余饭后“聊家常”的好去处,更成了邻里交流来往的地方。

“巷里的年轻人大多已经搬离,留守在此的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王卓说。从王卓的话语中,折射出金龙巷的兴衰变迁,古韵悠悠的金龙巷,期待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披上“新衣”迎接八方游客



随着金龙巷历史年限的递增,街区、社区的变化,居民多为年事已高的老人,留住街巷的“记忆与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2021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对《梧州市金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进行公示,保护规划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各种保护要素,形成“龙”字形轴、一片、两点的展示结构,划定梧州清代建筑群展示区、红色革命文化展示区、文化商业服务片区、康养服务区及文化教育服务区5个功能区。

图片

巷内房屋上挂着金龙巷建筑的简介。记者 李鸿荣 摄

根据规划内容,金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结合梧州清代民居群、传统街巷肌理空间和静谧的传统生活空间环境,打造成为梧州历史城区的活态博物馆,将梧州骑楼文化街区浓郁的人文环境与北山的自然环境形成有效融合和衔接。

“经过修缮提升后,金龙巷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万秀区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莫海铭表示,金龙巷成为万秀区“岭南文化游”精品路线的特色景点,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慕名前来探访打卡。

图片

金龙巷成为人们拍摄短视频的取景地。记者 李鸿荣 摄

一条老街巷,承载着悠久的城市记忆,这里的温暖让人如沐春风,这里的慢时光更让人心驰神往。虽然金龙巷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披上了崭新的外衣,但骨子里仍流淌着老城的血脉。金龙巷的历史和文化,已深深铭刻在梧州人的记忆之中。



图片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审:齐淑芳

编辑:麦婕

策划:肖苗生 吴柳燕

文字:姚蓝婷

版头设计:刘欢馨

来源:梧州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