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刘笑宇:追随,为了一朵莲花的绽放

图片

图片

追随,为了一朵莲花的绽放

文/刘笑宇

引子

他在行走,在理学的长长古道。他的背影已经远去,千年后,我在追随。也许,年年岁岁,道县人在追随,永州人在追随,千万人沿濂溪一脉在追随。

追随,只因一朵莲花的绽放。

这朵莲花,在长达千年的文化接力赛中,以超越的风骨,让过去的人、活着的人、未来的人顶礼膜拜。

他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莲说》,他何尝不是华夏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莲?

他叫周敦颐。理学的开山鼻祖,湖湘文化的开创者,“北宋五子”和“湖湘十杰”之首,上承孔孟,中杂道释,下启程朱,是宋代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活水源头”。

这位古人让我无数次仰望。莲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穿越千年,这朵莲花依然活色生香。

穿越,显然为了追随。就让我们循着“濂溪先生”当年的足迹,来一场古今对话。

周敦颐1017年出生于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即今天湖南永州道县的楼田村。其短暂的一生,一直奔波于各地为官,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从道州出生到少年月岩石问道;从十五岁千里投亲到二十四岁初入仕途;从任桂阳县令兴教办学到合州论道王安石,从与好友潘兴嗣庐山结缘,到写下千古绝唱《爱莲说》;从在永州、郴州、广州等地为官,到辞官归隐庐山莲花峰下,短短五十七年的生命历程,“诚”就了一位圣哲的无限风光。

至今,我们还在研读《太极图说》、心译《通书》《拙赋》、朗诵《爱莲说》,追随他的心路,叩问,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出生命的厚度。

历史的回响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它总是在我们的遥想、回味中复活。

北宋时空。个体的出彩,无不打上时代的印记。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也有西方和日本的史学家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也因为重文轻武,形成了宋朝积弱积贫的社会状态。我们无意去探究北宋的兴亡,可以料想,周敦颐所处的时空,对周敦颐的成长、理学的发轫有着紧密的关联。

道州骄傲。“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是晚清学者王闿运写的一副楹联,在湖南岳麓书院及国内众多濂溪书院里,均能读到它。这副楹联语带双关,气势纵横,其中“濂溪”指湖南永州道县的一条溪水,同时也指周敦颐。

万人景仰。明崇祯十年(1637)三月,地理学家徐霞客一入道州境内,便去探访周敦颐的遗迹。他在《楚游日记》中记曰:“又一里而濂溪祠在焉。祠北向,左为龙山,右为象山……”在岳麓书院,1812年清朝建有濂溪祠,祭祀周敦颐等理学一脉。每逢春秋大祭,神灯高悬,鼓喧天,鞭炮齐鸣,香火缭绕,主祭人高颂祭文,烛光灯火长明不熄,展示着中国文人深藏内心的文化荣耀。

历史的尘埃尚未落定,也许永远不会落定。周敦颐作为个体生命是如此有限,而他用生命写就的理学圣典,千古流芳。

“自周再无儒释道,从此一诚百事通”。从圣贤中走出来,我们惊叹《通书》的深邃,领悟《太极图说》的启示,知晓《爱莲说》的寓意,从他那“知”的宇宙观,“主静”的人生观、“诚”的价值观,“诚无”的方法论,深深感受到,一个个体的强大思想力量:人格的完整和独立。“理、知、主、诚、无”五位一体,自主自由的完整一体,这种“心性主理”的圭皋,提升了湖湘文化的哲学高度。

尼采说,征服我们的人是强大的;升华我们的人是神圣的;让我们有预感的人是深刻的。90后学中文的儿子能够背诵《爱莲说》,他问,老爸,周敦颐已经远去,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了技术革命,多元化个性化成为主流,宋明理学能给现代人带来什么?我知道,当物质和精神追求产生撕裂时,年轻一代有很多困惑和失落。我说,孩子,其实,你只需要一个周敦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去读读他短小精悍的文字,去感悟他的寓旨,你就会发现,他的思想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向上、主动、豁达、洁净、自信,所有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

古今的行走

行走与奔波是属于周敦颐的,也是属于追随者的。出道县县城奔西,一路山清水秀,如入桃源仙境。及至楼田村,只见村子背倚道山,濂水如带萦绕,岗陇丘阜如画。周敦颐故居坐落在楼田村内道山山脚处,周敦颐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光。现存的故居为2010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为典型的湘南民居。我来时,正好是六月,天朗气清。“爱莲湖”漾着清波,“圣脉泉”滋润的荷花含苞待放。

我想,这山这水这人,这片土地,一定有着青铜般的质地,有着莲花般的圣洁,还悬着糯米酒的纯香。

显然,道山不是一座名山,没有三山五岳的险峻雄奇,没有岳麓山的厚重瑰丽。但是这里留下了周敦颐的第一声啼哭。似乎,这座山,是一种潇湘之源的文化存在。

古时候,儒、释、道三教都在山中营造宫殿居舍,使一些名山异常神秘而文化璀璨。开放的文化视点、浪漫的社会理想、经典的个性生活,在山中吐纳万象,又远播境外。每一个走近的人,有了文化的梦想,有了穿越千年的想象力。

山不在高吧,濂溪书院暨濂溪祠,虽不是建在名山大川里,却也是这样一个所在。宽阔的书院广场上,太极图和“五行图”接受太阳照射,两旁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雕像栩栩如生。步入院内,钟鼓楼、爱莲亭、御碑亭、太极亭、清风楼等古建筑兀然屹立,游人或驻足沉思,或倚栏慨叹。濂溪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后因历史原因只剩几块条石。2016年,恢复重建,濂溪书院从废墟中站立起来。此处阴阳调和,一步一景,在这里,呼吸是诗意的,你会想到大地、天空、弯月、星斗,你会刻意在心中植一垄莲花。理学文化的因子,左右着我的心跳,气势恢宏、文气沛然这八个字尚不能概括我的心境。眼前所有的建筑物摆着宋朝的姿势,“众鸟高飞尽,相看两不厌”,我离文化很近,离世俗远了,我在等待什么?我在追忆什么?透过这个书院,是否窥见了其背后的千山万壑千情万景?

月岩是可爱的也是神秘的,时常在我梦中出现。你来了,翩翩少年的周敦颐。父亲病逝、姐弟夭折、随母投舅,苦难,一直缠绕。有痛苦有忧伤,你没有倒下,你开始深思。这是天圣七年(1029年),十四岁的周敦颐在仆人周兴的陪伴下,带着简单的生活行李,带着许多书本,揣着许多想不明白的问题,奔向月岩,负笈悟道。

选择月岩,当有特别的理由。崇高的人格理想,最终是从大道开始诉求的。我问你,翩翩少年周敦颐,你冥思苦想,发现了什么?如今,我进入岩内,只见三个巨大的山洞穿岩而过,形成巨大的天坑,并将天空裁剪成三个“月亮”。移步望天,头顶的“月牙”就丰满一分,次第变幻出“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圆月缺,是不是变换的太极图案?你说,人与万物都是二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而其源都是太极,再由太极推及到了人极,你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一语惊人!如月光泻下银辉,在茫茫黑夜中,照亮无数人的心路。

文化的张力

思想与足迹,一个仰望星空,一个脚踏大地。

为文化而远游的人,或许走过千里万里,千万不要错过了伏在湘南一隅的道县。你可能惊讶,道县古称道州,自秦设县始,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其中1500多年为州府郡治所在地,曾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大古城。

文化的珠链佩戴在道州人身上。长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道州形成了以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文化,以晚清大书法家何绍基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玉蟾岩为代表的稻作文化,以鬼崽岭为代表的神秘文化,以刘少奇同志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道州龙船赛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福岩洞为代表的现代人类起源文化等七大特色文化,流光溢彩,熠熠生辉。一个县域,拥有和相守如此众多、如此惊艳的文化,在国内并不多见。在这里,周敦颐,无疑是一座丰碑。

周敦颐独爱莲,我独爱饱含高洁之怀、清廉之志、为民之情的《爱莲说》。千年回望,周敦颐所居之处,堂前必凿池种莲。宋熙宁五年(1072),周敦颐赴任赣州,途经庐山,钟情于莲花峰,遂以莲花洞为舍创办濂溪书院,著书育人。院内设爱莲堂,堂前凿莲池。“莲,花之君子者也。”濂溪之名取自故里道州之水系,以“三廉”著称,即廉山、廉水、廉泉。

莲与廉如此相通。“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周敦颐为官一生,家中“服御之物,止一蔽箧,钱不满百”。周敦颐以“一说”与“一赋”名垂史册。“一说”即《爱莲说》,“一赋”则为《拙赋》。《拙赋》篇末,周敦颐高声疾呼:“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爱莲者周敦颐犹如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果然“官清赢得梦魂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端午水涨。五月初五,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周敦颐的诞生日,在他的胞裔地,道县每年都要举办龙舟赛事。“端午节(道州龙船习俗)”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既是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也是对理学先哲周敦颐的祭祀,都是对民族文化的敬仰和尊重。

盛世龙腾。锣鼓声声,千人划桨。2024年6月,端午节期间,中国龙舟公开赛开幕。近1000名运动员在道县潇水流域挥桨竞渡,展开角逐,成为周敦颐家乡的一大盛事,这是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这里的水路、陆路,周敦颐都走过,但是千年之后,月亮还是旧时月,人间沧海变桑田。

濂溪先生,你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说,“大哉易也,性命之源”、“诚者,圣人之本”;你说“静无动有,至正明达”、“至易行难,果而确,无难焉”,默诵先哲经典,萃取理学智慧,道县人与时代同频共振,坚守正道知行合一,“沿濂溪一脉,享田园风光”,正在书写新的山乡巨变。

可以告慰濂溪先生,你的足迹遍及永州、郴州、衡阳、邵阳,如今这里“芙蓉国里尽朝晖”;你的身影经过九江、萍乡、赣州、南昌,如今这里“到处莺歌燕舞”;你的行走关联开封、镇江、重庆合川、广州及韶关,如今“风景这边独好”。

莲花开落,放眼千年。濂溪先生,思古之悠悠,我们不能千年有约,不能随你履职宦游;抚今之切切,我们可以千年悟道,在阳光的映照下,沿着你的足迹再度行走,且行且悟,且行且歌,走向和和美美的崭新世界。

图片

图片

刘笑宇,湖南永州祁阳人。自幼喜欢文学,笔耕达30余载,在主流报刊发表诗文及影视作品近300万字。1984年开始写诗,发表诗歌作品1000多首。作品散见于《诗刊》《绿风》《中国小诗》《诗歌报》《国际小诗》《西部风》《边疆文学》《中国诗歌流派网》等国内报刊和新兴的诗歌网站、论坛。被评为为中国小诗网2015年度首届“十佳诗人”。获得过2022年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新永州八记征文大赛一等奖,2023年首届“祁阳杯”全国油茶生态文学征文大赛诗歌类一等奖。